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千年文化:从古罗斯至今

俄罗斯千年文化:从古罗斯至今
作者: [俄]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
出版社: 东方
原售价: 128.00
折扣价: 83.20
折扣购买: 俄罗斯千年文化:从古罗斯至今
ISBN: 9787520711821

作者简介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1924年考入列宁格勒大学社会科学院人类学与语言学系。毕业后不久,因在学生研讨会上对简化俄文字母表的改革提出质疑,被关入索洛韦茨基岛上的集中营,1932年获释。1938年,开始在列宁格勒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工作。曾参加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在戈尔巴乔夫的支持下,利哈乔夫发起并成立了俄罗斯文化基金会,戈尔巴乔夫夫人赖莎也是其中的成员。以该基金会为阵地,他致力于挖掘、保护和发扬俄罗斯文化传统的实际工作。 利哈乔夫一生致力于古罗斯文学和文化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课题涉及11—17世纪古罗斯文学、艺术、历史,留下500多部学术论文和专著,是研究古罗斯文学和文化当之无愧的大家,其光辉照耀了整整一个时代。

内容简介

解析俄罗斯历史 在我看来,俄罗斯历史犹如一部徐徐展开的、孤独而令人费解的文化悲剧,有时因为自身的孤独被抛到不被人理解的悬崖之下,有时又因为那些伟大的作品和非凡的人物而自我彰显。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接近尾声时,我已走过十分漫长的人生之路,我所拥有的是自己对俄罗斯历史最直接的感受,而不是文字和文献记载的历史,也就是说,是“亲历”的感受。比如,我对皇帝尼古拉二世、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芙娜、皇位继承人、各位大公等人物,还有十月革命前的老彼得堡(彼得堡艺人、女芭蕾舞演员等)都记忆犹新。革命浪潮、机关枪从火炮博物馆方向朝着彼得堡要塞连续扫射的情景、纳甘左轮手枪向索洛韦茨基群岛受难者墓地上空射击的枪声、许多饥饿的农家妇女带着孩子,在列宁格勒居民楼的门廊内躲避寒冷的场景(1932年严冬时节)、对列宁格勒大学和普希金文学之家那些受辱、无助和哭泣的学者们的批判、列宁格勒900天大围困的恐怖气氛等等,所有这些都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视觉和听觉记忆之中。 对我来说,歌剧《霍万希斯之乱》《鲍里斯·戈杜诺夫》《隐城基捷日的传奇》等,都是通过艺术形式表现的俄罗斯百年历史写照。 我对历史、俄罗斯文化的研究成果已融聚成一幅充满浓烈感情色彩的俄罗斯千年史画卷。其中既有痛苦和磨难,也有英雄主义气概;既有探索,也有失落。 在俄罗斯文化史中,曾有过几个充满悲剧的巨变阶段。每逢此时,总让人觉得,一切又将重新开始。 古罗斯接受基督教的过程也曾如此。当时的人们仿佛觉得,多神教文化的寿数已尽,俄罗斯语言艺术的民间口述创作形式已成为过去。然而,数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才认识到,语言文化并没有消失,只不过是变成了另外多种形式。民间口述文学不仅没有消失,而且还有了新的表现形式——书面语形式。 大变革阶段发生在伊万雷帝执政时期。“无益的”文学、小说似乎被彻底斩除,但是我们发现,半个世纪过后,即在17世纪初,过去的经验依然如故。不仅如此,尽管那些经验在16世纪下半叶一直“保持沉默”,但它们却变得更加崇高。 在俄罗斯文化史中,具有启示意义和悲剧性的巨变发生在彼得一世的国家改革时期。当时一切都必须重新做起,但是根据几个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发展状况,专家们清楚地看到,俄罗斯文学的发展并没有发生任何中断。俄罗斯文化的发展线路曾一度遇到危机,但它最终得以恢复并在新水平上继续发展,即在掌握西欧经验的水平上继续发展。 每次巨变到来时,人们总是觉得,一切又得从头做起,每次巨变都分别有其特点。中断来得比较迟缓,每次中断都发生在新的飞跃之前。延迟都是内在的,而内在的延迟都是由外部事件引起的,而且每次延迟的具体情况又各不相同。 这种由外因引起的中断还发生在13世纪中叶,即发生在蒙古鞑靼入侵时期。 那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呢?欧亚主义者倾向淡化东方入侵罗斯的意义,而其他学者则与此相反,他们夸大蒙古鞑靼入侵罗斯的意义。尽管如此,无论是欧亚主义者,还是与他们观点相反的学者,都没有从实质上分析和描述那次重大的历史事件,而这一点无疑要比只从数量上评价文化中断的原因更重要。 1. 利哈乔夫一生致力于古罗斯文化的研究,研究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绘画、建筑、文学、戏剧。留下著述百余种,是研究俄罗斯艺术与文化当之无愧的权威专家。 2. 本书并非传统意义的艺术史著作,而是从文化史的角度来阐释俄罗斯艺术的特点及发展。收录的文章涉及多种艺术门类,时间跨度千年,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作者对俄罗斯文化的挚爱,重申和笃信古罗斯文化与艺术的延续性和道德净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