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学内劲入门实操指导

武学内劲入门实操指导
作者: 刘永文
出版社: 北京科技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9.00
折扣购买: 武学内劲入门实操指导
ISBN: 9787571411664

作者简介

刘永文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人。形意拳第六代传人,郭云深脉系。国家二级裁判。在国家级武术杂志《中华武术》上发表文章若干,得到众多读者的认可与关注。

内容简介

沉肩坠肘是在练套路或者站混元桩的时候才有的要领,在无极桩的训练当中是没有这个要领的,所以放到最后来讲解。沉肩坠肘,顾名思义,就是肩膀和手肘有往下掉的感觉,而人的肩膀和手肘是人体的不可分割的部位,如何才能产生位移呢?而且大成拳要求肩撑肘横,这个“横”和坠方向都不一样,为什么都能练出功夫呢?其实这里的沉和坠, 还有横,都是人的感觉,不是真实的位移。太极拳前辈描述这个要领时说肩与肘常常有下坠之意。虽然说法无误,但是在今天来讲,尤其是在没有师父指点的情况下,是断然无法让人正确体悟的。 究其目的,是为了将手、肘、肩、背、腰有机整合起来,形成整劲。肘是小臂与大臂形成整劲与否的关键,肩是大臂与背腰整劲形成与否的关键。一般来讲,做到含胸拔背的时候沉肩也就做到了,因为沉肩的目的是要把上肢传来的力量传导到背和腰上,所以在站混元桩时,沉肩的感觉是好像把整条手臂放到肩膀上。通过胳膊上的大筋的调整转化,由肩膀承受整条手臂的重力,然后再将这个重力悬挂传递给脊柱,这样肩膀自然压着躯干,人的感觉就是肩膀往下沉,因此前辈们就把这个要领形象地叫作沉肩。 坠肘也是一样。为了使小臂与大臂巧妙组合而形成整劲,手肘不能伸直。大家都知道,肘关节是由和大臂骨远侧端和尺挠骨近端关节面组成,如果过伸,关节就失去了圆转通顺的功能,容易受伤。武术内劲上讲,小臂和大臂的力量如不能顺达,就不能形成整劲,而是两个力量相互对冲,因此肘关节会因承受双方的力量而受伤。坠肘的真正意义,我认为是肘部不伸直和手筋圆撑。 坠肘,从肘部不伸直的角度来说意义重大。只要肘部有下坠感,那么肘部就肯定不会是直的,劲力往来传送就容易顺达,不容易相冲。而前辈为什么要用这个“坠”字呢?这也是有讲究的。内家拳要求放松, 松开不是让人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完全瘫软,而是要完全让肌肉放松, 让筋骨来承担重力。打一个比方,筋骨构成了一个晾衣服的架子,肌肉就是挂在架子上的衣服,这个衣服架子的感觉是有东西往下坠。所以前辈们在描述这个要领的时候,非常精准地用了“坠”这个字。 而肘横是手筋撑圆的一个现象。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自然状态下手筋成直线,是一种没有撑开的状态。而想锻炼手筋,就不能让它处于这个最短的自然状态。然而手筋位于人体内部,不能人为拖拽,怎么办? 用关节弯曲来改变手筋的状态。 劳宫吸空和涌泉吸空也是利用筋稍的弯曲来达到撑开筋稍的目的和作用。同理,肘部也是,肘部撑圆,手筋就得到了适当的锻炼,有拉伸感,但不像伸直胳膊那样拉伸感强烈。 中国武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也处处体现中庸思想。我们要锻炼筋骨,却不支持极端的锻炼;我们要撑开筋骨,却不赞成最大幅度地撑开,刚刚好就够了。而肘部的撑圆就是这种中庸的状态,太刚易折,太柔易泄。撑圆肘部大筋的感觉是横向的,注意肌肉放松状态的感觉是纵向的。前者描述这个状态就用肘横来描述,后者则用坠肘来描述。 ●为未入门者架起通往传统武术真义的桥梁 ●为迷途者指明求劲之路 如果你 初学武术 / 迷惑多多 / 正在黑暗中摸索 这本书将带你 识别、判断那些真真假假的描述 找到直通武术核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