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清华园](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20920/19/20220920190105757.jpg)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0.80
折扣购买: 永远的清华园
ISBN: 9787301166109
熊秉明(1922—2002),云南人,生于南京,父亲系著名数学家熊庆来。 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大,1947年赴法国巴黎大学攻读哲学,一年后转入巴黎艺术学院学习雕塑。旅法期间的艺术创作,以雕刻为主,但对绘画、书法、文学也有涉猎。曾以一系列动物主题的铁焊作品及石膏水牛题材作品闻名。 1962年起执教于巴黎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曾任中文系教授并兼任系主任,同时从事书法实践与教学研究。 1983年获法国 棕榈骑士勋章。 1989年退休。 著有《中国书法理论体系》、《关于罗丹——日记择抄》、《展览会的观念》、《回归的雕塑》、《看蒙娜丽莎看》、《张旭与狂草》(法文)等。 宗璞(1927~),河南唐河人。本书是四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的第一卷,并可独立成篇。这部作品以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的生活为背景,生动地刻画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操守和情感世界。本书以七七事变后明仑大学教授孟樾一家的变故为主线,描写北平知识阶层在亡国之际表现出的崇高民族气节,也揭示了一些人懦弱苟且的灵魂。小说富于生活气气息,营造出纯净真挚的艺术氛围,令人回味不已。
近来有出版社约我写有关“曾闪烁在学界的繁星 ,已经作古的清华学者”的 回忆文章。家父曾在清华工作过,我就忝列门墙算个 清华子弟吧,似有责任与义 务写写家父的活动。奈时隔多年记忆已淡漠,有的事 情发生在我出生之前,是听 说的,我当尽量仔细回忆,查找资料力争确切。 也许有的人还记得,1928—1930年间在清华园 乙所里住着一位身材颀长、性情温和、常常叼个大烟 斗、有儒者风度的山东人,他就是家父杨振声。 杨振声,字今甫,1890年11月24日生于山东省 蓬莱县水城镇。他善良耿 直、平易近人,他热爱祖国、光明磊落,他淡泊名利 、清正廉明,他思想开明、 同情革命,这可能跟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和所受的教 育有关。他青少年时期生活 过的蓬莱水城,曾是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将军操练水 师以抗击倭寇之所,后来主 要成为渔家居住的地方。还在孩提时代,他就常缠着 我祖父讲戚继光将军的故事, 并且常常一个人跑到海边去看戚继光将军留下的大炮 。特别是那门建在高处,昂 首监视着海面、全身布满铜绿的几千斤重的大铜炮, 他总爱去看看、摸摸,最后, 不得不依依不舍地离去。戚将军的爱国事迹,像一颗 茁壮的种子深深地在他的心 底埋藏、发芽,孕育成强烈的爱国心,这在他以后的 行为和作品中都有体现。幼 时接触到的渔民的善良、勤劳的优秀品质,深深地感 动了他,使他跟劳动人民自 然地有一种亲近感。而当他看到渔民受到残酷的压迫 和剥削,挣扎在死亡线上时, 又唤起了他对渔民的无限同情,这也在他日后的作品 中有所反映。是家乡的人民 和土地给予了他无尽的营养和力量,哺育他成长。他 先在镇里读私塾,后来在蓬 莱上第八中学,毕业后,为了积攒上大学的学费又教 了几年中学。1915年考上了 北京大学国文系。 1919年5月4日,从巴黎传来了反动的军阀政府 准备在丧权辱国的《巴黎和 约》上签字的消息,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当时 正在北京大学学习的父亲, 作为一个受戚继光爱国思想激励的山东青年,浑身热 血沸腾,不顾一切地投身到 运动中,成为一名闯将。据说,在北大他第一个跳到 食堂的餐桌上演讲,义愤填 膺、慷慨陈词,号召同学们反对北洋军阀签订卖国条 约。然后大家高喊着“外 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轰轰烈烈地上街游行。他 们冲破反动军警的重重阻挠, 几经周折,终于到达了赵家楼。为了找正躲在里面的 军阀曹汝霖、陆宗舆、章宗 祥等理论,家父与另一同学首先跳了进去。后来同学 们气极痛打了卖国贼,火 烧了赵家楼。家父被反动军警抓去关押了一个星期才 被营救出来。 1919年秋,家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官费赴美留 学。先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 教育学,并获博士学位,后来又在哈佛大学修教育心 理学。1924年回国后历任武 昌大学、北京大学、燕山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 、西南联大等校教授。还曾 任青岛大学校长。 作为一名站在时代前列的英勇斗士,文坛是家父 向黑暗势力进攻的第二战场。。他从五四以前即开始 创作,是新文学运动初期涌现出的重要白话文小说家 之一。 为了给国家培养人才,他不惜牺牲自己的创作, 用了大半生的时间和相当多 的精力致力于教育工作。他除了担任教研室主任、系 主任、院长、教务长、校长 等行政职务外,为搞好教学花费了大量心血。他给人 们留下的最深印象是:相貌 堂堂、平易近人;学识渊博、循循善诱;语言生动, 讲解幽默风趣、娓娓动听。 他总是设法启发学生,从不把观点强加于人,指导学 生十分耐心;因此,他所授 的课颇受欢迎。他讲过的课程有:现代文学、小说作 法、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学 概论、中国新文学简史与创作实习等。 家父对如何办好一所大学颇有见解与主张,从严 治校是他的主导思想。作为 一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闯将,他从未忘记对新文化的 传播,他充分地认识到要提 倡新文学,必须培养生力军,因此,现代文学几乎是 他从未离开过的讲课内容。 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气氛,他能打破门户之见, 广罗人才,并因此博得了很 好的口碑。 自1928年到1930年家父在清华大学工作,任中 文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后 来又兼任教务长。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却给我留下 了很深的印象。直到现在, 每当我回到清华看到那些熟悉的景物,甚至清华的一 草一木,顿感非常亲切。正 如本书约稿信中所描述的,清华园,曾是我少年时的 课堂、玩耍的乐园和温暖的 家。有关那个时代和父辈们的往事仍依稀留在脑海中 。P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