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文艺
原售价: 238.00
折扣价: 154.70
折扣购买: 基耶斯洛夫斯基&皮耶谢维奇电影剧本集
ISBN: 9787532185221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1941年6月27日生于华沙。他的处女作是短片《电车》(1966),当时他还是罗兹电影学院的学生。1969年毕业后,他拍摄了更多的纪录片,其中最有名的是《工人》(1971),讲的是1971年什切青大罢工。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是1976年的《生命的烙印》。《影迷》(1979)为他摘得莫斯科电影节一等奖,也奠定了他在波兰“道德焦虑电影”学派的领军地位。《机遇之歌》(1981)拍摄时,波兰正值“团结运动”爆发之际,官方颁布戒严令后,该片被禁,直到1987年方解禁。《无休无止》(1984)是基耶斯洛夫斯基与律师克日什托夫?皮耶谢维奇合作的第一部电影。他们的下一个电影计划便是《十诫》。1990年,他俩合作完成了剧本《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该片拍摄于法国和波兰,于1991年发行。两人最后合作的作品是《三色三部曲:蓝,白,红》,拍摄发行于1992到1994年间。1996年3月13日,基耶斯洛夫斯基病逝。 克日什托夫?皮耶谢维奇生于1945年10月25日。1970年从华沙大学法律系毕业,之后做了三年实习律师,后决定专攻刑法。1981年戒严令的颁布让他更多地介入政治案件。皮耶谢维奇与基耶斯洛夫斯基初识于1982年,当时后者正在拍摄一部关于戒严令下的政治审判的纪录片。后来基耶斯洛夫斯基就他正在筹拍的电影向他咨询法庭问题:结果就有了《无休无止》。拍摄《十诫》的想法是皮耶谢维奇提议的。他称自己为基督徒,而非天主教徒。皮耶谢维奇与妻子和两个孩子定居华沙。
16部剧本在说:即便一个人对自己的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无从避免的生活悖论中被撕成了碎片,依然是美好的人生。
16部剧本在说:即便一个人对自己的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无从避免的生活悖论中被撕成了碎片,依然是美好的人生。
书籍目录
前言 / 001
诫 / 001
第二诫 / 045
第三诫 / 081
第四诫 / 117
第五诫之杀人短片 / 159
第六诫之爱情短片 / 209
第七诫 / 259
第八诫 / 299
第九诫 / 331
第十诫 / 385
前言 / 001
蓝 / 001
白 / 111
红 / 221
前言 / 001
无休无止 / 001
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又名:两生花) / 129
天堂 / 221
媒体评价
名家推荐 我相信每个人的生活都值得被审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与剧情。人们不谈论这些,是因为他们会倍感窘迫,他们不想揭开旧日伤疤,又或者担心被视为不合时宜的多愁善感。因此,我们想让每一部电影都能以这样的方式开始,像在暗示这些主人公是从茫茫人海中被意外选中的。 ——基耶斯洛夫斯基 我一向不愿意为某位重量级电影人的作品单独列出一些所谓的特点,因为它不可避免地会简单化和削弱作品。但在这本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与克日什托夫•皮耶谢维奇合著的剧本集中,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他们具有极其罕见的能力来戏剧化呈现自己的观点,而不只是谈论它们。他们用故事的戏剧性动作来表达观点,让观众获得额外的力量,去发现真正发生了什么,而不是被灌输了什么。他们的才能如此炫目,以至于你永远不会看到观点在向你涌来,而是过很久才意识到它们是如此深切地到达你的内心。 ——斯坦利·库布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