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仁善忠恕的处世之道双色插图漫画版)(精)/中华文化经典读本

中庸(仁善忠恕的处世之道双色插图漫画版)(精)/中华文化经典读本
作者: (春秋)子思|译者:孙虹钢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4.00
折扣购买: 中庸(仁善忠恕的处世之道双色插图漫画版)(精)/中华文化经典读本
ISBN: 9787564084417

作者简介

名孔□,字子思,孔子嫡孙。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遂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子思年六十二(当为八十二之误),而不详其生卒年。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朝文宗至顺元年,又被追封为“述圣公”,后人由此尊他为“述圣”。 孙虹钢,儒家智慧学者,太极创新管理专家,资深财经评论人,北京博士德管理咨询公司资深顾问,清华大学中国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曾出版:《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索罗斯投资理财的22大绝招》、《工作就是生意》、《要努力的工作更要聪明的工作》、《好员工一定要学习孝经》、《好员工一定要学习女儿经》、《80后,你慢慢来》。

内容简介

遵循生命的道德本性 原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原文解读 上天赋予人的品德叫“性”,遵循人性叫“道” ,按照道德的原则修养自身叫“教”。 《中庸》提供了一个人性起源、发展和成长的模 型:天命——性——人道——教育——成长——自我 完善——天人合一。上天所赋予人的就是这个人的本 性,按照本性而生活就是合乎“道”的合理的生活, 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人的成长,修养道德,发扬人的 天性。一个人达到“诚”的时候,就能够全面发扬自 身的天性,并能发扬别人的天性,便能充分发扬万物 的天性,并可以参与和赞助天地的化育万物的活动, 人类因此可以与天地并立为三才,实现天人合一。 我们的成长过程遵循的就是《中庸》的模式。生 命源于父母,秉承着“纯净、透明、和谐”的本性, 家庭和学校的熏陶铸就了我们的性格,并以此确定我 们的言行,形成了我们的人格。我们知悉了人情世故 ,学会了待人处世的礼仪,寻找适合自己的处世方法 。成长的道路上不乏困难和失败,我们在不断解决困 难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我,绽放生命的光彩,获得生 命的感悟。最终,我们以自身所修养的知识和能力去 影响周围的人,从而形成教化。 延伸阅读 北宋宰相寇准同张咏是至交,寇准谙谋略,张咏 善诗文,而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为人耿 直,不卑不亢。 张咏闲时喜好同朋友一起登高临风,饮酒作诗, 抒发豪情壮志。一天,朋友们把话题扯到他和寇准身 上:“听说寇准要当宰相了,你和他可谓当今双杰。 ”张咏并没有压人抬己、嫉才妒贤之意,真诚地说: “寇公是奇才,但可惜学术不足。” 后来,张咏从成都回来,拜访寇准。两个老朋友 一见面,不作揖打拱,只拍肩相悦,问长问短,有说 不完的知心话。寇准摆下百禽宴,盛情款待他。酒逢 知己千杯少,他们你来我往,杯盏交错,喝得好痛快 。天下没有不散的酒席,人间没有不别的朋友。过了 一些时候,张咏要回成都了。分手前,寇准诚恳地请 张咏赠言指教。张咏没有说“寇公多多高升”那样的 话,也没有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那样的恭 维话。张咏只说了句:“《霍光传》不可不读。” 送走张咏,寇准回家后立即找出《汉书》,翻到 《霍光传》,逐字逐句往下读,直到快读完了,心头 “咯噔”一愣,“光不学无术”一句进入眼帘。寇准 恍然大悟:“张咏这是在说我的缺点呀!”从此寇准 刻苦研读,成了忠贤皆备、文略俱全的好宰相。 如果生命不以道德为底线,那么即便年龄不断地 增加,心灵也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在现实生活中,不 管是事业还是生活,如果没有真诚的品格、高尚的道 德,就无法得到人们的信任和支持,也就不可能成就 自己的事业,生活也就失去了快乐。所以,高尚的品 德是成就事业和生活的基础,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一种 美德。其中,真诚相待是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事 必先做人,朋友之间的诚挚之言即使逆耳也是忠言。 张咏对寇准的“劝告”可谓金玉之言,这番话遵循了 他直言的本性,体现了一位诚挚之人的本心。寇准遵 从了朋友的劝告,因而成为一代名相,实至名归。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