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在必行](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20530/14/20220530145010723.jpg)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势在必行
ISBN: 9787550258389
土地流转要以产权界定为基础 搜狐财经:但事实上,我们的城市不断扩大,农 地转为城市用地不可避免。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呢? 周其仁:过去很长时间实际上实行的是抑制城市 的政策,所以直到1978年,我国的城市化率还不到19 %。改革开放扩大了经济自由,人往高处走,哪里有 较高的收入和机会,人就会往哪里移动。于是,城市 化加速,原来的城市也势必要扩大。 但城市怎么个扩大法?只有从原来的农村的土地 范围里扩大。农村多少年就是那么一套:就是集体给 自己的成员划地。农家的儿子大了要结婚,划一块地 盖房。村里要办工业企业,再划一块地转为非农。这 些地一划出去就是“死”了,因为只是使用权,不能 转让,也不能盘活,更不能买卖。同时,谁占了就是 谁用,也没有代价,不占白不占。等到人口可以流动 ,青壮农民外出打工,农村就冒出很多空心村,丢下 很多空宅。好几亿人已经长年走了,但房子和地还在 那儿。原因简单,因为这块土地不是一个有价值的财 产,让出来也没有人要,所以很多农民家庭房子就留 着呗,过年回来住住也方便。 这一大块土地资源实际上利用得非常不好的。一 边是城市化急速发展、城市地价急速上升,另外却有 大量农村非农用土地对相对价格的变动根本无法作出 反应。现在农民对农产品和劳力的价格变化都可以作 出反应,发现苗木好就种苗木,鱼好就养鱼,可是一 涉及土地,就不允许农民对市价作反应。多数人不相 信它可以对价格作反应,因为城市化过程里土地因为 位置而价格不同,农民的地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城市 地价再高,也不能把农村土地挪过来啊。所以农村那 么多空地,而城里地价飞涨,而无数人认为这在空间 上是两回事,搞市场制度也没用。还有的专家,干脆 说农村的非农用地留在那里挺好的,万一外出农民失 业,还可以回家,所以是独具特色的一种保障。 成都的改革经验就是把这方面的一种普遍的迷思 打破了。从2003年开始,那里就提出重新配置空间资 源的问题。具体的办法,就是把远离城市的那块不值 钱的建设用地平了,复垦为农地,然后把原来可以搞 建设的那个权利,抽出来“落到”靠近城市、城镇或 中心村的位置上,因为这些地方建设用地比较贵。这 其实是利用了不同位置土地之间的差价,拔到一个分 配的办法,多少给原来复垦土地的农民,多少给落地 位置上的农民。 成都实践表明,只要城市化引发的不同位置的土 地之间有足够大的差价,那么在允许交易的条件下, 低价低位置的建设用地就可以位移到地价高的地方, 而农地却可以从高地价位置位移到低地价的地方。这 里就释放出一种经济能量,既支持了新农村建设,也 支持了城市化。 很多人认为过去留下来的传统一概不可更改,好 像农民天生就不能住得相对集中一点,更不能住楼上 。哪有这样的事?今天很多“农民”按行当看早就不 是农民了,他们的收入来源变化了,生产方式、生活 方式变化了,交通情况也变化了,譬如现在一百户农 民里,超过五十户都有摩托车了。如果他们住得积聚 一点,基础设施的投资就可以便宜一点,就可以修下 水道了。否则平地上倒水,要多大一块地够他倒啊? 破破烂烂的地多了,走路下脚的地都没了,只能到处 乱占。 我老说农村只靠农民的力学盖房,他那点物理知 识只能盖一两层楼,秦砖汉瓦堆个房子,盖三楼就比 较危险了。一没钢筋,二没工程师啊。城乡打通以后 ,这些要素很容易获得。这是一个人力资本下乡的问 题,规划师、工程师下乡,专业知识和服务下乡,农 村的面貌就可以完全不同。 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