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桃(主厨特辑)
作者简介
大卫?张(D**id Chang),美国韩裔主厨,“餐饮界奥斯卡”詹姆斯?比尔德奖(James BeardAward)得主,2010年名列《时代》杂志百大影响人物,2013年11月荣登《时代》封面,被誉为新一代“食神”(The Gods of Food)。 大卫?张1977年生于美国维吉尼亚洲,后到纽约读神学,之后进入法国厨艺学院(FCI)就读。神学院时期的大卫张*到“泡面的感召”,放弃神的世界和金融业工作,前往*本学做拉面。2003年回到纽约,在“东村”开设以拉面、拌面为主的Momofuku Noodle Bar。2006年在曼哈顿开了Momofuku Ssam Bar卖泡菜沙拉和面包,从此一*而红,开始多角度经营饮食王国,并制作美食节目“大厨异想世界”及创办美食杂志Lucky Peach。目前Momofuku餐饮集团在美国、加拿大、澳洲等地开了6家餐馆、2家**星级餐厅、5家点心店、2家**酒吧。 应德刚(Chris Ying),曾是专业厨师, 2011年开始担任Lucky Peach总编辑。 彼得?米汉(Peter Meehan),曾任《纽约时报》美食记者,也曾参与制作厨艺节目。
内容简介
小摊女子:小莉、百缘和兰珠 过了清迈门(原清迈古城南方大门),有位瘦小结实的女子小莉,每天黎明前就把摊子靠着城门边摆好。小莉今年58 岁,接下父亲做了25 年或30 年的摊子,做着同样生意,卖咖啡、橘色泰国奶茶,还有吐司和蛋。一辆手推车放着固定摊子的装备,另一辆则装着她的家当:两大桶瓦斯、一堆桌子椅子、一具传统炭火炉、装了两大桶水的大号塑料桶,和另外两个洗碗用的塑料盆。 我通常七点半左右走到小莉的摊子边晃晃,那会儿她已经做了好几个小时的生意了,招呼常客和过路客。他们是来喝咖啡的,多半是传统的泰式咖啡,也是大家熟知的gafe buran,可译成“乡村咖啡”。有人会点雀巢,这对我来说有点不可思议,但在泰国,雀巢咖啡一度是摩登时尚的代号。小莉的父亲刚开始做这行时,速溶咖啡还没有传到当地海岸,后来却一下子流行起来,但现在传统泰式咖啡又流行了回来。 泰式咖啡有着浓郁厚重的摩卡味,是用一种在泰国北部山区的当地咖啡,加上烤过的谷物和少许白糖,放在一起调出来的。只见小莉把颗粒很粗(像Folgers 咖啡粉)的咖啡放在细长条、带把手的棉布袋里,套在铁罐里冲下沸水。然后铁罐连着棉袋就被她搁在煮水锅盖的蒸汽口,锅里的水一直滚着,这倒是不需煮却能保持咖啡热度的有效方法。她会依照客人要求不时调整咖啡分量和浓度,或加点水稀释,或在袋里多加些咖啡粉。 我点了带甜味的炼乳(nom kon,罐奶)咖啡。小莉在我的杯子里加了厚厚一团炼乳再倒入咖啡。很多人要求他们的咖啡“要白、要甜”,所以除了炼乳之外,还要倒一点奶水(nom sot),多加一两匙糖(nam taan)。 拿到咖啡后,我先小小吸了几口,然后像大家一样,开始拌起沉在杯底的炼乳,再把这杯浓厚、浊褐色的温暖一饮而尽。咖啡永远附带一杯温热的中式清茶,这才是用来解渴的饮料。而咖啡呢,并不是真正的饮料,而是液体食物。 小莉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各桌间奔来跑去,忙着在杯子里加茶倒水,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只有客人坐着、张望着、聊天时,她才得空把杯子清洗擦干,在茶壶里添加热水。 她的摊子也卖吃的,吐司生意归她先生管。