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3.80
折扣购买: 史记选(初中部分)/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
ISBN: 9787020163038
王伯祥(1890-1975),江苏苏州人。现代文史研究家。名钟麒,字伯祥。曾任教于厦门集美学校、北京大学中文系,担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新中国成立后到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任研究员。著有《史记选》、《春秋左传读本》、《增订李太白年谱》等。
项羽本纪〔l〕 项籍者,下相人也,〔2〕字羽。〔3〕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4〕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5〕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6〕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7〕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8〕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9〕项梁尝有栎阳逮,〔10〕乃请蕲狱掾曹咎书,〔11〕抵栎阳狱掾司马欣,〔12〕以故事得已。〔13〕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14〕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15〕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16〕项梁常为主办,〔17〕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18〕以是知其能。〔19〕秦始皇帝游会稽,〔20〕渡浙江,〔21〕梁与籍俱观,〔22〕籍曰:“彼可取而代也!”〔23〕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24〕梁以此奇籍。〔25〕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26〕才气过人,〔27〕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28〕 秦二世元年七月,〔29〕陈涉等起大泽中。〔30〕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31〕“江西皆反,〔32〕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33〕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34〕是时桓楚亡在泽中。〔35〕梁曰:“桓楚亡人,〔36〕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37〕梁复入,与守坐,〔38〕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39〕梁召籍入。须臾,〔40〕梁眴籍曰:“可行矣!”〔41〕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42〕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43〕一府中皆慴伏,〔44〕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45〕谕以所为起大事,〔46〕遂举吴中兵。〔47〕使人收下县,〔48〕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49〕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50〕众乃皆伏。