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天地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1.89
折扣购买: 西游记(精)
ISBN: 9787545519419
吴承恩(1504-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其代表作有《西游记》,其余作品还有《禹鼎志》,但已散佚,另有《射阳先生存稿》。 吴承恩出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家境贫寒。他自幼聪明过人,少年得志,喜欢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因文才出众,在故乡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好评,认为他科举及第,“如拾一芥”。《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因科考的屡次失败,生活的穷困潦倒,加深了他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神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痛苦与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大约活了将近80岁。《天启淮安府志》评价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不过都是他死后的事了。他一生创作丰富,但是由于家贫,又没有子女。作品多散失。
第一回 傲来国石猴出世 神仙府悟空得名 自从盘古开天辟地,天下分为四大部洲,乃是东 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且说东胜 神洲的海外,有一个傲来国。此国临海处有一座名山 ,唤为花果山。那座山的顶上,有一块仙石。此石自 开天辟地以来,日日受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 经年累月,便孕育了仙胎。 一日,仙石忽然迸裂,霞光万道,产下一个圆球 样大的石卵,随风而走,化为一个石猴,居然五官俱 备,四肢皆全。他下地便学爬学走,还拜了四方。那 石猴更有神奇之处,只见他目运两道金光,射冲万里 云霄。 此时,玉皇大帝正端坐灵霄宝殿,聚集列位仙卿 议事,忽见下界金光焰焰,大吃一惊,忙命千里眼、 顺风耳二将前往南天门打探。二将奉旨出门,果真一 个看得真,一个听得明。不久,二人回报道:“东胜 神洲傲来国的花果山上,一块仙石产下一只石猴,正 在那里拜四方,目射金光,故而惊动天庭。如今那石 猴已服下人间食物,金光自然消失,望我主勿忧。” 玉帝这才慢慢说道:“此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怪 。” 且说那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 采山花,觅树果,与山中百兽为友,日夜嬉戏于石崖 、峰洞之中,真个是“山中无甲子①,寒尽不知年” 。一日,天气炎热,石猴与群猴在山涧中洗澡避暑。 只见那股涧水奔流而下,银浪翻滚,好不壮观。其中 一猴叹道:“这股水不知源自哪里,我等今日闲来无 事,不如都顺着涧边往上查看源头去吧!”群猴纷纷 响应,便顺涧爬山,直至源头,原来是一股瀑布飞泉 。众猴拍手称赞道:“好水,好水!”又一猴道:“ 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究竟再出来,且不伤身 体的,我等即拜他为王。” 忽见群猴中跳出那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 ,我进去!”只见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跳入瀑布 中,待睁眼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波,分明是一架 桥梁。他停住了身,定了定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 铁板桥。桥下,水从石窍间冲出,倒挂着流出去,遮 住了桥门。他又走上桥头,跳过桥中间,只见正当中 有一个石碣。碣上镌刻有一行大字,乃是“花果山福 地,水帘洞洞天”。他又见洞内有石锅、石灶、石碗 、石盆、石床、石凳等,容得下千百口老小,真是个 安身之处。那石猴喜不自胜,急忙抽身往外走,再次 瞑目蹲身,跳出水外,将洞内详情告知群猴。 众猴听了,个个欢喜,都随石猴跳入洞中。正是 猴性顽皮,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来移去, 只搬得力尽筋疲方才停下。