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苏科技
原售价: 22.00
折扣价: 11.90
折扣购买: 孝经
ISBN: 9787553781617
孔子(前551—前479)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先世是宋国贵族。少“贫且贱”,及长,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事。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相传先后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余人。其学以仁为核心,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即“忠恕”之道。又以孝悌为仁之本,以为“仁”的执行要以“礼”为规范。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极大。世人一直把他奉为圣人。
孝感动天 原文 〔虞〕舜,姓姚,名重华,瞽瞍之子。性至孝 。父顽,母嚚,弟象傲。舜耕于历山,象为之耕, 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尧闻之,使总百揆,事以 九男,妻以二女。相尧二十有八载,帝遂让以位焉 。 队队耕田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译文 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虞舜,姓姚,名重华,是 瞽瞍的儿子。虞舜生性非常孝顺。其父瞽瞍愚昧顽 钝,继母刻薄愚蠢,弟弟象傲慢无理。(他们都非 常不喜欢舜,多次预谋想害死他,但舜非但不记恨 他们,而且对继母更加孝顺,对弟弟更加友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他在历山耕种时,有大象替 他耕地,有鸟儿代他锄草。帝王尧听 说后,就率领百官去考察他,并让自己的九个 儿子与他一起工作,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 。舜为尧帝做了二十八年的宰相,最后尧将帝位禅 让给了他。 评析 这里先要说明一个事实:古人在宣扬“孝道” 的时候,往往出于功利的目的,即人若为“孝”, 必能获取功名利禄。纵观《二十四孝》的二十四位 主人公,最后不是官居高位就是天降横财。舜之所 以能登天子位,乃其孝行感动天心之故。 对一个家庭来说,亲人之间的忍让,也是维持 一家人和睦相处的法宝,所以为幸福生活着想,“ 孝”还是必须的,要大力提倡的。 亲尝汤药 原文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 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病三年,帝为之目不 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 下。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 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译文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一开始被封为代 王。对于自己的生母薄太后,文帝一向悉心照料, 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夜不阖目、衣不 解带地精心照料。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 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 评析 念及亲恩,其实是无以为报的。父母对子女的 关爱在范围上是无限的,父母对子女的照顾在时间 上也是无限的。面对这广大而无限的“慈”,子女 照顾父母,是理所应当的。 但是在现代社会,这个观念却受到了冲击。一 些年轻人觉得奉养老人应该由社会来承担。如此, 怎么还可能有“目不交睫,衣不解带”的孝心呢? 孝本是中国人固有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好好 孝顺父母,了解父母生活上的需要,让父母衣食住 行没有匮乏,生老病痛有所依靠,给予心理上的慰 藉和精神上的和乐,让他们以有儿女为荣,这是我 们做子女应承担的责任。 啮指心痛 原文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 ,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 心痛,负薪以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 吾啮指以悟汝尔。” 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译文 孔子的弟子曾参,字子舆,对自己的母亲十分 的孝顺。他年少时家境贫寒,常上山打柴。有一天 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曾参又不在,情急 之下,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在山上就忽然觉 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 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 “有客人忽然到来, 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评析 这是一个母子连心的故事。 虽然到现在都没有办法科学地证明人与人之间 存在心灵相通的现象,但人们大多相信血缘或者情 感会让一个人与另外一个人产生某种联系。 曾参认为,孝是人们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它 存在于人类的自然天性之中。就是由心中的仁爱之 情而自然流露出的行为,并非源于外在的约束。他 把孝理解为一种柔美的思想意境,力求达到和谐完 善。曾子认为和谐的情境应当是“宫中雍雍,外焉 肃肃,兄弟僖僖,朋友切切,远者以貌,近者以情 ”,完全是一派祥和气氛。如果孩子与父母的意见 相左,即使是孝子对于父母的言行也不应盲从。对 的听从;不对的,则应该用委婉的方式向父母提出 来。如果父母固执己见的话,子女就要更尊敬、更 孝顺、更诚心,做出最大的努力,在和谐的气氛下 ,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感动父母。如此“孝道”,才 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P9-13 本书除了收录《孝经》之外,还在正文之前增加了《二十四孝》的图片及故事。 《二十四孝》相传为元代郭居敬编,内容是辑录古代所传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后来的印本都为文字配上了相应的图画,又称《二十四孝图》。 同时,我们又精选了“百孝故事”作为例证,希望通过这些故事更好地将《孝经》的内容阐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最后,我们还加入了朗朗上口的《劝孝歌》和《劝报亲恩篇》来供大家诵读,使孝的真谛从经典走向平常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