〔51〕于是梁为会稽守,〔52〕籍为裨将,〔53〕徇下县。〔54〕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55〕未能下。〔56〕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57〕乃渡江矫陈王命,〔58〕拜梁为楚王上柱国。〔59〕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60〕闻陈婴已下东阳,〔61〕使使欲与连和俱西。〔62〕陈婴者,故东阳令史,〔63〕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64〕东阳少年杀其令,〔65〕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66〕乃请陈婴。〔67〕婴谢不能,〔68〕遂强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少年欲立婴便为王,〔69〕异军苍头特起。〔70〕陈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71〕今暴得大名,不祥。〔72〕不如有所属,〔73〕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74〕非世所指名也。”〔75〕婴乃不敢为王。谓其军吏曰:“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76〕项梁渡淮,〔77〕黥布、蒲将军亦以兵属焉。〔78〕凡六七万人,〔79〕军下邳。〔80〕 当是时,秦嘉已立景驹为楚王,〔81〕军彭城东,〔82〕欲距项梁。〔83〕项梁谓军吏曰:“陈王先首事,〔84〕战不利,未闻所在。〔85〕今秦嘉倍陈王而立景驹,逆无道。”〔86〕乃进兵击秦嘉。秦嘉军败走,追之至胡陵。〔87〕嘉还战,一日,嘉死,军降。景驹走死梁地。〔88〕项梁已并秦嘉军,军胡陵,将引军而西。章邯军至栗,〔89〕项梁使别将朱鸡石、馀樊君与战,〔90〕馀樊君死,朱鸡石军败,亡走胡陵。〔91〕项梁乃引兵入薛,〔92〕诛鸡石。项梁前使项羽别攻襄城,〔93〕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阬之。〔94〕还报项梁。项梁闻陈王定死,〔95〕召诸别将会薛计事。〔96〕此时,沛公亦起沛往焉。〔97〕 居鄛人范增,〔98〕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99〕往说项梁曰:〔100〕“陈胜败固当。〔101〕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102〕自怀王入秦不反,〔103〕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卢,亡秦必楚也。’〔104〕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蠭午之将皆争附君者,〔105〕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于是项梁然其言,〔106〕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107〕为人牧羊,〔108〕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109〕陈婴为楚上柱国,封五县,与怀王都盱台。〔110〕项梁自号为武信君。 居数月,〔111〕引兵攻亢父,〔112〕与齐田荣、司马龙且军救东阿。〔113〕大破秦军于东阿,田荣即引兵归,逐其王假。〔114〕假亡走楚。假相田角亡走赵。角弟田间故齐将,居赵不敢归。田荣立田儋子市为齐王。项梁已破东阿下军,遂追秦军。数使使趣齐兵,〔115〕欲与俱西。田荣曰:“楚杀田假,赵杀田角、田间,乃发兵。”项梁曰:“田假为与国之王,〔116〕穷来从我,不忍杀之。”赵亦不杀田角、田间以市于齐。〔117〕齐遂不肯发兵助楚。项梁使沛公及项羽别攻城阳,〔118〕屠之。〔119〕西破秦军濮阳东,〔120〕秦兵收入濮阳。沛公、项羽乃攻定陶。〔121〕定陶未下,去,西略地至雝丘,〔122〕大破秦军,斩李由。〔123〕还攻外黄,〔124〕外黄未下。 