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谋士传/回顾丛书

中国历代谋士传/回顾丛书
作者: 编者:晁中辰
出版社: 辽宁人民
原售价: 85.00
折扣价: 50.20
折扣购买: 中国历代谋士传/回顾丛书
ISBN: 9787205084349

作者简介

程远宏,女,安徽涡阳人。毫州市第一、二届政协委员,安徽省美协会员,中国艺术教育联谊会会员。国画专业毕业,喜欢人文历史,曾经在阜阳师范学院和北京现代工笔画院进修学习,擅长画长卷。有表现农村生活的长卷《兴盛图》、《百鸡图》、《白鹅图》等;有描绘历史人物的长卷《中国历代百女图》及《中国历代百子图》等;还有反映文学作品的长卷《红楼芳梦图》等,另外还创作了一些花鸟画。曾在合肥、北京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并有多幅作品在全国各级美展中获奖,还有多幅作品作为礼品走出国门。近几年,又通过网络为一些畅销书创作了大量的插图,中央电视台和香港有线电视台及一些省市级媒体相继作过报道。 晁中辰,男,1982年于山东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外关系史和明清史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明朝对外交流》(南京出版社2015年版),《明成祖传》(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崇祯传》(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李自成大传》(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明代海外贸易研究》(故宫出版社2013年版)。个人主编有《中国谏议制度史》、《中国改革通史·明代卷》、《中国冤案实录》等数种,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内容简介

