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的旧金山/外国史系列/史学论丛

华人的旧金山/外国史系列/史学论丛
作者: 陈勇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36.90
折扣购买: 华人的旧金山/外国史系列/史学论丛
ISBN: 9787301157176

作者简介

陈勇,北京大学历史系硕士,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史博士。1999-2004年任美国尔湾加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现为尔湾加州大学终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历史、华侨史等。

内容简介

1850年4月4日,当加利福尼亚白人(他们大多是在淘金潮时代来到加利 福尼亚的)还在等待联邦政府批准他们加入美利坚合众国的申请时,一艘名 为“玛丽安·福略特号”的船从香港出发,经过63天的航行后驶入了旧金 山的港湾。船上载有50名“未注明身份”的中国人。他们只是数以千计的 淘金者中的一部分。1848年1月在萨特的工房附近发现黄金后不久,这些淘 金者就开始从南部中国跨越太平洋来到加利福尼亚。 中国淘金者的到来标志着中国人大规模移民新大陆的开端,也开启了 加利福尼亚乃至美国种族关系历史的新篇章。中国移民很快就成为美国种 族问题的焦点之一。尤其是在加利福尼亚,中国的淘金者先驱及其追随者 很快成为一个主要的少数族裔群体和一支重要的劳工队伍。他们改变了当 地的经济和社会面貌。 但在本书的开始,我先要研究美国移民时代开启以前中国南方珠江三 角洲的情况。这一地区不仅是淘金者的故乡,也是此后一个世纪里美国华 人移民的主要来源地。我们已经熟知这些移民所进入的新世界以及这个新 世界对他们的反应。同时,我们也需要了解他们所离开的旧世界。因为对 他们而言,漂洋过海去到新世界代表着他们在侨乡生活经历的拓展和延伸 。重新审视旧世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那造就了移民们身心的自然和社会生 态环境。这种环境赋予他们寺庙、戏院、社会关系以及许多其他被移植到 了新世界的传统。重返旧世界也给我们一个机会来窥视作为一个群体的这 些华裔开拓者们的背景和心态。就像玛丽安·福略特号上“未注明身份” 的乘客们一样,这些开拓者的经历鲜为人知;作为个人,他们已成为历史 长河中永远的匿名者。 本章的目的不是要完整地介绍这一地区的历史,而在于探讨两个重要 却又悬而未决的问题。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十分直接:为什么19世纪 中叶加利福尼亚的中国移民源自珠江三角洲地区?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 考察移民先驱们旅程的开端,因为他们引发了珠江三角洲持续往外移民的 潮流。这种持续移民的现象被移民学者们称为“链动式移民”。它使得该 地区直到二战结束前一直是美国华人移民的主要输出地。 要了解华人往新大陆移民潮开启的原因,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当时这一 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特别是它的经济活力。这是中国最古老也是最发达 的市场导向型的经济区域之一。这种市场经济不仅带来了相对高水平的繁 荣,而且刺激了人们离开家园寻找发财致富机会的欲望。这也就是为什么 发现黄金的消息迅速引发了涌向加州的第一批移民潮。 更重要的是,位于中国海洋边疆前沿的珠三角,因其地理位置而具备 了文化上的活力。在鸦片战争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广东的省会广州不 仅是这一地区的经济中心,也是中国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的唯,一口岸。 由此,珠江三角洲最早成为中国与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交流的中心。关 注中国市场的美国商人和关怀中国人灵魂的美国传教士们都汇集于此,并 传播有关新世界的消息。尤其重要的是,这一地区与加利福尼亚的往来越 来越密切。正是通过这种往来,发现黄金的消息才传到了当地居民那里。 简言之,1850年以前,广东与美国日益密切的交流为19世纪中期华人移民 潮的开始创造了前提条件。 这种看法与传统的观点大相径庭。学者们一贯认为华人移民潮只是一 次为了摆脱贫困和其他社会困境,在恐慌和饥饿驱使下的大逃亡。如我在 另一篇文章中所述,无论19世纪中期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有什么样的困境, 它都不能完全解释华人为什么会远赴加利福尼亚。此外,过分渲染这些困 境无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当时珠江三角洲的社会经济状况的现实。坦白地说 ,我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个“新”观点的人。生活在19世纪的人,包括一些 白人,就曾表达过类似的看法。1855年,曾经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作多年 并担任加州华人社区牧师的威廉姆·斯庇尔指出:“广东沿海居民要比其 他地区的华人更了解别的国家。”他还说:“他们是清帝国中最富有的人 。当发现黄金的消息传到他们那里时,他们(而不是其他地区的华人)涌向 加州是顺理成章的。”我的研究证实了斯庇尔的观点。尽管我们不知道每 个早期移民个人是如何决定去加州的,但他们的移民行为显然不是仓促的 、大规模的逃亡。实际上,在1849年到1859年间,只有不到7万名华人选择 去加州。1860年美国联邦人口普查显示美国华裔人口(主要分布于西海岸, 特别是在加利福尼亚)大约有3.5万人。这一数字不到同期爪哇华人社会人 口规模的1/4。 本章要讨论的第二个问题涉及移民者的心态:早期中国人对美国的看 法。为此,我将着重分析最早的三部介绍美国的中文著作。这一分析不是 以作者的美学观为核心的文本读解。我的目的在于挖掘那些能够使我们感 受到当时社会大趋势的关键词句。虽然这些作品不是出于移民之手,但它 们诞生于造就了华裔移民潮的历史环境,所以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 这一历史环境。这三部著作表明珠三角的人们对美国的了解是十分有限的 ;这也提醒我们,新世界对于移民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地区;这与当时大 多数美国对中国的生疏感是一样的。 P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