项梁起东阿,〔125〕西,北至定陶,〔126〕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127〕有骄色。宋义乃谏项梁曰:〔128〕“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129〕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130〕项梁弗听。乃使宋义使于齐。〔131〕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132〕曰:“公将见武信君乎?”曰:“然。”曰:“臣论武信君军必败。〔133〕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134〕秦果悉起兵益章邯,〔135〕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沛公、项羽去外黄攻陈留,〔136〕陈留坚守不能下。沛公、项羽相与谋曰:“今项梁军破,士卒恐。”〔137〕乃与吕臣军俱引兵而东。〔138〕吕臣军彭城东,〔139〕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140〕 ………… 注释 〔1〕司马迁《史记》的体例,本纪与书、表、世家、列传并列。本纪专叙帝王当国者的事,乃是帝王的传记。但一般地说,它的作用相当于编年的大事记。《史记》里共有本纪十二篇,按时代先后排列。秦灭汉兴的期间,发号施令的是项羽,所以项羽列在本纪。 〔2〕下相:秦所置县,故治在今江苏省宿迁市西七里。 〔3〕字:即表字,一个人有了名,另外再取的名称。如项羽名籍,另外再取个表字叫羽。从前的习惯,成年人交游,彼此不大直呼其名,多用表字相呼。按《太史公自序》,项羽的表字又称子羽。 〔4〕季父:父的弟弟,通称叔父。 〔5〕“梁父”二句: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楚王负刍四年),秦将王翦击破楚,虏楚王。楚将项燕立昌平君为王,在淮南地方反秦。明年,王翦、蒙武攻破楚军,昌平君死,项燕自杀。见《秦始皇本纪》。《楚汉春秋》说是被王翦所杀,与此处“为秦将王翦所戮”同。大概燕为王翦所围,被逼自杀,秦人夸耀战绩,就说杀了他。《史记》有《白起王翦列传》。 〔6〕“项氏”二句:项本西周姞姓封国,春秋时被鲁所灭。其后楚灭鲁,以其地转封给项燕的先人。今河南省项城市东北即古项国。古代姓、氏有别。姓为原始部落之号,氏为后起氏族之称。(有以国为氏,以官为氏等等复杂的来历。)沿至后代,二者乃混淆不分。项氏即以国为氏的一例。 〔7〕少时:少年时。学书:认字和写字。故下云“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学剑:习练剑法击刺之术。故下云“一人敌”。 〔8〕兵法:治兵作战的法则,相当于后世的军事学。《汉书·艺文志》(专记古今书籍的专篇)兵家类(志中所分的门类)有兵形势(门类中的子目)十一家(相当于著作人),即载有“项王一篇”,是当时也有成书留传,后来才散失的。 〔9〕竟学:学习完成。竟,完毕;成就。 〔10〕有栎(yuè悦)阳逮(dài代):项梁为人攀连,被栎阳县捕去。栎阳,秦所置县,故治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七十里。逮,及也。有罪相连及,也叫逮。 〔11〕“乃请”句:请托曹咎写一封说情的书信。蕲(jī讥)本楚邑,秦置县,故治在今安徽省宿州市南三十六里。掾,古时佐治之吏,统称掾属。狱掾(yuàn愿),管狱囚的主吏,犹后世的典狱官。曹咎后仕项氏为大司马海春侯,见后。 〔12〕“抵栎”句:把说情的书信送给司马欣。欣事迹详后。抵,到达。 〔13〕以故事得已:因此被牵累的事得以了结。故,缘故。已,停息。 〔14〕吴中:即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本为春秋时吴都。入楚后,春申君尝治此。秦于此置会稽郡,并置吴县为郡治。 〔15〕贤士大夫:有声望的人。皆出项梁下:都在项梁之下,不及项梁。 〔16〕大繇役及丧:即指大规模的徭役和大规模的丧仪。繇役,即徭役。古时地方上有大兴作,如筑城、造桥等,便在当地组织人力来应差,叫作徭役。丧,丧仪。古时统治阶级把丧葬看得极重,比较规模大些的丧仪,也得大量使用人力。 〔17〕主办:主持办理。 〔18〕“阴以”句:暗中用兵法来组织当地的流寓客民和土著丁壮。阴,暗中。部勒,组织。