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西部荒漠化全景实录
作者简介
杨恒,1976年生于甘肃定西。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甘肃日报》农村部记者。 张洞若,1972年生于甘肃武威。199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新闻系。现为《甘肃日报》社会新闻部记者。 张正秀,1953年生于兰州市榆中县。大学文化。高级记者。现为《甘肃法制报》总编辑。著有《记者的脊梁》,另有二百万字的新闻作品和若干电影剧本、中篇小说发表。
内容简介
三江并流 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总面积达36万多平方公里,包括青海省玉 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全境以及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部分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历 史上,三江源雪山连绵,冰川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水资源丰富,是名副其 实的“中华水塔”,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 15%都来自这一地区。 长江,中国第一大河,长6300公里,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公里,是世 界第三大河。长江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湖 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流入东海。 黄河,中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海,流人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 积75.24万平方公里。流经黄土高原,夹带大量泥沙,每年达16亿吨,除12 亿吨人海外,有4亿多吨沉积在下游河床上,有些地段河床竞高出地面5—10 米,成为有名的“地上河”。 澜沧江,中国西南地区大河,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流经西藏,在云南 省西双版纳南部出境,改称湄公河,为老挝、缅甸的界河,并流经柬埔寨, 在越南南部入南海。全长4180公里,在我国境内长2613公里,流域面积16.5 万平方公里。 三江源孕育了中国的三大江河,这里呈现着三江并流的壮观景观。它们 像姊妹一样,在高原上依依惜别,川流不息,奔腾人海,滋润着我国的绝大 部分国土,无疑是中华民族的生命线。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华夏子孙亲切地称它为母亲河。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各姿各雅山下的卡日曲河谷和约古宗列盆 地,南北两源的源头出发后接纳了大大小小的众多支流,在巴颜禾欠山汇合 ,形成了黄河源头最初的河流——玛曲河;玛曲河向东缓缓流过16公里长的 河谷,进入一片汇水盆地形成的巨大沼泽——星宿海。星宿海因其大大小小 的海子像星星落地一样而得名。在完成星宿下凡的惊人之作后,河水继续东 流20多公里,进入一片宽阔而广袤的平川,并在这里形成了黄河上游最大的 湖泊——扎陵湖和鄂陵湖;最后,河水从鄂陵湖十多米宽的出水口东去,自 此一泻千里,奔流人海…… 2004年伊始,一条消息惊动了全国:黄河源头的鄂陵湖出水口,历史上 第一次断流! 黄河下游曾经断流,黄河中游曾经断流!如今,黄河源头因何断流?母 亲河病了吗? 一个个巨大的问号,刻在母亲河儿女心头!无数不安的目光,投向了遥 远的西部,投向了神秘的青藏高原。 答案令人震惊:从源头——青海省玛多县开始,母亲河上游所流经的甘 肃省玛曲县、碌曲县,包括上游最大的两条支流——洮河、大夏河,全线生 态恶化! 玛多悲歌 玛多,藏语中“黄河源头”的意思,名副其实的“万里黄河第一县”。 因此,探访母亲河不能不关注玛多。 2003年12月至2004年4月,位于玛多县境内的鄂陵湖史无前例地现出了 大面积冻结的湖底,出水口以下河道更是大段河床裸露。破天荒的“历史上 第一次断流”,使玛多因为没有电而成为一座“黑城”。 玛多原来是有电的。1998年,国家投资7000多万元,在鄂陵湖下游8公 里处建起“黄河源水电站”,结束了玛多无电的历史。现在,由于河道断流 ,玛多又退回到夜夜烛光的窘迫之境;电站的配套工程——县城自来水网络 也因此失去意义。 在许多人看来,俗称“高原水塔”的三江源竟然缺水,简直不可思议! 玛多属三江源的核心区,长期以来,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 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出自三江源地区;同时,玛多还有“千湖之县”的美 誉,境内湖泊星罗棋布,大大小小达4000多个! 玛多,究竟怎么了?深深的疑问中,让我们回首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当时的玛多,曾是华夏大地闻名的“首富县”,人均纯收入连续3年居 全国第一!丰饶的财富,源于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发达的畜牧业—— 不足1万的人口,散居在2.5万平方公里的广袤草原上,每户饲养的牲畜多达 上千头! 然而,由于缺乏起码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过度的超载放牧, 带给玛多的,不过是短短数年的辉煌。日益增多的牛羊密密麻麻地分布在草 原;厚厚的牧草则在牛羊的啃食下越来越薄,直至露出草根,贴着地面…… 扎陵湖、鄂陵湖的周边,本是全县最好的草场,牧草足有一尺多高。可是现 在,这里的牧草又少又低,已经填不饱牛羊的肚子,90%的牧民户因此被迫 迁移。 加剧草原退化的还有愚昧的开发与人为的破坏。那里沙金资源的发现, 吸引了大批疯狂的淘金者;虫草价格的飙升,“招募”来了上万的“虫草大 军”——他们涌入草原,大肆掠夺采挖,在昔日水草丰茂的土地上留下了千 疮百孔!甚至连野兽也不能幸免,鹰、狼、狐狸等,不断遭到人们大肆捕杀 ,渐渐没了踪迹;草原鼠害由此迅速蔓延,一发不可收拾…… 仅仅20年,玛多原有的大片天然草地便有70%退化,退化面积高达2414 万亩,几乎占到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3.7%!退化的草地继而被荒漠化蹂躏, 如今,全县3000万多亩天然草场中七成以上已属于重度沙化地。 植被的破坏导致了气候的恶化。20世纪80年代以前玛多降水充足,一年 几乎有300个雨雪天。然而,随着草原的大面积退化,这里的空气湿度越来 越低,云层越来越薄,特别是近十年,玛多年降水量已不足200毫米。 连年的干旱使脆弱的生态没有了充足的水源,水源涵养功能急剧下降, 连片的湿地消失了,无数的泉眼干涸了,众多河流得不到补给,也逐渐断流 了……如今,“千湖之县”已接近名存实亡,原先4000多个湖泊现在只剩 1000多个,全县面积大于0.06平方公里的湖泊仅存26l处。 牧草返青也持续推迟,过去草原进入4月就可以返青,到10月还是绿油 油一片;眼下这里的牧草迟至6月才能返青,8月,当牧草还没成熟,草原就 已提前进入了漫长的冬季。 今天的玛多已经由全国“首富县”沦为省级贫困县,贫瘠的草原再也无 力养育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风沙蔓延,水源枯竭,越来越多逐水草 而居的牧民开始沦为“生态难民”。 玛多人又要搬家了。1975年,玛多县城搬过一次家,东迁3公里,那次 是因为水太多了,县城周围都是湿地;这次,玛多全县人口都要搬迁,因为 水实在太少了,吃水已经成了问题!水,左右着当地的经济和生活,水已经 成为三江源的稀罕物。 其实,悲剧又何止玛多一处—— 巴颜喀拉山,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曾经是一片洁净的雪峰。但是,自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山脚溯河直上百里,沿途山峰已无半点积雪。 星宿海,黄河源头第一块蓄水池,原本大大小小的海子像落地的星星众 多而美丽。现在,它的水位已下降了七八米,面积也大为缩小,大片大片黄 色的湖底已经裸露。 扎陵湖、鄂陵湖,众水汇聚之所,黄河源头两颗璀璨的明珠,10年前, 湖口平均流量达每秒17.9立方米,至2004年4月,竞锐减至0.117立方米,骤 降153倍!而且,鄂陵湖往下120公里河段,黄河所有支流已全部干枯! 灾难远不止于此…… 生态恶化的红色警报,正继续从黄河源头向下推进——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