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无处不存在/爱科学学科学系列丛书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鱼类硬骨鱼纲动物 肺鱼 古代时曾在地球上大量繁殖,现在仍有少数保存 着的种族遗留下来,可以说是一种“活化石”。其身 体上披着瓦状的鳞,背鳍、臀鳍和尾鳍有坚硬的骨骼 ,并且身体内部还长有鱼鳔。鱼鳔在水中能像脚那样 支撑身体,它的鳃很不发达,需要常常浮出水面用口 吸气,利用分布着许多血管的单个的肺进行呼吸。不 过,这种鱼还不能离开水面生活,非洲的肺鱼和南美 洲的肺鱼则在它,们栖息的河流完全干涸后还能够生 存好几个月。当旱季来临时,这些肺鱼就钻进泥里并 把自己包裹起来,只留下一至数个小孔与外界通气, 以使自己能够进行呼吸,与澳洲肺鱼不同的是,这两 种肺鱼都有一对肺。 石斑鱼 口大,牙细尖,有的扩大成犬牙。体色变异甚多 ,常呈褐色或红色,并具条纹和斑点。石斑鱼雄雌同 体,具有性转换特征,首次性成熟时全系雌性,次年 再转换成雄性,因此,雄性明显少于雌性。石斑鱼营 养丰富,素有“海鸡肉”之称。被港澳地区推为我国 四大名鱼之一,是高档筵席必备之佳肴。 孔雀鱼 由于孔雀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十分强韧,所以目 前全世界几乎到处都能见到它的行踪,备受热带淡水 鱼饲养族的青睐。其雌、雄鱼差别明显,雄鱼的大小 只有雌鱼的一半左右,雄鱼体色丰富多彩,尾部形状 千姿百态。 海鳝 海鳝是海底的隐居者,它们在礁石的洞中或海底 的凹地中过着隐居生活。它有着宽大而尖锐的牙齿, 以适应捕食无脊椎动物和小鱼的需要。裸胸鳝的样子 像蛇,通常具有鲜艳的体色或斑纹,身体呈筋肉质, 没有鳞,它们通常傍晚出来觅食,平时行动迟缓,但 只要有鱼进入其捕捉范围,就以敏捷的动作,将鱼抓 住。海鳝受侵扰时才会攻击人类,此时可变得十分凶 恶。 海马 因其头部酷似马头而得名、,是浅海生活的一种 小鱼类。体长只有0.1米至0.2米,其尾部构造和功能 与其他鱼类迥异,具有卷曲能力,使尾端得以缠附在 海藻的茎枝上,故海马多栖息在深海藻类繁茂之处。 游泳的姿态也很特别,头部向上,体稍斜直立于水中 ,完全依靠背鳍和胸鳍来进行运动,扇形的背鳍起着 波动推进的作用。它的嘴是尖尖的管形,口不能张合 ,因此只能吸食水中的小动物。它的一双眼睛,可以 分别地各自向上下、左右或前后转动,本身的身体不 用转动,只用伶俐的眼睛就可以向各方观看。 蝴蝶鱼 生活在五光十色的珊瑚礁礁盘中,适应环境的本 领极强。其艳丽的体色可随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它们体表有大量色素细胞,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可 以展开或收缩,它们改变一次体色只要几分钟,有的 仅需几秒钟。它们成双成对在珊瑚礁中游弋、戏耍, 总是形影不离,当一尾进行摄食时,另一尾就在其周 围警戒。 鲳鱼 又名平鱼、银鲳、镜鱼。是一种身体扁平的海鱼 ,因其刺少肉嫩,故很受人们喜爱。它同样具有海洋 鱼的营养特点:富含高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微 量元素。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头较小,吻 圆,口小,牙细。咸鱼腹鳍消失,尾鳍分又颇深,下 叶较长。体银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为近海中下层 鱼类。常栖息于水深30米至70米潮流缓慢海区内,以 小鱼、水母、硅藻等为食。有季节性洄游现象,生殖 期为五六月。 胭脂鱼 又名黄排、燕雀鱼、火排、中国帆鳍吸鱼等,生 长于长江水系。其体型奇特,色彩鲜明,尤其幼鱼体 型别致,色彩绚丽,游动文静,被人们荣称为“一帆 风顺”,在东南亚享有“亚洲美人鱼”的美称。它们 生活在湖泊、河流中,幼体与成体,形态各异,生境 及生物学习性不尽相同。幼鱼喜集群于水流较缓的砾 石间,多活动于水体上层,亚成体则在中下层,成体 喜在江河的敞水区,其行动迅速敏捷。成年胭脂鱼体 长最长能达到一米,由于其生长缓慢,在封闭的环境 中可以活到25岁。 大马啥鱼 又叫鲑鱼,素以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著称于世, 历来被人们视为名贵鱼类。我国黑龙江畔盛产大马哈 鱼,是大马哈鱼之乡。其身体长而侧扁,吻端突出, 形似鸟喙。口大,内生尖锐的齿,是凶猛的食肉鱼类 。它们在海里生活4年之后,到每年八九月间性成熟 时,成群结队地从外海游向近海,进入江河,涉途几 千里回到黑龙江。其经过长途跋涉,并且在洄游时不 摄食,依靠体内储存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命,因而经过 长途旅行,忍饥挨饿和生殖期间体力的消耗,大多数 鱼瘦弱而多伤病,尤其是雄鱼,更是体力消耗殆尽。 热带鱼 实际上是养鱼爱好者为区别于其他观赏鱼类,将 热带、亚热带等地特有的这部分观赏鱼类统称为热带 鱼。它们生活在江河、溪流、湖沼等淡水水域中。热 带鱼的老家,主要在东南亚、中美洲、南美洲和非洲 等地,其中,以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水系出产的种类最 多、形态最美,如被誉为“热带鱼中的皇后”神仙鱼 。 P5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