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书 青春版 生命是什么

大家小书 青春版 生命是什么
作者: [奥]薛定谔 著,傅渥成 王雨晨 译
出版社: 北京
原售价: 39.90
折扣价: 23.60
折扣购买: 大家小书 青春版 生命是什么
ISBN: 9787200162585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埃尔温·薛定谔,奥地利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以著名的波动力方程开创了波动力学,并因此荣获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来,这位“天真的物理学家”兴趣转向生命科学,专为门外汉创作的《生命是什么》一书,却吸引了许多物理学家转投生物学,对现代生物学产生脱胎换骨的巨大影响。 译者简介: 傅渥成,本名唐乾元,香港浸会大学物理学系助理教授。南京大学物理学博士。曾先后为东京大学、RIKEN(理化学研究所)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是统计物理和复杂系统,尤其关注分子进化、类脑智能等与生物相关的问题。曾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他也是著名科普作家,善于用生动的文字解释复杂抽象的问题,以笔名“傅渥成”发表过大量科普文章,知乎物理学和生物学领域优秀回答者,曾出版科普书《宇宙从何而来》。 王雨晨,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化学专业在读博士,曾在《物理化学杂志A》(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内容简介

我的演讲并非只是为了激励大家对过去没有做成功的事情重燃希望,因为那将是非常平庸的评论。我希望可以深刻地讨论为什么当前的物理学和化学无法解释生命活动,这或许会更有积极的意义。 基于生物学家,尤其是遗传学家,在过去三四十年中的创造性工作,我们现在对生物的真实的物质结构及其功能有了足够的了解。于是,我们可以准确地做出如下判断:当前的物理学和化学仍然没有能力解释生物体在时间和空间中所发生的各项活动。 对生物体内最具活力的关键部分来说,这些结构中原子排列方式和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本质上不同于物理学家和化学家迄今为止在实验和理论研究中曾经接触过的那些对象。一般读者或许会认为这种根本区别并没有那么重要,不过,对物理学家来说,尤其是那些坚信“物理学和化学所遵循的法则都是统计规律”的人而言,这种区别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这是因为,从统计学的观点来看,生物体内关键活性部分的结构,与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在实验室中研究过的,或者在书桌边用脑力想象过的任何物质都完全不同。物理学和化学的定律和规则是基于传统的物质结构总结得到的,直接用这些定律和规则来解释这些结构完全不同的系统的行为是难以想象的。 …… 沥青滴漏实验 著名的“沥青滴漏实验”可以解释薛定谔所描述的这种现象。沥青滴漏实验是全球持续时间最长的实验,这个实验曾经在 2005年获得搞笑诺贝尔奖(IgNobel Prize)。实验的目的是测量极高黏度沥青在室温环境下的流动速度,这个实验由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Queensland)从 1927 年开始进行。当时,物理学教授帕奈尔(Thomas Parnell,1881—1948)把一些沥青放进一个封了口的漏斗内。尽管沥青看起来就像坚硬的固体,但它实际上仍然是一种可以流动的液体。1930年,当漏斗封口被剪开时,沥青开始缓慢流动。每一滴高黏度沥青需要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滴进漏斗下方的烧杯之中。截至目前(2021),已滴出9滴沥青,滴落的年份分别是 1938年、1947 年、1954 年、1962 年、1970 年、1979 年、1988年、2000年和2014年。之所以近年来沥青滴落的时间间隔有所延长是因为实验室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安装了空调。 本书想传达的核心思想都是围绕着“生命”这样一个宏大而重要的问题的注解。 怎样运用物理学和化学知识来解释生物体内所发生的各种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展开? 现阶段,物理和化学没有能力完全解释这些活动。但我们毫不怀疑,在未来,物理和化学终究能够把它们解释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