宾客,流寓在当地的客民。子弟,当地的土著丁壮。 〔19〕以是:因此。知其能:知宾客子弟之能。项梁因部勒宾客子弟而知道他们各人的能力。与后面“以此不任用公”相呼应。 〔20〕秦始皇帝: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嗣位后二十六年,尽并六国,废除划地封君制,确定郡县制,建成统一的大帝国,自为皇帝。废自古以来的谥法,欲使后代以数计世,故号“始皇帝”。时时出都巡游,刻石纪功。公元前210年,在途中害病,死于沙丘的平台(在今河北省平乡县东北)。在位共三十七年。《史记》有《秦始皇本纪》。游会稽即指末次巡游“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事。此会稽是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十三里的会稽山,不是当时的会稽郡治吴县。 〔21〕浙江:指今浙江省杭州市以下的钱塘江。 〔22〕“梁与”句:秦始皇过吴上会稽,项梁与籍当在徭役中,故渡浙江时得俱观之。 〔23〕“彼可”句:那个皇帝可以拿过来代他做啊。语气极为率直,充满着反抗和蔑视的神情。 〔24〕族矣:要被灭族了。族,杀死全族,古来最严重的刑罚。 〔25〕以此奇籍:因这“可取而代”一语,项梁遂大大赏识他。与前学书、学剑两俱不成时的“怒之”相应,一变而为另眼相看了。奇,有重视或赏识之义。 〔26〕扛(ɡānɡ刚)鼎:即举鼎。《说文》“扛,横关对举也”,有两人或多人共抬之意。此处借对举义为单举义,用来表现项羽的力气大。 〔27〕才气:包括才干、器度、识解而言。过人:超过一般人。 〔28〕“虽吴”句:言籍才力胜人,虽当地的土著子弟,也不敢以客民待他,而都敬畏他了。惮(dàn旦),惧也。此有敬畏义。 〔29〕秦二世:即二世皇帝,名胡亥,始皇少子。始皇在半路上死于沙丘,赵高、李斯阴谋害杀太子扶苏而立胡亥。元年:公元前209年。后三年,二世为赵高所杀。事迹附见《始皇本纪》。 〔30〕陈涉:详后《陈涉世家》。起大泽中:起兵于大泽乡中。大泽,乡名,当时属蕲县,在今安徽省宿州市西南故蕲县西。 〔31〕会稽守通:会稽郡守殷通。守,一郡之长。谓梁:召项梁来跟他议事。那时项梁的声望已足震动一郡的长官了。 〔32〕江西皆反:指陈涉起兵大泽乡时,江北各地到处都起来响应。大江自今安徽省境斜行而北,直达今江苏省的镇江市,形成一道略偏南北流向的水路。这一带地的两岸,自古有江东、江西之名,与现在的江西省(从唐代的江南西道、宋代的江南西路演化而来)并不相干。《晋书·地理志》把庐江、九江之地自合肥以北至寿春,都称作“江西”,那么现在皖北一带并淮河下游都叫江西了。明末学者顾炎武也说:“今所谓江北,昔之所谓江西也。” 〔33〕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当时成语,意即先下手为强。即和则,古时通用。 〔34〕“使公”句:令项梁和桓楚共同指挥所发动的兵马。将,率领。桓楚在当时,必是被秦廷所注意的人物,故下云“亡在泽中”。 〔35〕亡在泽中:亡命流转在江湖上。亡,逃亡;避匿。转徙逃死叫“流亡”。避罪逃匿叫“亡命”。泽中,泛指山林薮泽之中,犹云江湖。 〔36〕亡人:亡命之人。诸本旧读,皆于“亡”字断,“人”属下读。未安。下云“莫知其处”,项梁自谓不知桓楚逃亡的地方,故紧接“独籍知之耳”。若云“人莫知其处”则大家都不知道,何以项籍独能知之呢? 〔37〕诫:吩咐。待:待命,犹言“候着”。 〔38〕与守坐:还与殷通同坐。 〔39〕诺:应承之辞,犹言“是”或“好吧”。 〔40〕须臾:不多一会儿。 〔41〕眴(shùn舜):动目使人,犹言“丟个眼色”。可行矣:可以动手了。 〔42〕佩其印绶:把会稽守的官印系在身上。印是印章。绶是穿缚印纽的带子。秦、汉时每授一官,必铸一印,故新官、旧官各有一印,不像南北朝以后那样的换官不换印的。项梁当时举动非常,所以夺取旧印来做号召的工具。 〔43〕门下:指郡守的侍从护卫之人。数十百人:不定数之辞,或百人或八九十人。 〔44〕慴(shè社)伏:骇倒。故下云“莫敢起”。慴,恐惧得丧失勇气。 〔45〕故所知豪吏:早先熟悉的有力量的吏士。故,旧时;从前。 〔46〕“谕以”句:把所以要起事反秦的大道理宣告给豪吏们知晓。 〔47〕举:使用。有检查、征集的意义。 〔48〕收下县:收取属县的丁壮。收,收取。下县,郡下的属县。 〔49〕部署:分别安排。吴中豪杰:指梁平时选上的有能力的人。校尉:将级以下的军官。候:军候,军中经理事务的官。司马:军司马,执行审判的军法官。 