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散文精选(彩插版)/名家散文典藏
作者简介
余光中 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代表作有诗集《白玉苦瓜》、散文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评论集《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等。他的诗歌《乡愁》、散文《听听那冷雨》等入选中小学课本。
内容简介
思蜀 1 在大型的中国地图册里,你不会找到“悦来场” 这个地方,甚至勒敦加大教授许淑贞最近从北京寄赠 的巨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普通地图集》,长五十 一厘米,宽三十五厘米,足足五公斤之重,上面也找 不到这名字。这当然不足为怪:悦来场本来是四川省 江北县的一个芥末小镇,若是这一号村镇全上了地图 ,那岂非芝麻多于烧饼,怎么容纳得下?但反过来说 ,连地图上都找不到,这地方岂不小得可怜,不,小 得可爱,简直有点诗意了。刘长卿劝高僧“莫买沃洲 山,时人已知处”,正有此意。抗战岁月,我的少年 时代尽在这无图索骥的穷乡度过,可见“入蜀”之深 。蜀者,属也。在我少年记忆的深处,我早已是蜀人 ,而在其最深处,悦来场那一片僻壤全属我一人。 所以有一天在美国麦克奈利版的《最新国际地图 册》成渝地区那一页,竟然,哎呀,找到了我的悦来 场,真是喜出望外,似乎飘泊了半个世纪,忽然找到 了定点可以落锚。小小的悦来场,我的悦来场,在中 国地图里无迹可寻,却在外国地图里赫然露面,几乎 可说是国际有名了,思之可哂。 2 从一九三八年夏天直到抗战结束,我在悦来场一 住就是七年,当然不是去隐居;而是逃难,后来住定 了,也就成为学生,几乎在那里度过整个中学时期。 抗战的两大惨案,发生时我都靠近现场。南京大屠杀 时,母亲正带着九岁的我随族人在苏皖边境的高淳县 ,也就是在敌军先头部队的前面,惊骇逃亡。重庆大 轰炸时,我和母亲也近在二十公里外的悦来场,一片 烟火烧艳了南天。 就是为避日机轰炸,重庆政府的机关纷纷迁去附 近的乡镇。梁实秋先生任职的国立编译馆就因此疏散 到北碚,也就是后来他写《雅舍小品》的现场。父亲 服务的机关海外部把档案搬到悦来场;镇上无屋可租 ,竟在镇北五公里处找到了一座姓朱的祠堂,反正空 着,就洽借了下来,当作办公室兼宿舍。八九家人搬 了进去,拼凑着住下,居然各就各位,也够用了。 朱家祠堂的规模不小,建筑也不算简陋。整座瓦 屋盖在嘉陵江东岸连绵丘陵的一个山顶,俯视江水从 万山丛中滚滚南来:上游辞陕甘,穿剑阁,虽然千回 百转,不得畅流;但到一合川,果然汇合众川浩荡而 下;到了朱家祠堂俯瞰的山脚,一大段河身尽在眼底 ,流势壮阔可观。那滔滔的水声日夜不停,在空山的 深夜尤其动听。遇到雨后水涨,浊浪汹汹,江面就更 奔放,像急于去投奔长江的母怀。 祠堂的前面有一大片土坪,面江的一边是一排橘 树,旁边还有一棵老黄葛树,盘根错节,矗立有三丈 多高,密密的卵形翠叶庇荫着大半个土坪,成为祠堂 最壮观的风景。驻守部队的班长削了一根长竹竿,一 端钻孔,高高系在树顶,给我和其他顽童手攀脚缠, ............
书籍目录
辑一 根脉年轮
思蜀
片瓦渡海
失帽记
伐桂的前夕
思台北,念台北
春来半岛
辑二 汉魂唐魄
地图
逍遥游
听听那冷雨
泰山一宿
黄河一掬
水乡招魂
黄山诧异
辑三 异域风情
咦呵西部
红与黑——巴塞罗那看斗牛
圣乔治真要屠龙吗?
南太基
黄绳系腕——泰国记游之二
辑四 师友风貌
文章与前额并高
另一段城南旧事
铜山崩裂——追念亡友吴望尧
不朽,是一堆顽石?
凡·高的向日葵
辑五 喜悦温情
山盟
牛蛙记
我的四个假想敌
日不落家
不流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