安齐国富国强兵 霸诸侯“一匡天下” 管仲传 管仲(约前725—前645)名夷吾,字仲,颍上( 颍水之滨,今安徽境)人。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 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在辅助齐桓公治理齐国、建立 霸业时,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对齐国的改革与发展起 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全面的谋士 之一,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都能为齐 桓公出谋划策,并能在齐桓公的支持下,卓有成效地 组织实施。有了管仲的辅佐,齐桓公曾形象地比喻说 好像飞鸿有了羽翼、济大水有了舟楫一样。管仲的一 些言论散见于《国语·齐语》《管子》《说苑》等书 中,不仅为历代统治者所借鉴,即便在今天,也仍有 宝贵的借鉴作用。 一、怀才不遇 管仲是姬姓的后裔,当为贵族之后。他自幼聪颖 好学,酷爱射箭。其父管严早亡,他和母亲孤苦伶仃 ,相依为命,小小年纪过早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迫 于生计,他从事过许多职业。他替人放过马;和鲍叔 牙一起做买卖,因为家贫,常常将两人赚来的钱多留 给自己一些;有心为鲍叔牙办点好事,却事与愿违, 越办越糟,反而给鲍叔牙添了麻烦;当兵时因家有老 母无人奉养多次临阵脱逃;有一次家里实在揭不开锅 了,他还在成阳偷过人家的狗。管仲本是贵族之后, 非常向往上层社会的生活,企图通过当官出人头地, 但是他当过三次小官都没有当好,被人家扫地出门了 。 坎坷的经历,没有摧垮管仲的精神支柱。相反, 管仲从中却开阔了眼界,洞察了世间的风云变幻,锻 炼了自己的意志,增长了才干,造就了他坚韧不拔、 百折不挠、不成大器誓不休的性格。在这动荡不安的 生活中,管仲和鲍叔牙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正是鲍 叔牙为管仲后来通向政治大舞台铺平了道路,二人相 互帮助,相互支持,堪称刎颈之交,为后人所称道。 这个时期,管仲尽管怀才不遇,但因为他经多见 广,结识了许多朋友,他的才华也逐渐为许多人所了 解。有人把管仲和鲍叔牙推荐给齐僖公,齐僖公决定 让他们做齐国公子的师傅。管仲对鲍叔牙说,齐僖公 的三个公子,将来谁当国君现在难以预料,我们两个 要分开,不能共同做某一个公子的师傅,这样将来无 论哪一个做了国君,我们两个都不难进入齐国政界。 就这样,管仲和召忽一起做了公子纠的师傅,鲍叔牙 尽管认为公子小白不会成大器,但还是听从了管仲的 劝告,做了公子小白的师傅。 公子纠是齐僖公的次子。管仲出任公子纠师傅的 时间已不可考,但总在他30岁以后。这个时候,管仲 个人的思想已经成熟,辅佐公子纠使他得以与闻宫廷 政事,可是他的角色却不允许他有什么“非分”之想 ,只能和召忽终日与公子纠相伴,读书、下棋、狩猎 、游园,等等,日子过得安宁、自在,却谈不上施展 个人的抱负。一次宫廷事变,改变了管仲的一生。 二、得遇明君 齐僖公有三个儿子,长子公子诸儿,次子公子纠 ,幼子公子小白。公子纠有管仲、召忽辅佐,公子小 白有鲍叔牙辅佐,品行、能力都很好,唯独公子诸儿 没有贤人辅佐,终日不思进取,放任自流,成了一个 花花公子。公元前698年,齐僖公去世,按照长子继 承制,公子诸儿继任为君,是为齐襄公。齐襄公上台 后,不是考虑怎样治理齐国,怎样使齐国在风云变幻 的国际形势中立足脚跟,图谋发展,而是整日沉湎于 酒色花月之中不能自拔,甚至不顾人伦道德和自己的 妹妹文姜私通。文姜出嫁鲁桓公后,仍时常与他秘密 幽会,影响极坏。他不理国政,喜怒无常,滥杀无辜 ,导致民不聊生,边防日弛。从姜太公到齐僖公十三 代人创下的齐国基业眼看就要毁在齐襄公的手中,许 多大夫深恐祸及自身,纷纷外逃,鲍叔牙和公子小白 出奔莒国。 多行不义必自毙。公元前686年,边将连称、管 至父和公孙无知杀死了齐襄公,公孙无知自立为君。 事变发生后,管仲、召忽奉公子纠仓皇出奔到鲁国。 公孙无知弑君而立,不得人心,不久被杀,齐国陷入 一片混乱之中。 国不可一日无君。齐国的大族国氏、高氏迅速将 这一消息报告了远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鲍叔牙立即和 公子小白向齐国进发,准备继承君位。与此同时,鲁 国也得到了这一消息,急忙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国,为 稳妥起见,又派管仲埋伏在莒国通往齐国的大道上, 准备袭击公子小白一行。不多时,公子小白一行人马 急匆匆赶来,管仲搭箭引弓,一箭中的,公子小白应 声倒于车下。管仲见大功已成,便从从容容地追赶公 子纠去了。公子纠知公子小白已死,无人能和他争夺 君位,归齐的速度也慢了,在路上盘算做国君的情景 。孰知管仲一箭正好射在公子小白的衣钩上,公子小 白唯恐管仲再来一箭,便顺势假装死去,倒于车下, 骗过了管仲。经此一吓,公子小白和鲍叔牙昼夜兼程 ,大大加快了归齐的速度,结果先于公子纠6天回到 齐国,在国氏、高氏的支持下,继任为君,这就是历 史上有名的齐桓公。 齐桓公不同于齐襄公,他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 。他决心振微起弊,大力治理齐国,使齐国强于天下 。于是,继位之初,他便委相职于鲍叔牙。而鲍叔牙 自知才智不及管仲,便极力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 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 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 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 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 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 ,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鲍叔牙曰:“臣幸得 从君,君竟以立。君之尊,臣无以增君。君将治齐, 即高傒与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争。 夷吾所居国国重,不可失也。” 齐桓公见鲍叔牙诚心诚意地推荐管仲,便说我知 道管仲有才华,但他是我的仇人,要不是我的衣钩, 说不定我已被他射死了,我怎么能用他呢?鲍叔牙说 ,管仲是我的好朋友,我十分了解他,他也很了解我 。想当初您的父亲让我做您的师傅,我不乐意,是管 仲劝我接受任命,他认为您可能是三个公子中最有作 为的一个。他射您是为了公子纠,如您肯原谅他,他 肯定会为您尽力的。齐桓公在鲍叔牙的劝说下,以一 个大政治家的坦荡胸怀,尽释管仲的一箭之仇,决定 重用管仲。 然而,管仲不在齐国而在鲁国。鲁庄公派兵攻击 齐国,恰为管仲归齐创造了条件。 管仲奉公子纠赶到齐国时,齐桓公已经登位。鲁 庄公闻讯,认为这是越礼之举,即发兵进攻齐国,企 图通过武力打垮齐桓公,让公子纠做齐国的国君。鲁 齐军队战于乾时,鲁军大败。鲍叔牙不失时机地向鲁 国提出让鲁国杀死公子纠,放管仲、召忽回齐国等条 件,这几个条件得不到满足,齐军将继续向鲁国进攻 。鲁庄公召施伯商量对策,施伯说,管仲是个难得的 人才,他为政的国家必然富强,决不能让管仲活着回 去,可先杀死他,把尸体交给齐国。可是齐国的使者 说,齐桓公对管仲恨之入骨,一定要亲手杀了他才解 恨,不如此,齐军仍然要向鲁国进军。鲁庄公此时尚 未从乾时战败中定下神来,便按照齐国的要求,把管 仲装入囚车,交给了齐国的使者。管仲惧怕鲁庄公变 卦,一路上引吭高歌为役夫们解除疲劳,大大加快了 归齐的速度,待鲁庄公醒悟过来,派兵追赶时,管仲 早已进入齐国境内了。鲍叔牙在齐鲁边境亲自为管仲 洗尘接风,希望管仲为齐桓公治理齐国出谋划策。管 仲念及与齐桓公有一箭之仇,担心齐桓公不肯饶恕他 。鲍叔牙说你不要多虑,一切由我来安排。 齐桓公得知管仲已平安回到齐国,十分高兴。但 他并不急于马上接见管仲,而是请人选择了一个“黄 道吉日”,沐浴一新,十分隆重地接见了管仲。接见 这天,风和日丽,齐桓公和管仲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管仲终于遇到了明君。齐桓公此举历来被誉为尊贤 的模范,而管仲也从此正式踏上齐国政治的大舞台, 开始了他的谋士生涯。这一年,管仲约40岁。P29-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