〔50〕主某事:管理某一件事。主,主管。以此不任用公:明白告诉他因不能办事而不用。与前部勒时“知其能”相应。 〔51〕伏:古与“服”通。 〔52〕于是:犹言“当此时”。与作“遂”“乃”解的“于是乎”有别。梁为会稽守:项梁就自己做了会稽郡守。 〔53〕裨(pí皮)将:次于主将的副将或偏将。裨,补助。引申有副手或陪衬的意义。 〔54〕徇(xùn训)下县:镇抚郡下的属县。徇,兼有示威、劫持、抚安等意义。 〔55〕“广陵”句:广陵人召平奉陈涉之命,回去招降他的乡里官民。广陵,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东北。陈王,即陈涉。 〔56〕下:降服之意,用兵力威服敌人叫“下”。 〔57〕且至:即将到来。且,将要。 〔58〕矫陈王命:诈称陈涉的命令。矫,欺诈;假托。 〔59〕拜:授与。授官叫“拜”。上柱国:上卿官,相当于后世的相国。 〔60〕渡江而西:自吴渡江,向西去迎击秦兵。 〔61〕东阳:秦所置县。故治在今安徽省天长市西北七十里。 〔62〕使使:派遣使者。上“使”动词。下“使”名词。连和俱西:约同联合兵力,共向西进。 〔63〕故东阳令史:原是东阳县的书吏。令史,县令属下的书吏。 〔64〕信谨:老实;谨慎。长者:忠厚老成之人。 〔65〕杀其令:杀死东阳县的县令。令,一县之长。 〔66〕置长:推举首领。无适用:没有恰当的人可以顶事。 〔67〕请:拥戴。 〔68〕谢不能:以己无能而谢绝。 〔69〕立婴便为王:使陈婴即时称王。着一“便”字,草率可见。 〔70〕异军苍头特起:独树一帜之意,言令士卒皆裹皂巾(玄青色的头巾),跟其他各军有分别,显示他们是特殊的,而不愿隶属于他人。 〔71〕先古:上世,犹言祖先。贵者:显贵之人,指高官尊爵而言。 〔72〕暴得大名:忽然阔起来,声名很大。暴,骤然;忽而。不祥:反常,不是好兆头。 〔73〕有所属:从属于人,得所依托。属,托附;从属。 〔74〕易以亡:便于亡命逃匿。 〔75〕指名:犹言注目,言指得出名色。指数罪状,行文通缉,叫作“名捕”。 〔76〕以兵属项梁:陈婴以所属兵卒附于项梁。与前“连和俱西”和“不如有所属”都应合。 〔77〕渡淮:言自东阳西行,渡淮北进。淮,即今淮河。 〔78〕黥布:本姓英,以罪被黥面之刑,乃改姓黥。初起于江湖之间,称当阳君,项羽封他为九江王。后反楚降汉,封淮南王,卒为汉所杀。《史记》有《黥布列传》。蒲将军:史失其姓名。那时与黥布各以所将的兵卒归附于项梁,故云亦以兵属焉。 〔79〕凡六七万人:总计约六七万人。与八千人对照,是渡江以来兵力已增加好多倍了。凡,概括之辞。引申有“总共”义。 〔80〕军下邳:兵扎下邳。此军字为动词,作驻屯解。下邳,秦所置县。故治在今江苏省邳州市东。 〔81〕秦嘉:裴骃《集解》引《陈涉世家》作广陵人。今本《陈涉世家》作陵人,《汉书·陈胜传》则作凌人。“陵”当作“凌”。凌为秦所置县。故治在今江苏省宿迁市东南。景驹:楚国的后代子孙,故秦嘉立以为楚王。 〔82〕军彭城东:驻兵彭城以东,正与下邳相近。彭城,古大彭氏之国,春秋时为宋邑。秦置彭城县。即今江苏省徐州市。 〔83〕欲距项梁:意图抗拒项梁。距,与“拒”通。 〔84〕先首事:首先领头起事。 〔85〕未闻所在:犹言未知下落。时陈涉已为章邯所败,生死不明。与前“闻陈王败走”相应。 〔86〕倍陈王:背叛陈涉。倍,与“背”通。逆无道:此于抗秦阵营大为不顺,故云逆无道。 〔87〕追之:追秦嘉。胡陵:本宋邑,秦置胡陵县。故治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南六十里。 〔88〕走死梁地:景驹向大梁一带败走,但知他已死,未知他究竟死在哪里,故泛言梁地。梁地,泛指旧六国时魏境。魏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故魏也称梁。 〔89〕章邯:秦将,事迹详后。栗:秦所置县。即今河南省夏邑县。 〔90〕别将:分统一支军队的将领。朱鸡石:据《陈涉世家》为符离人。馀樊君:史失其姓名。与战:与章邯军会战。 〔91〕亡走:逃往。时项梁大军在胡陵,故朱鸡石逃奔那边。 〔92〕薛:西周任姓封国,奚仲之后。战国时,为齐田婴、田文(孟尝君)父子封邑。秦置薛县。故治在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南四十四里。 〔93〕别攻:分路攻打。襄城:本战国时魏邑,秦于此置县。即今河南省襄城县。 〔94〕已拔:既经拔取之后。皆阬之:把襄城守城的军民全部残杀丛埋。阬,同“坑”,活埋。 