白吐司切片放在炭火炉上轻轻烤一烤,在一面涂上奶油,让它回温一下再抹上粗白糖,然后切成小方块,就这样卖到8 点,之后他要赶着去上班。老公离开后,小莉才放轻松,变得健谈。吐司生意改由皮蔡先生接手,他原是忠实主顾,81 岁高龄的他高壮灵巧,站在传统小炭炉旁,小心地把吐司面包翻面,一个接着一个,直到面包变成均匀的浅棕色,然后一片一片涂奶油再抹糖。有时候外带客人点得多了,小莉就得冲去帮忙。 另一个食物选项是水煮嫩蛋,我不懂她怎么能在早上摆摊前就把蛋煮得这么**。我到摊子前,它们就已经整批搁在那儿,用温水泡着准备好了。小莉把蛋两个一组地卖,在玻璃杯缘上敲开,顺手一挖蛋就滑出来,掉出几近橘色的浓郁蛋黄,对映着蛋白的光滑柔嫩。客人可以选择加什么味道——加盐或酱油,撒点胡椒,也许来点鱼露,在几口吐司方块后,再用汤匙舀上一口。 这就是食物融合之姿的*佳展现,大都会清迈正以此展现她是如何拥抱所有传统,并创造自己的传统的。 如果我没在小莉摊子吃吐司蛋,到了快中午时心思多半会转去烤肉那摊。百缘就像小莉一样,50 多岁了还在做小吃。她在大树下摆路边摊,摊子在花市旁边的小街上。百缘在这里摆摊已12 年,早上9 点开市,卖完收摊已是太阳下山时分。来摊子前,她会先去几街之隔的芒迈市场(Muang Mai)买菜,那是当地大型批发市场。她去采买猪颊肉、猪鼻子、猪耳朵,还有*翅、*腿、*心、*肝、*肠子之类的东西,还会带几条本地鲇鱼。 你想的没错,百缘摊子的烧烤是场肉欲横流的盛宴,猪肉、*肉烤得金黄油亮,串烧*肝、炭烧切肠、烧烤*心,四个穿一串,一根根排着,宛如暗红色珠宝。你也可以点som tam(青木瓜沙拉),现点现做,她用大钵装入青木瓜丝,带点辣椒、大蒜、酸橙汁、花生、虾米、螃蟹和plara 腌鱼酱(乡村版鱼露),捶捶打打就完成了。糯米肠把各种串围起隔开,也维系这口与下一口间的连续关系。 你也可以要求东西用塑料袋装着走,方便你一会儿再吃。但是配着糯米肠和一碟青木瓜,坐在百缘摊子树下的斑驳阴影中,看着她的熟客来来去去,在摊子前热热地吃特别有感觉。 我**次造访百缘的摊子时,不懂她烤的肉为何特别好吃。有烟熏味,肉味有深度,甜美多汁。直到有**我到摊子的时间较早,刚好赶上她在备料,那时我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她的秘诀是什么。她准备了简易拼装的烤炉,先把*肉、猪肉放在里面烘,之后才把它们放在烤架上慢烤到熟。 装备是这样的:一个装油的大铁桶,切掉头尾两端,她在桶子上端挂着两圈铁丝,肉就用钩子挂在铁丝上。铁桶底部直接架在地上,里面有个传统土窑炉正把火力慢慢烧大。炉子和铁桶边缘有15 厘米的间距,烤肉滴下的油直接落到地面而不会滴在火热煤炭里,所以不会扑向火焰,也不会浇掉火。只要铁丝挂满肉,百缘就会盖上铁桶盖子,铁桶立刻变成烟熏炉和烤箱的综合体。 她会先烘*腿。颜色还生白时,就把*腿从钩子上拿下来,放到烤肉架上烤。接着挂上猪肉,猪肉*后也会移到烤架上。两阶段烘烤的结果是无可比拟的,肉从烤架拿下时,无论是*或猪,都熟透多汁且带着烟熏的细致香气。 如果你点烤猪肉,百缘会把它放在罗望子木做的厚砧板上,用大菜刀切切剁剁,切成一口大小,附上nam jim(蘸酱)给你蘸着吃。单吃猪肉,肉味厚实,带着一点焦脆酥软,极好;蘸着酱汁吃一口,又是另一回事。肉的浓有了舞伴,它们是酸橙汁、鱼露和罗望子的混合物,以及一点用来提味的辣椒粉、少许糖和面茶粉。 竹签上穿着烤*心和入口即化的柔嫩*肝,就这样放入口中,每一小口都**。*后是烤鲇鱼,每一条鱼约两磅重,像鳗鱼一样细长,一经火烤,闪耀着油光,让人**无法招架。