这时,石猴端坐在上面道 :“你们刚才说谁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就拜他为王 。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为列位寻到这安 身福地,你们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了,都信守承 诺,一个个朝上跪拜,口称“千岁大王”。自此,石 猴高登王位,便将“石”字隐去了,改称“美猴王” 。猴王带领群猴,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自由自 在,好不快活。 一日,猴王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心生烦恼,淌 下泪来。众猴慌忙跪问:“我等在这仙山福地日日欢 会,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大王为何烦恼?”猴王 叹道:“今日虽不归那人王法律所束,也不受那麒麟 凤凰所辖,怎奈将来年老体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 ,一旦身亡,又如何是好?”众猴闻听此言,想到生 命无常②,个个掩面悲啼。忽见那群猴中,跳出一个 通背猿猴,高声叫道:“大王有这等远虑,真乃道心 所生也!如今五虫③之内,唯有佛、仙、神三者,能 与天地齐寿。”猴王闻听,满心欢喜道:“我明日就 下山,云游海角天涯,务必寻访此三者,学个不老长 生之术。” 次日,众猴替猴王折些枯松编做筏子,取了根竹 竿做篙,又收拾些果品,放在筏子上。美猴王便辞别 众猴,撑开筏子,漂漂荡荡,直向大海中划去。 一日,他顺风浪来到南赡部洲地界,便弃筏登岸 。海边有许多渔夫,见茫茫大海上跳来一只怪模怪样 的猴子,吓得纷纷丢筐弃网,四散奔跑。猴王拿住一 个吓得跑不动的渔夫,剥了他的衣裳,穿在身上。一 路上,猴王学人礼,学人话,处处寻访仙道,却无缘 相遇,不觉已是八九年有余。 一日,猴王走到海边,想着海外必有神仙,便又 撑筏子漂洋过海,来到西牛贺洲地界。他登岸后寻访 仙道多时,忽见一座高山。山林中长满奇花瑞草,好 似仙境一般,他暗自揣想此处必有神仙府第。他正看 着,忽听得深林中有人唱道:“……相逢处,非仙即 道,静坐讲《黄庭》。” 猴王听了,满心欢喜道:“神仙原来藏在这里! ”他连忙寻声跳入林中,见是一个樵夫正在那里举斧 砍柴。猴王忙走上前叫道:“老神仙,弟子有礼了! ”那樵夫慌忙丢了斧,转身答礼道:“我怎敢当‘神 仙’二字?这首歌,乃是一个神仙教我的。此山叫作 灵台方寸山④,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⑤,洞中有个须 菩提⑥祖师,他才是真正的神仙呢。” 猴王依樵夫所说,走了有七八里远,果然望见一 座洞府。洞府附近长着千万株老柏修竹,门外布满奇 花香草,石崖悬壁有仙鹤鸣叫,凤凰飞翔,真乃一处 福地。猴王见山崖上立着一块石碑,上有一行大字, 正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猴王十分欢喜, 看够多时,却不敢敲门,便跳上松枝梢头,摘松子吃 。 片刻间,只听“呀”的一声,洞门开了,里面走 出一个仙童来。那童子高声叫道:“什么人在此骚扰 ?”猴王连忙跳下树来,上前躬身施礼道:“仙童, 我是个访道学仙的弟子,不敢在此骚扰。”仙童笑道 :“我师父正在登坛讲道,还未说出缘由,就教我出 来开门,说:‘外面有个修行的来了,可去接待一下 。’想必就是你了?”猴王喜道:“是我,是我。” 那童子便引着猴王进入洞府,来到祖师的登台之处。 猴王见了祖师,连忙倒身下拜,磕头道:“师父 ,师父!弟子诚心来学道,这厢有礼了!”祖师道: “你是哪里人氏?且说清籍贯姓名,再拜不迟。”猴 王道:“弟子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 ”祖师听了,喝令左右:“赶出去!他本是个漫天扯 谎之徒,哪里能修什么道!”猴王慌忙跪下,磕头道 :“弟子所言决无半点虚假。”祖师道:“你既然老 实,怎么说是东胜神洲?那里到我这里,隔两重大海 和一座南赡部洲,你如何就到得这里?”猴王叩头道 :“弟子漂洋过海,四处游访,有十几个年头,如今 才访到此处。”祖师道:“既是如此,也罢。你姓什 么?”猴王道:“我只记得花果山上有一块仙石,某 年仙石破裂,我便出生了,因此并无姓名。” 祖师知他是天地生成,十分欢喜,便收他为徒。 祖师见他走路一拐一拐的,又是猢狲本性,便从他身 上取了姓氏——把“狲”字去了兽旁,教他姓“孙” 。祖师又道:“我门中弟子排到你正好是个‘悟’字 ,我就与你起个法名,叫作‘孙悟空’,你看如何? ”猴王笑道:“好,好,好!从今往后弟子就叫孙悟 空了!” P1-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