〔95〕闻陈王定死:听到陈涉败死的确信。与“闻陈王败走”和“未闻所在”相应。 〔96〕会薛计事:在薛地召集拢来商议大事。 〔97〕沛公:即汉高祖刘邦,时初起兵于沛,称沛公。《史记》有《高祖本纪》。沛,秦所置县。汉时属沛郡,亦称小沛。故治在今江苏省沛县东。往焉:应项梁之召,往薛参加会议。 〔98〕居鄛(cháo巢):亦作居巢,即夏桀所奔之南巢。楚为居巢邑,秦置县。故治在今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区。《寰宇记》说:“古居巢城陷为巢湖。”范:事迹详后。 〔99〕素居家:一向在家居住,未尝出外任事。好奇计:喜欢策划弄手段。故下紧接“往说项梁”。 〔100〕往说(shuì睡):前往项梁那里进言游说。说,用言辞说动人家叫“游说”。 〔101〕败固当:陈胜的失败本来是应该的。固,本然之辞。当,应该。 〔102〕夫:提示用的语助词,有指点作用。此处即用以提示“秦灭六国,楚最无罪”等语。 〔103〕怀王:楚威王子,名槐,在位三十六年,为秦昭襄王所诱,扣留不放,竟死于秦。故云“入秦不反”。反:与“返”同。 〔104〕楚南公:楚南方老人,善言阴阳。《汉书·艺文志》阴阳家流有南公十三篇,注云六国时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当时流行的谶语(含有迷信的谣言),言楚人怨秦最深,虽人口极大部分灭亡,只要尚存三户人家,犹足以亡秦。三户,言其少,乃虚设之辞,后人有把项羽渡三户津破秦来附会这谶语,则“虽”字竟不可通。 〔105〕蠭午:言纵横交错如蜂阵。蠭,即蜂。纵横相犯为午。争附君:争取归附你。 〔106〕然其言:以为他的说话很对。然,赞同之辞。 〔107〕“乃求”句:乃在民间寻访到楚怀王的孙儿叫心的人。求,访察。 〔108〕为人牧羊:插句,形容心的沦落,正与“王孙”对照。 〔109〕“立以”二句:立心为王,仍称楚怀王,使孙袭祖号,以便号召,依楚人的愿望。 〔110〕盱台:即盱眙(xū yí须怡),本春秋时吴善道邑,秦置县。故治在今江苏省盱眙县东北。 〔111〕居数月:耽搁了几个月。居,停留。 〔112〕亢父:本齐地,秦置县。故治在今山东省济宁市南五十里。 〔113〕田荣:故齐王族。龙且:楚之骁将,时为司马,故称司马龙且。东阿:本春秋时齐之柯邑,战国时称阿邑,秦时称东阿。汉置东阿县,今属山东省。 〔114〕“大破”三句:陈涉起兵后,故齐王族田儋(dān丹)起兵于狄(齐邑,汉置狄县,后汉改临济,故城即今山东省高青县),略定齐地,自立为齐王,都临淄(今属山东省)。后引兵救魏,为秦将章邯所杀。他的从弟田荣收集馀兵,走保东阿。齐人乃立故齐王建之弟田假为王,以田角为相,田间为将。章邯追围田荣于东阿,项梁发兵,与龙且共救荣,荣为内应,故上云“与齐田荣、司马龙且军救东阿”。东阿围解,田荣即引兵归,逐其王假,立儋子巿为齐王,自为齐相。《史记》有《田儋列传》,田荣事附见。 〔115〕“数(shuò朔)使”二句:项梁屡次派人催促田荣发兵。数,频频;屡屡。趣(cù促),催督。 〔116〕与(yù玉)国:相与交好之国。与,党与。 〔117〕市于齐:买交情于齐,即不肯杀田角、田间以见好于田荣。市,买收。 〔118〕城阳:本西周郕国。汉置成阳县,晋为城阳县。齐时废。故治在今山东省菏泽市东北六十里。 〔119〕屠之:屠杀城阳城中军民。屠,杀戮。 〔120〕“西破”句:项羽、刘邦从城阳向西追秦军,破之于濮阳的东首。濮阳,古帝丘,汉置濮阳县,故治在今河南省濮阳市南。 〔121〕定陶:秦所置县。故治在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那时秦兵收入濮阳坚守,羽、邦乃南攻定陶。 〔122〕“西略”句:离定陶而西,沿路攻取城邑,直达雍丘。略,攻取。雝丘,即雍丘,本春秋时杞国。汉置雍丘县。五代时,晋改杞县,汉复称雍丘。金时又改杞县。即今河南省杞县治。 〔123〕李由:秦丞相李斯之子,那时为三川郡的郡守。 〔124〕外黄:春秋时宋黄邑。汉置外黄县。故治在今河南省杞县东北六十里。 〔125〕起东阿:自东阿出发。 〔126〕西:自东阿向西进发。北至定陶:《汉书》作“比至定陶”,该是对的。比,及也。定陶在东阿西南,何得云西北至定陶! 〔127〕轻秦:不重视秦军,即所谓轻敌。 〔128〕宋义:故楚令尹。谏:劝诫。习惯上多用于对尊长时。 〔129〕“战胜”二句:宋义谏项梁,不便直说“将骄”,故云“卒少惰矣”。少,作稍稍解。 〔130〕臣:古时对人自谦的称呼,犹后世的对人称“仆”,不一定有君臣之分。