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诗意地栖居--超译海德格尔

人诗意地栖居--超译海德格尔
作者: 编者:郜元宝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5.20
折扣购买: 人诗意地栖居--超译海德格尔
ISBN: 9787569915594

作者简介

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18**-1976),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译者】   郜元宝,安徽铜陵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先后涉足现当代文学研究、现代汉语观念研究、鲁迅研究、海德格尔研究等领域。著有《鲁迅六讲》《遗珠偶拾——中国现代文学史札记》等。

内容简介

一存在的真理   0000一存在的真理人,诗意地栖居:超译海德格尔   1.**有必要重新追问存在的意义   “存在”是*为普遍的概念……然而“存在”的“普遍性”不是“种”的普遍性……存在的“普遍性”“超出”种的普遍性。按照中世纪本体论的讲法,“存在”是个“**者”(transcenders)……如果有人因此说“存在”是*普遍的概念,那并不是指存在的概念是*清楚的,无须进一步探讨。毋宁说,“存在”概念乃是*晦暗不明的。   ……   我们既不能通过定义法由*高的概念推出存在,也不能用*低的概念来描述它。这是否意味着存在已经不成问题了呢?当然不。我们只能得出结论说,存在不是某种类似存在者的事物……存在的不可定义性并不是叫我们取消对存在的意义的追问,而是逼使我们去正视它。   ……   “存在”是自明的概念……然而这种平常的可理解性,恰恰表明它的不可理解性……我们总已经生活在一种存在的领悟中,但同时存在的意义又归于晦暗,这一事实说明,**有必要重新追问存在的意义。   ——BasicWritings,p42~44   2.存在的领悟   所有的追问都是寻求。任何寻求都得接*所寻求之物事先对它的引导……因此,存在的意义必定已经以一种确定的方式可以为我们所得。前面曾提及过,我们总已经卷入一种存在的领悟中了。正是由此生出明确的对存在意义的追问,趋向其概念的明晰。我们不知道“在”究竟何指。但是,当我们询问“什么是‘在’?”时,我们其实已经处身于对这个“是”的一种领悟了,却不能在概念上搞清楚这个“是”究系何指。我们甚至不知道应该从哪个视界出发去把握和订定存在的意义。此种平常而模糊的存在之领悟是一种实情。   不管此种存在的领悟如何摇摆不定,稍纵即逝,或者仅仅是望文生义,但是,此种总是可用的存在之领悟的不确定性本身,乃是一种有待澄清的积极现象。   ——BasicWritings,p45~46   3.应该就存在者的存在来追究它们   只要存在是我们要问的东西,只要存在是指存在者的存在,那么,在存在的追问中,存在者本身恰恰是要被追究的。就是说,应该就存在者的存在来追究它们。但是,要想让存在者不*歪曲地展示其存在的特征,存在者就必须以其自身的缘故,事先已然如其所是地成为可以接近的东西。从被追究者方面说,存在的问题也必须要求我们事先赢得并且确保抵达诸在者的正确通路。但是,我们说许多东西“存在着”(seiend),并且是在不同意义上讲的。所有的事物——我们所谈论的,意指的,以各种方式关涉到的——都存在着。在某物的所是和何所是中,在现实中,在事物对象化的呈现中(Vorhandenheit),在持存中,在有效性和此在(Dasein)中,在“兹有”(esgibt)中,都可以发现存在。存在的意义该从哪种在者身上找到呢?存在的展示应该以何种在者为出发点?出发点是随意选定的吗?或者,准备追问存在时,某种确定的在者具有优先性?这种可以当作范例的在者为何?在什么意义上,它有优先性?   ——BasicWritings,p47   4.生存问题总是只能通过生存活动本身来澄清   此在总是就它的生存领会自己,总是就它是自己或者不是自己的可能性来领会自己。此在要么自己选取了这些可能性,要么深陷这些可能性之中,要么已在这些可能性中生长。生存总是取决于每一个此在自己可能挑选的抓紧或者延误的生存方式。生存问题总是只能通过生存活动本身来澄清。   ——BasicWritings,p55   5.此在充当的就是首先必须问及其存在的存在者   这个存在者就是我们向来所是的存在者,就是在其诸种存在可能性中包含着追问的可能性的那个存在者,我们用此在这个术语来专指这个存在者。   ……   此在是一种在者,但它可不是仅仅厕身于其他在者之中的一种在者。在它的存在中,此在所关怀的正是它的在:这是此在生存论上的特出之处。因此,此在这种机制使它具有在其存在中和它的存在的一种在的关系。这又是说,在其存在中,此在以何种方式在,也必以相应的方式领会它的在……此在在存在者状态上的特出之处就在于它是存在论地存在着。   ……   现在已经清楚了,对此在的存在论的解释,构成了基础存在论,此在充当的就是首先须问及其存在的存在者。   ——BasicWritings,p48p54p58   6.存在与真理“同行”   自古以来,哲学就把存在和真理联系在一起……哲学本身即被定义为“真理的科学”,但是与此同时,它又被标画为“研索在者之为在者的科学”,即研索在者之在的一门科学。   ……   但是,真理果真和存在源始地联系在一起,则真理现象就进入了基础存在论的问题范围。那样的话,在准备性的基础分析即此在之分析中,我们不是已经和此种真理现象相遇了吗?真理和此在,真理同我们称之为“存在的领悟”的此在之实在论特征有何实在论——存在论上的联系?我们能不能根据此种领悟指出存在何以必然与真理同行反之亦然的理由来呢?   这些问题无法规避。因为存在确实与真理“同行”……考虑到存在问题的尖锐性,现在就应该明确界定真理现象并把这一现象所蕴含的诸问题确立下来。   ——BasicandTime,p256~257   7.真理不是一种“符合关系”   当然,把真理的特征描述为“符合”是**一般也是**空洞的……   人们使用符合一词时,一般心里想的是什么?某物与某物“符合”,具有某物与某物有关系的形式特征。一切符合,包括真理,都是关系。可并非一切关系都是符合……   一般以为,真的就是知识。知识即判断。在判断中,必须把作为实际心理过程的判断活动同判断所陈述的观念内容区分开来……   …… ①——人安静地生活,哪怕是静静地听着风声,亦能感*到诗意的生活。 ②——精选海氏所有著作中囊括其浩瀚思想精髓的166段话。 ③——一本让萨特、汉娜·阿伦特、马尔库塞等哲学大神俯首拜服的极简存在主义哲学书。 ④——不读海德格尔不足以谈人生!有担当,才有自由。 ⑤——文艺青年、哲学狗、海德格尔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