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心(大安心)
作者简介
尾关宗园,1932年出生于日本奈良。从奈良教育大学毕业后,曾经在京都相国寺僧堂做了长达7年的行脚僧。1956年就任奈良慈光院住持。1965年,刚33岁的他就任大德寺大仙院住持。日本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工艺纤维大学讲师。 著作有《不动心》、《平常心》、《从零出发心》、《一体心》、《大死大生心》、《大安心》等。
内容简介
苦与乐就像硬币的两面,是合二为一的。 但是,在“苦”这一面上,有人能够化痛苦为力 量,大 有作为;有人却驻足不前,碌碌无为。 我的一位挚友因病英年早逝。去吊唁的时候,我 看到他 的遗孀和幼子悲痛欲绝的样子也非常伤感。我因为在 内心感 受到了痛苦,所以告诫自己“不能撇下妻儿,让他们 经历像 这样的痛苦”。正因为有痛苦,所以人才会努力摆脱 痛苦。 面对痛苦,重要的不是蒙混过关,而是认真应对 。 “那家伙成天酗酒,所以就这样玩完了。”如果 把友人的 死看作与己无关之事,自己照旧大吃大喝,那么不能 说自己 已经感受到了遗属的痛苦。感受痛苦,然后超越痛苦 。任何 人都天生具备着这种能力。 佛教宣扬灭苦。但不能拘泥于此而裹足不前。因 为人类 可以做到不囿于既有概念、不落入窠臼,自由自在地 生活。 这是只有人类才能做到的。 ·应对变化 假设有一个碗。如果规定它是用来吃饭的,那么 它只是 一个饭碗而已。 有人觉得饭碗只是盛饭的器皿,除此以外别无他 用。此 人过于拘泥于这种固定观念,因此,当他曾经的饭碗 摔碎了. 只能用新碗吃饭的时候,他不适应这种变化。于是就 变得有 些急躁、不安和不愉快,甚至还迁怒于妻儿。连吃饭 都变得 索然无味。 对于一个饭碗,如此执着。可见,此人不会应对 生活中 的一丁点儿变化。与其说他是被器物所束缚,还不如 说被他 自己内心的观念所束缚。 饭碗从用途上来看,首先它的确是盛饭的器皿。 但是。 除此以外,它还可以作为沏茶的茶碗、插花的花瓶、 放点心 的果盘,一个盛饭的器皿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用途。 不能僵化地看待一个饭碗,而是要灵活地加以利 用。这 样,心就不会被器物所束缚,不会被固有观念所桎梏 。 我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在大仙寺的庭院里,凌霄缠绕在梅花树的古枝上 .盛开 着美丽的花朵。在阴郁的梅雨季节,唯有此处的这抹 红色令 人赏心悦目。雨后花儿凋落在地上也平添几分情趣。 但是, 为了保持庭院的整洁,不能让花儿一直散落在地上。 在打扫庭院的时候,我双手认真地捡拾地上的凌 霄花。 虽然听说过凌霄花有毒,但由于过于投入,我竞将此 事忘得 一干二净。打扫完毕,我才想起来:“啊呀!这花是 有毒 的!”于是就去洗手。 可是,有一天有位年轻人来寺院帮忙打扫卫生。 这位年 轻人用火钳夹起凋落的凌霄花。他那哈腰探身的样子 看上去 很别扭。我不禁喊道:“不用火钳的。可以直接用手 捡吧!” 年轻人回答说:“那不行!这花可是有毒!以前别 人也都 是这么捡的。” 听他这么一说,我明白了。年轻人撅着屁股、缩 手缩脚 是因为他很害怕沾上凌霄花的毒性。 我也不清楚这花到底有没有毒,但是从我用手直 接捡也 没有中毒来看,即使该花带毒性也可以用水冲洗掉。 年轻人一直被“花有毒”的观念所束缚.所以才 会放不 开手脚。这是为常识或知识所奴役的结果。 如果有人认为人生是不自由和痛苦的,那么这种 人便落 入了自己人为打造的固定思维的窠臼。 于是,有人就问我有没有什么诀窍。“可以保证 不落入 同定思维的窠臼,自由自在地生活呀?” 我的回答的是“没有”。没有一种所谓的诀窍可 以告诉 你在这种时候该这么办,在那种场合该那么办。而且 ,即使 有所谓的诀窍存在,已经不再是“诀窍”了,又变成 了禁锢…… P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