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水乡绍兴/乡土中国
ISBN: 9787108053336
沈福煦,浙江绍兴人,196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留校任教。现为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建有沈福煦研究室。主要从事美学、艺术文化和建筑理论研究。 主要有《建筑艺术文化经纬录》、《人与建筑》、《建筑概论》、《美学》、《现代西方文化史概论》及《建筑设计手法》等专著。目前待发表专著有《插图本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装饰艺术文化源流》及《中国建筑环境生态观》。
遥远岁月 李白有诗《送友人》云:“青山横北郭,白水绕 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 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我离开故乡绍 兴已有数十年了,虽然这期间还时时回去,但总不是 在故乡为家,而是为客而往了。所以每当登高远望时 ,总有归思难收之绪。这种思念家乡之情,便渐渐连 成一片,终于可以写一本书以识之。 我的故乡,说起来有两处,一是绍兴乡下的小镇 华舍,那是我度过幼年时代的地方。二是在绍兴城里 ,我11岁时,家迁城中,于是又在这里生活了十余年 ,从少年到青年,而后终于离开了。 小镇华舍,是个令人安居乐业之地。这里能享* 到令人歆羡的水乡生活,也还有一些丝绸染织的贸易 往来,颇有些繁华,因此也享*得到小镇的市井情趣 。然而人往往会命运多舛。在我的幼年童年时代,抗 *的烽火燃到了绍兴。我记忆中的*早的事情,就与 战争有关。在我不到7岁的那一年,*寇便占领了绍 兴。*寇时时扫荡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然而战乱 却涂抹不了山明水秀之景,故乡的山水、田野、村落 ,留在我的记忆中,毕竟是美的形象,令人流连的地 方。 也许,一个人印象*深、感情*深的地方,莫过 于幼年和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也许,一个人的个性 和地域性,或者说人的素养之源,应该是他的故乡。 绍兴是一座水城,河旁为路,路旁是房子,或者 两路夹一河,也或者只有河,两边都是房子。陆路和 水路并重,这就是水乡小城的*大特点,也是使人感 到美之所在。人之亲水,也许就是因为人生活不能没 有水的“潜在意识”之所致吧。 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假期回家,提着画架去写生 ,绘的就是“小桥,流水,人家”。画到一半,河对 岸房子里一个妇人踏出水后门,下台阶洗衣服。见到 我在写生,便自言自语道:“又来画了!如此破旧的 房子有啥画头。不知道为什么,我看在这里画的人已 有上千个了!”她哪里知道,这平常的景象一旦入画 ,人们就能感*得到它的美了。也许,艺术的魅力就 在于让人们发现美。 在太湖流域和长江三角洲一带,绍兴这样的地方 也许很多,然而绍兴却有自己的特征。绍兴自古就是 名城,还在无文字记载的夏代,就有大禹的种种事迹 在此,据后人的史书所记,大禹葬于会稽,这大概是 可信的吧。 时光无情地流逝着,不要说是历**的事,就是 我本人的生活经历,也已数十年转瞬间过去了。故乡 的生活,如今已成了遥远岁月里的故事,故乡的山水 与**,却都在我的记忆里积淀着。故乡之情,也总 令人魂牵梦绕,令人牵挂。 水乡情缘 水乡情缘生于水,水乡情缘生于人们的生活。 绍兴是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农村多江河湖泊,水 网交织,就是在县城内,也有许多水巷,、河道纵横 交叉。生活离不开水,所以水也便升华为文化,成为 缘情而秀美的水乡形象。 流逝的岁月,似乎像这些流水一样湲湲流逝而去 。可是这些河却留存着,也把人们的生活积淀起来, 成了缘情之物,情之物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 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贺之章《回乡偶 书》)我好像领略到诗中之情了。 大约十余年前,我回到故乡绍兴游访,从禹陵乘 船回城里,这一路上的景色,虽然已经变了许多,但 旧迹还依稀可认。 这是个阳光灿烂的*子,春寒料峭,翦翦的寒风 尚觉冬意未尽。田野间麦苗和蚕豆,欣欣然嫩绿可爱 。河岸边的那些乌桕树尚未发芽,但柳树已有点春意 了。远处的会稽山朦朦胧胧,青青的一片,形成了我 *熟悉的山峰轮廓线,这也是绍兴的标志性形象了。 P1-3
《乡土中国》系列旨在介绍中国民间传统的地域文化。以图文随记的形式,向大众传播中华本土文化之精髓,复苏久远的历史场景。为探究历史传承、反思文化变迁的人们,开辟一片传统文化的博物馆,乡土社会的史书库。 沈福煦编著的《水乡绍兴》为该系列之一,既有对水乡绍兴自然建筑及人文景观的描摹,又有对四五十年代绍兴平民生活的描述,其中又有饱含作者对儿时生活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