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古法养生
作者简介
许庆友 医学博士 河北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主任医师 河北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先后师从著名老中医谢海洲、赵玉庸学习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长期从事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参加第八版、第九版、第十版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的编写工作,主编、参编医学专著20余部。 王香婷 医学博士 河北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河北中医药大学期刊杂志社主任 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为普通高等教育 “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副主编,“西学中”系统化培训系列教材《中医学基础》副主编。
内容简介
《黄帝内经》的养生观 “天人合一”是《黄帝内经》养生观的核心思想。它要求人们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践行这样的养生方法,人体自然阴阳调和、百病不生。 不治已病治未病 《黄帝内经》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里所说的“不治已病”,并不是说中医不擅治疗已经发生的各种疾病,而是强调把注意力放在疾病的预防上面。书中还说:“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就是说,等到病已形成再去用药,乱已产生才去治理,就好比渴了才去挖井,要打仗了才制造兵器一样,岂不是太晚了吗?所以,中医养生保健应该把重点放在疾病的预防上。 阴阳调和,百病不生 《黄帝内经》中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意思是说,阴气平和,阳气固密,阴阳保持相对平衡,才能身体健康,精神愉快。这句话是对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高度概括,也是养生治病的目标和根本法则。 这里所指的阴阳,可以狭义地理解为气、血与津液。气就是驱动人体生理活动的无形力量,也可以理解为各个脏腑的功能活力。血和津液就是人体内的各种液体,它是流动的、有形的。气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 天人合一,顺时养生 《黄帝内经》中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其又说:“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所谓“人以天地之气生”,是说人体要靠天地自然提供的物质条件而生存;所谓“四时之法成”,是说人体还要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这也体现了《黄帝内经》中“天人合一,顺时养生”的养生观。 什么是“天人合一,顺时养生”?就是说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跟着大自然的节律走。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人与 自然的整体统一。 《黄帝内经》,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养生祛病的宝典。本书语言通俗、图解清晰、简单实用,结合《黄帝内经》“天人合一,顺应四时”的养生理念,总结出如下养生重点。 ·十二时辰、二十四节气的养生重点。 ·饮食起居养生要点和注意事项。 ·保养五脏的方法。 ·如何利用经络穴位保养身体。 ·九大体质的辨别和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