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抑郁的活法(六祖坛经修心课)
作者简介
费勇,知名学者,修心课导师,畅销代表作有《心不累的活法:心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金刚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实践版:阿弥陀佛修心课》《不抑郁的活法:六祖坛经修心课》《不抑郁的活法实践版:法华经修心课》《每时每刻皆为逍遥时光:禅疯子寒山的八堂修心课》等,在两岸三地及韩国出版备受好评。 现为读享创始人,兼任暨南大学教授、博导,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
内容简介
惠能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与母亲移居到南 海(广州),因家道落魄,靠卖柴为生。 有一天,他为别人送柴的时候,听到有人在诵读《金 刚经》,聆听之下,若有所悟,若有所得。他问读经的人 ,从何处得来这部经书。那人说,是从黄梅弘忍和尚那里 得来的。惠能听了以后,立即就辞别母亲,前往黄梅,礼 拜弘忍和尚。 关于这个故事,另有一些版本增添了客人送银十两或 百两给惠能,让他安顿好母亲后才走。印顺法师说这样的 增加是因为顾及中国的孝道,但这个细节引发出一种疑惑 :释迦牟尼、惠能、弘一法师等一旦觉悟,就抛开家庭不 管,是不是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 不过,这种疑惑大概只是普通人的疑惑,尤其是信奉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一定的去处)。”的普通中 国人的疑惑。对于圣者或觉悟者而言,完全从另外一个层 面、世俗生活之外的层面来理解、实践孝道之类的责任。 也许,这不是一个什么问题。 这段叙述的魅力在于:以漫不经心的语调道出的是一 个人一生中最重大的转折。我们每个人出生以后,就纳入 了体制、习惯之中,如果不发生什么意外的事,一辈子就 这么过了,活着就是沿着社会所设计的轨道前行,重复无 数的前人与无数的同时代的其他人所走过的或正在走的路 ,很少有生命能够焕发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光芒。 如果没有与《金刚经》相遇,那么,惠能的一生就在 偏僻的岭南,作为无数个卖柴人中的一员,悄无声息地度 过。然而,那一天,好像冥冥中注定似的,恰好他进去的 时候,听到了别人在诵读佛的经典。这是一种机缘,并非 人人都能遇到。但是,机缘只是为生命提供了拓展的可能 性,却并没有改变生命的质地。 如果《金刚经》对惠能没有任何触动,那么,这个机 缘就随风而逝,毫无意义。又或者,惠能听到后有所触动 ,觉得只是为着谋生的、算计的生活没有灵性,应当去寻 找那最终极的活法,但是,他想到自己的卖柴生意刚刚开 始兴旺,想到母亲会不会寂寞,想到路途遥远,诸如此类 ,就打消了寻求佛法的念头,继续做他的卖柴生意。那么 ,这个机缘只是稍稍激起了一点涟漪,旋即就又恢复到一 潭死水的日常状态。 惠能的伟大不仅在于他天才的领悟力,更在于他决然 割合的勇气和行动力。 从习惯的轨道上逸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人厌 恶自己的现状,但一旦真正要合弃,却会患得患失、优柔 寡断,结果一生都在悔恨、焦虑、抑郁中纠缠不已。 所有伟大的人物,乃至一般的所谓成功人士,都具备 这样一种质素: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知道自己 能够做什么,然后,全神贯注地做自己所喜欢的。因为是 自己所喜欢的,所以无论结果怎样,都是一种欢喜。对他 们而言,既无成功,也无失败,只是欢喜。 当那一个片刻,惠能听到了《金刚经》,那些文字像 是敲在了他的灵魂上,激发起他积淀已久的沉思与期待。 这时,一切变得那么明晰,他立即明白他这一生要做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