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篇(荀子)/中外劝学名篇系列

劝学篇(荀子)/中外劝学名篇系列
作者: 荀子|校注:张觉//吕佳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8.63
折扣购买: 劝学篇(荀子)/中外劝学名篇系列
ISBN: 9787546350608

作者简介

荀子,名况,宇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苟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内容简介

【译文】 南方有一种鸟,名叫蒙鸠,它用羽毛做窝,还 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芦苇的花穗上,风吹 来,苇穗折断,鸟蛋打破,小鸟摔死。它的窝不是不 完善,是窝所系的地方使它这样的。西方有一种草, 名叫射干,茎长四寸,生在高山之上,因而能俯视 七百多尺的深渊。它的茎并非能长到七百多尺高,是 它所处的位置使它这样的。蓬草长在大麻中,不去扶 持它也挺直;雪白的沙子混在黑土中,就会和黑土一 样黑。兰槐的根也就是芷,如果把它浸在尿中,君子 就不再接近它,百姓也不再佩带它。它的本质不是不 美,而是所浸泡的尿使它这样的。所以君子居住时必 须选择乡里,外出交游时必须接近贤士,这是防止自 己误入邪途而接近正道的方法。 智慧小语 此节的主旨在最后几句:“君子居必择乡,游必 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前边的一大堆话都 是为说明这一主旨而设的喻说之辞,即刘勰《文心雕 龙·诸子》中所谓的“博喻”。对这些比喻之辞,我 们应该有正确的理解。如文中说射干虽然茎长四寸, 却能凭借其居高临下之势而临百仞之渊,其寓意是要 我们凭借贤士来成就自己,或者说,是要让我们站在 学术巨人的肩膀上使自己出类拔萃。对此,我们绝不 能把它想歪了,如果把此文的“生于高山之上”理解 为“生于高干之家”或“生于高管之家”,那就不合 乎荀子的本意了。左思《郁郁涧底松》诗云:“郁郁 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 朝。”其中“离离山上苗”的意象和要说明的道理, 跟荀子此文的射干完全不一样,我们不能将它们混为 一谈。 荀子此文的思想源头应该还在孔子。孔子说: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语见《论 语·里仁》,其意为:居住的里巷有仁德才好。挑选 住处,不去住在有仁德的地方,哪能算明智?)又 说:“就有道而正焉。”(语见《论语·学而》,其 意为:接近有德才的人来端正自己。)此文对孔子思 想的继承是很明显的。 俗话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谓与 荀子此文的主旨极为契合;而孟母三迁的故事,恐怕 是与荀子此文最为贴切的教育实例了。据刘向《列女 传》所载,相传孟轲年少时住在墓地附近,孟轲就玩 起和墓地有关的游戏。其母亲仉氏就将家搬到了集市 附近,哪知孟轲又玩起了商人买卖的游戏。于是其母 亲又把家搬到了学校旁边,于是孟轲就玩起行礼揖让 之类的游戏,其母亲这才安心了。正因为孟轲的居住 环境改善了,有了更好的学习氛围,最后得以卒业 成材。 由此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绝对不可忽视。现在 的父母往往为子女的择校费尽脑筋,可能就是这个原 因。好的学校不但教师的素质高,就是同学的素质也 好,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当然容易成材。但我们也 不能忘了:环境固然重要,也不过是外因而已;起决 定性作用的还是内因。要使自己成材,最为关键的还 是靠学生自己努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同一名校的毕业 生仍然存在着能力差异乃至良莠不齐的情况,而一些 普通学校也照样能冒出一些出类拔萃的人才。 P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