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中国兵法

通识中国兵法
作者: 曹胜高
出版社: 陕西人民
原售价: 69.80
折扣价: 44.00
折扣购买: 通识中国兵法
ISBN: 9787224129779

作者简介

曹胜高,河南洛阳人,1973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文学博士。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学研究院院长。兼任乐府学会常务理事、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理事、吉林省国学研究会副会长、长春孔子研究会副会长。入选***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陕西省高校人文英才支持计划、吉林省学科领*教授、吉林省第三批拔尖创新人才。著有《汉赋与汉代制度:以都城、校猎、礼仪为例》《从汉风到唐音:中古文学演进论稿》《国学通论》《中国文学的代际》,主编《汉赋与两汉史料比较研究》等。

内容简介

何为权谋何为博弈 经典著作原典解读 战略高度详细讲解兵法里的用人之术 全彩图文裸背装帧阅读体验更舒适

书籍目录

权谋与战略管理

固国为本 8

第二节 以武为德 27

第三节 不战屈人 43

第二章 形势与战术管理

兵形 66

第二节 兵势 82

第三节 形势转化 97

第三章 博弈与危机管理

胜战博弈 120第二节 敌战博弈 129

第三节 攻战博弈 140

第四节 混战博弈 149

第五节 并战博弈 161

第六节 败战博弈 170

第四章 用间与情报管理

乡间 182

第二节 内间 187

第三节 反间 192

第四节 死间 198

第五节 生间 203

第六节 间法 206

第五章 选将与组织管理

将德 224

第二节 将品 232

第三节 将器 245

第四节 将材 260

第六章 励士与团队管理

选士 272

第二节 抚士 280

第三节 练士 288

后记

附录

试读内容

固国为本

《尉缭子·兵谈》强调国家富庶而国力强盛,人民众多并能自觉遵守法令,以此作为威慑天下、抵御外患的基础,国家就会安定。这种将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作为备战的前提,我们可以称之为“固国为本”。努力发展、壮大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国家长远发展、抵御外悔的基础,也是国家战略上的取胜之道,要比依靠将领、军阵杀敌取胜高明得多,稳固得多,长远得多。

一、恤民为德

“恤”的本义是同情、怜悯、救济。“恤民”就是爱护一方百姓,忧虑民众疾苦。国家尊重人民,政府保护百姓,百姓方能因生活在这个国家而自豪,以为国家工作、奋斗而光荣。国之富强,民能享受其富足;民之安乐,国能被护佑发展。家国一体,荣辱与共,和平之时能够社会和谐,临战之时能够同仇敌忾。

这是中国治道里被顶礼膜拜的固国秘诀,即获得百姓的拥护,就获得了强大的资本。如何获得百姓的拥护?那就是要顺民心。

《史记·管晏列传》记载齐国在管仲治理下,走向繁荣富强。齐国土地狭小,不能丰足;远在海边,交通不便。管仲因地制宜,一改其他国家重农轻商的习惯,大力发展工商业,通过货物流通获得资金,又借助资金储存物资,由此国库充足。财税充盈,政府便富足;经济发展,百姓便富庶;有经费、有兵源,招兵买马自然不愁。国富与民强相辅相成,齐国很快摆脱了积弱积贫的局面,不仅能够自立,还能够左右天下局势。

为了获得百姓的拥护,管仲修订了齐国的法令条文,采用了“因俗为制”的做法——尽量满足百姓的需求,并做到法律简便易行,不扰民,不严苛。凡是百姓所需求的就给予帮助;凡是百姓不愿意接受的就暂不实行。凡是顺应百姓需求的改革,自然能得到百姓的拥护,政策便容易推广。

凡是逆民心的改革,无论行政措施如何严苛峻急,常常是有始无终,或者是决策出不了皇宫,或者是下级阳奉阴违,总之会不了了之。此时若行政强悍,阻力会变成推翻政府的反动力。秦国的急剧覆亡,新莽的急转直下,皆因政府不顾民心向背,严刑峻法,强力推行,不知顺民心、承民意。若政府软弱无能,效率低下,其所推行的政策逐级递减,终消解,改革就只是形式上的调整,多成为官吏谋私的新手段,如唐朝的两税法、北宋王安石变法、明朝的一条鞭法,虽意图改革弊政,但终还是在官场杯葛中无疾而终。

顺民心是恤民为德的前提。具体的做法,在兵书的阐释中,几乎都接近于儒家提倡的仁政。

孔子曾提出,政府行政应该把握一个准则:“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政府的首要责任,是通过各种合适的政策休养民生,使他们能够活得滋润,能够分享到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便利。其次,政府要保护百姓的基本权利,政策要制定得合情合理,不至于劳民伤财。政府只有平日关爱百姓,取得百姓的信任与支持,一旦遇到困难,国家遭遇不幸,百姓才会全力以赴。

孔子的说法不是凭空设想的,而是继承了“周政”的基本观念。

周政是由周文王、周武王等君王一脉相承的周代治国秘籍,其基本内涵保存在《周易》《尚书》《礼记》等典籍的阐释中。《六韬》中通过周文王、周武王向姜太公请教的口吻,讨论了如何治国用兵。这些讨论不一定是文王、武王和太公的真实记录,但的确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周代以来国家治理的基本经验。《文韬》分析了如何从国家制度、行政策略等方面取得压倒性的优势,获得天下诸侯的支持,蓄积实力,待到力量足够强大时,轻轻一推,便使得看似强大的殷商顿时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