为君畏之:犹言替你害怕。之字即指“将骄卒惰”和“秦兵日益”。 〔131〕使于齐:受命出使于齐,当仍为促使发兵之事。此“使”字虽亦动词,但含有传达使命之意,与上面作单纯派遣解的“使”不同。 〔132〕道遇:在路上碰见。高陵君显:封于高陵之贵臣,名显。高陵,汉琅邪郡属县,后汉省。其地不详,当在今山东省境。 〔133〕论,推断。 〔134〕“公徐”二句:您慢慢地去便可免死,赶快前去则连累遭祸。徐,缓慢。疾,快速。 〔135〕果:必然;一定。推断而确叫“果然”。悉:尽都。总括拢来叫“悉数”。益章邯:增援章邯。益,增加。 〔136〕陈留:本春秋郑之留邑,后为陈所并,故曰陈留。秦置陈留县。今属河南省。 〔137〕“今项”二句:此乃项羽与刘邦密谋之语。当时主帅新丧,兵心动摇,不能不作善后的准备。 〔138〕吕臣:时为将军,《高祖本纪》即作吕将军。俱引兵而东:项、刘、吕三支军队合兵暂向东方退却。此即项、刘密谋的善后计划,暂时退向后方整顿。 〔139〕军彭城东:兵扎彭城以东。与下“军彭城西”“军砀”对举,互相呼应,以图再起。 〔140〕砀(dànɡ档):本春秋宋之砀邑。秦置砀县,并为砀郡郡治。今属安徽省。 ………… 司马迁《史记》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二千年来最伟大的历史名著,同时也是文学名篇。作为是一部完密丰富地反映先秦以来多方面的史实和社会各阶层的形形色色动态的“通史”,《史记》“纪传体”的完密体例被从汉朝到清朝的历史家取法,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书写的范式;而其丰富灿烂内容的展现、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的塑造、真实复杂社会生活的反映,又被后世文学家奉为典范,在中国文学史上发生了莫大的影响。 《史记》从抄本以至雕版刷印,流传的本子极多。对于《史记》的注释和考订,从汉朝即已开始,延绵至今,最为著名的有东晋裴骃《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以及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合称为“《史记》三家注”,此外,大量未经传刻的稿本、单刻别行的专著、附刻在各家文集里的散篇均有流传。 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王伯祥选注的《史记选》。王伯祥(1890—1975),名钟麒,字伯祥,五十岁后以字行,江苏苏州人。他是文史修养深厚,学术水平卓越的学者,早年曾在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做编辑,1953年应郑振铎之邀,进入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后来划归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工作,独立编选的代表性著作便有《史记选》。该书选文精当,无论是疑难字词和典章制度均有精审的注释说明,是一部优秀的《史记》选注本,堪称当代读者阅读《史记》的入门佳选,出版后多次重印,六十年来长销不衰。此次在选入“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时,又按照统一格式,对原书体例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为方便读者阅读,全书统一用简体字排印;删去原书关于文字的异同正讹的“校记”若干则;原书于疑难字注音皆使用同音字标注,今均改为现代汉语拼音标注;作者于地理考释特别详尽,今均按最近的区划变动进行了改订;邀请专家撰写了导读及知识链接;初版《史记选》原选20篇,此次限于篇幅,遂精选其中10篇,原相应注释也做了调整。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史记》不仅是一部贯通百代的煌煌史书,也因为其优美的文笔成为了不朽的文学经典。通过《史记选》,可窥得《史记》宏伟壮阔的画面之一角,领略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的深邃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