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1.30
折扣购买: 儒家第一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什么
ISBN: 9787507840568
。。。
儒学发轫于孔子,但“儒”的出现却早得多。孔 子是春秋晚期人,上溯经过西周,就是商朝,那时已 经有了儒。 什么是儒?胡适先生说,儒是商民族的教士。教 士是沟通神与人的中间角色。商朝的神主要分两类: 一是上帝,一是祖先。相应地,教士也有两种:与上 帝联系的叫巫,与祖先对话的叫儒。东汉学者许慎在 他的《说文解字》中这样解说:“儒,柔也,术士之 称。”寥寥七个字,为儒定了性。教士是从事精神活 动的人,而精神是软件,所以儒是以柔的方式与世界 打交道。孔子一向不喜欢兵战,见不得好勇斗狠,视 其为“恶勇”,反对以强权压人的暴政,追求温和的 仁政,凡此种种都可以看作是柔的注脚。这里的柔不 等于顺,孔子也有着刚的一面,“知其不可而为之” 式的执着就是勇,而且是大勇。 孔子主持过丧葬仪式,是所谓与祖先对话的人, 而他的学说又强调包括丧葬制度在内的礼,所以他开 创的学派就被称为儒家。 春秋和战国时期,儒学尽管是“显学”,风头在 诸家学派中最为强盛,但并不得势,在当政者眼里是 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到了西汉时期,大一统天下的格 局在汉武帝手中已经最后确立,经学博士董仲舒适时 提出以儒学为正统的建议,由此开辟了“独尊儒术” 的先河。这离孔子去世已经过去了大约350年。从此 ,儒学便由民间走上庙堂,在朝野均发挥着指导作用 ,逐渐成为全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就是我 们今天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儒家的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其分期有不同的 方法。一种是主要以历史朝代为顺序,另一种是以思 想特点为区别。前者可称为多期说,后者为三期或四 期说。 多期说一般将儒家思想分为:第一,先秦儒家, 即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儒家;第二,两汉儒家;第 三,魏晋儒家;第四,唐代儒家;第五,宋明儒家; 第六,清代儒家。三期说是20世纪20年代以来流行的 观点,将儒学划分为三大阶段:第一,先秦儒家的第 一期;第二,宋明理学的第二期;第三,以当代学者 熊十力、冯友兰等人为代表的第三期。不同观点提出 四期说,即先秦的孔子、孟子、荀子为第一期,汉代 儒家为第二期,宋明理学为第三期,未来为第四期。 第四期应该是对宋明理学的继承,但又具有现当代特 色。 下面我们就以三期说为线索,看一下儒学在各个 时期的特点。 儒学第一期,代表人物是先秦的孔子和孟子。这 是儒家的创立和传播期。儒家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做 人和如何治世,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思想前提则是“周 礼”。周朝是一个以“礼”来维持社会秩序的朝代, 它渗透到生活、政治以及宗教的方方面面。礼,通俗 地说就是规矩,譬如,子女对父母怎样说话、怎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