你必须早点到,不然一定卖完,动作快才吃得到。有一次,我还慢慢走,犹豫着要点什么,结果,噗!*后两条鲇鱼就给了刚刚骑摩托车的人。 兰珠是咸粥女王(泰国的粥叫作jok)。她的妈妈从50 年前就做咸粥生意了,现在由兰珠和她的丈夫萨瓦一起接下。萨瓦负责买菜备料,而兰珠负责煮食和招呼客人,营业时间是早上6 点半到10 点半,以及晚上5 点半到10 点半。摊子就摆在她家店门外的街上,距离我住的公寓走路只要5 分钟。她的拿手好料是猪肉粥。拿个大瓷碗,底下搁着大把生姜,上面撒些葱花,一撮味精(你也可以叫她不要放),倒点鱼露和酱油。瓦斯炉火上炖着浓如奶汤的白粥,旁边放着又大又高的一锅炖猪肉汤,这是咸粥好吃的关键。 在碗里舀一大勺浓粥,放一把手工捏制的肉丸子,兑上猪肉汤,把粥调到汤匙舀得动的浓度,再撒点白胡椒,放上香菜,*后再加上一大把炸得酥脆的脆面酥。 这碗粥热气腾腾,粥色淡白,表面上胡椒香菜的香气扑鼻,但仍闻得到她放在汤里提香的香兰叶和香菜根的味道。桌上放的调味料四罐一组,小玻璃罐装的是泰式酱油、糖、磨得细细的白胡椒,以及黄辣椒和红辣椒粉泡米醋所制成的辣椒醋。 许多人都会把肉粥拌匀再吃,我却喜欢不同刺激碰撞的惊喜。我不搅拌,任由配料浮在那儿,只把碎面压进粥里,加一点辣椒醋和酱油,这样吃,嘴巴里连*后一口味道都会不一样,尤其当粥吃到剩下半碗的时候。 兰珠摊子另一道**好菜是猪杂汤(gao lao)。肉汤就不放白粥了,只是把那锅**的汤煮开,放入原本熬汤用的材料如猪肝、猪心、猪肠、排骨、猪血糕,再加一点姜,*后一分钟抓几片新鲜猪肝放在汤锅里烫一下,汤浇入海碗,淋在几段芹菜、姜丝和一两叶青菜上面。 兰珠的粥是**充实美味的开始,或是**将尽时的元气恢复,上夜班的客人说不定吃“早餐”的时间是晚上10 点。也有些人想外带咸粥,就一袋汤一袋料分开装着走。不然就像我一样,找张桌子坐着慢慢吃,趁热一匙一匙舀着。 有天晚上我吃完粥已经9 点半,一个10 岁或11 岁的小女孩穿着粉白相间的棉睡衣就来了。她**是兰珠要特殊招待的特别邻居,兰珠早已帮她用肉汤兑了一小锅粥热在那儿。我看着兰珠加了酱油、一些青菜、肉丸子和几块肉片,却不像一般外带点汤时用塑料袋装,她把锅子从炉上拿下来直接交给那女孩,女孩掏出一把钱,兰珠从一叠钞票里拿了20 泰铢(约4 元人民币),剩下的再交还给她。 我看着那女孩穿过街道,慢慢一路走远。对这个邻居而言,兰珠就像母亲吧!我心里想,她用咸粥照顾他们。我也跟兰珠这么说,她微微一笑,顺手把大锅又搅了一下。 ★第三辑《福桃 主厨》如约而至!**食记食谱!结合旅游、散文、艺术、摄影、漫画、创意料理、专题报导、饮食文学,谈天说地大鸣大放! ★本辑的主题是“主厨”。从清迈古城街边卖咸粥和烤串的小摊女子到纽约传奇餐厅Lespinasse 的**大厨,从南极点上阿蒙森-斯科特考察站的厨师到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事基地的*队厨师,从西非马里共和国的路边苍蝇店到法国**的分子料理,大卫?张带领读者深入各个饮食事件现场,领略“主厨”的真正含义! ★米其林大厨私家食谱大放送!参观大卫?张名下米其林餐厅Momofuku的各路大厨的“母亲节厨艺秀”,饱览巧克力熔岩蛋糕的演化史,还教你如何在家享*西方人眼中的“恶魔蛋”——神奇的东方皮蛋。 ★饮食艺术化!插画家、漫画家、涂鸭艺术家、版画家、字型设计师、摄影师等创作手稿,提供欢乐好玩又不失个性潮感的阅读乐趣和视觉感*,让美食带来***的感官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