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西美术
原售价: 16.80
折扣价: 10.50
折扣购买: 中华上下五千年/学生课外必读书系
ISBN: 9787548049340
尧舜禅让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 首领,分别是尧、舜、禹。他们原来都是部落的首领 ,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那时候做部落联盟 首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 尧年纪大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有一次,他 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尧说出他的打算后,有个 名叫放齐的人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 承你的位子很合适。”尧严肃地说:“不行,他品德 不好,专爱跟人争吵。”另一个叫欢兜的人说:“管 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错。”尧摇摇头说:“ 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另是一套。用这样的 人,我不放心。”这次讨论没有结果,尧继续物色他 的继承人。 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要大家 推荐。大家一致推荐舜。尧点点头说:“哦!我也听 说这个人挺好。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 大家便说起了舜的情况。 舜的父亲是个糊涂透顶的人,人们叫他瞽叟(就 是瞎老头儿的意思)。舜的生母很早就过世了,他的 后母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十分傲慢,瞽叟却 很宠他。舜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却待他的父母、 弟弟很好。所以,大家认为舜是个德行好的人。 尧听了很高兴,决定先考察一下舜。他把自己两 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还替舜筑了粮仓,分给他 很多牛羊。舜的后母和弟弟见了,又是羡慕,又是妒 忌,和瞽叟一起用计,几次三番想暗害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当舜用梯子爬 上仓顶的时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舜烧死 。舜看见起火了,想找梯子,可梯子已经不知去向。 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跳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 地落在地上,一点儿也没受伤。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 井后,瞽叟和象就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 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 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象不知道舜 早已脱险,得意扬扬地回到家里,跟瞽叟说:“这一 回哥哥准死了,这个妙计是我想出来的。现在我们可 以把他的财产分一分了。”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 去,哪知道,他一进屋子,看见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 。象心里暗暗吃惊,很不好意思地说:“哎,我多么 想念您哪!”舜也装作若无其事地说:“你来得正好 ,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 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地对待他的父 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尧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认为舜的确是个品德好 又能干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 历史上称作“禅让”。其实,在氏族公社时期,部落 首领老了,用选举的办法推选新的首领,并不是什么 稀罕事儿。舜接位后,又勤劳,又俭朴,跟大家一样 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过了几年,尧去世,舜还想 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可是大家 都不赞成,舜才正式当上了首领。 大禹治水的传说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世世代 代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在黄河水的滋润哺育下生活 着。 相传在四五千年前,黄河、长江流域发生过多次 大水灾。洪水滔天,浩渺无际,淹没了广大的原野、 茂密的森林和许许多多的村庄,百姓流离失所,被迫 逃往高山上或躲入深山岩洞中避难。 尧在位时更是连年降雨,黄河水势猛涨,泛滥成 灾。于是,尧任用禹的父亲鲧来治水。鲧办事果断, 但刚愎自用。他在临行前胸有成竹地对尧说,治不好 洪水甘愿受罚。鲧采用了堵的方法治水,前后费时9 年,虽然历经艰辛,但黄河水仍然没被治住。那时尧 已经很老了,便将首领之位让给贤明的舜。由于鲧治 水不利,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舜便将其免职,发 落到羽山,不久又将其杀掉。 百姓的惨状使舜寝食难安,经多方调查了解,他 决定任用鲧的儿子禹治理洪水。禹继承了父亲的遗愿 ,决心平复水患,拯救万民。但他的心情很沉重,他 深知此事关系重大。首先父亲的死无形中给他增加了 很大的压力;其次,如果他再治水不力,对于早已无 家可归的百姓来讲,无异于雪上加霜。他沉思了很久 之后,请来几位有威望的长者,共商治水大事。经过 一番激烈的争论,禹一改过去用堵的方法,决定用疏 导的方法将洪水引走。禹在婚后第四天就告别了妻子 ,带着契、后稷等助手踏上了漫长艰险的治水之路。 那时人烟稀少,大部分地方除了河流就是深沟和 荒山野岭,禹所到之处只能边开路边前进,他几乎踏 遍了当时整个中国。禹凭借超人的毅力,跋山涉水, 在各地勘察、测量、规划,并和人们一起运石伐木、 开河挖渠,治水这项宏伟浩大的工程在风霜雨雪中缓 慢艰难地进行着。 禹风餐露宿治水13年,人累瘦了,腰压弯了,手 指甲磨秃了,脚底生了茧子。13年中他三过家门而不 入。据说有一次他从家门前经过,恰逢儿子出世,啼 哭不止,他也没有进去看一眼。和他一起劳动的百姓 见了,都十分感动。 禹率领百姓从甘肃积石山一路疏通黄河河道。他 们走到黄河中游(今山西河津和陕西韩城交界地), 发现一座大山挡住了黄河的去路,浩荡的黄河水盘旋 回流,将高高的孟门山淹没了。禹当即命人将山劈开 一个大大的豁口。被困的黄河水开闸般吼叫着狂泻而 出,水声震耳欲聋,黄河从此畅通无阻。当时禹将此 处命名为龙门,人们为追念他的功绩,称龙门为禹门 口。 禹顺着水流的方向继续前进,走着走着,发现又 有一座大山挡住了水道。禹命人将此山凿开三道门, 并分别命名为“神门”“鬼门”“人门”,也就是今 天著名的三门峡。禹的足迹遍布黄河两岸,最终治服 了黄河水患。 大禹因为治水有功,在舜死后,被大家一致推选 为继承人,做了部落联盟首领。 P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