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群雄平四夷:李靖

扫群雄平四夷:李靖
作者: 李晨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9.40
折扣购买: 扫群雄平四夷:李靖
ISBN: 9787577203515

作者简介

李晨:南开大学历史系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军事史研究和教学工作,同时从事历史人物传记和重大历史题材作品创作,擅长以共情的方式赋予历史人物生命力,让一个个历史人物从枯燥的文字中走出来,变得鲜活饱满、栩栩如生。

内容简介

公元572年,也就是李靖出生的第二年,北周朝廷发生了巨变。已经隐忍了12年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决定不再隐忍!他发动了政变,杀死宇文护,并将宇文护的儿子、兄弟及亲信全部斩杀,由此才真正拥有了皇帝的权力。随后,宇文邕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使得北周的国力蒸蒸日上。在大权独揽、稳定内政之后,宇文邕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每一位乱世帝王都梦想完成的事业——统一大业! 公元576年十月,北周武帝宇文邕统率大军进攻北齐平阳(今山西临汾),北齐守军连番告急。此时北齐皇帝高纬正在和宠妃冯小怜一起打猎,高纬准备前往援救,可是冯小怜还没尽兴,要求高纬再围猎一次,高纬也没多想就同意了。结果平阳北齐守军孤立无援,北周军队很快就攻占了平阳。 等到冯小怜尽兴之后,高纬才率军向平阳进发,两军在平阳城下展开大战。北齐士兵挖地道向城里攻击,平阳部分城墙垮塌,北齐士兵正准备趁势攻入城内,但是此时高纬却传令暂停攻势,原来他想让人叫冯小怜来一起观看城破的场景。可是,当时冯小怜正在梳妆打扮,不能马上赶来。当冯小怜姗姗来迟,北齐士兵准备重新进攻时,却发现守城的北周士兵已经用木头把缺口堵死,北齐功亏一篑。后宇文邕亲率大军救援平阳,北齐军队一败涂地。高纬逃到了晋阳(今山西太原),后又逃往首都邺城。 身在邺城的高纬依然觉得不安全,于是把皇位让给了8岁的儿子高恒,自称太上皇,逃离邺城,准备投奔南陈政权。577年一月,北周军队抵达邺城,北齐守军投降。不久,逃到青州的高纬被北周军队擒获,北齐政权灭亡,北周统一了北方。 北齐灭亡的过程中的一桩桩、一件件,都值得后人细细品味,也成为当时有口皆传的事情。这一年李靖七岁,从大人的讲述中听到的这些故事成为李靖最早的军事“教科书”,也是他对于军事的开蒙。 北齐的灭亡,至少教会了幼年的李靖一件事情:兵家之事,重在人和。战前,经过宇文邕的改革和整顿,北周国力不断上升,但是此时北齐与北周仍然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双方都没有形成压倒对方的绝对优势,此前双方的交战也是互有胜负。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北齐却土崩瓦解,原因很简单:北齐昏君佞臣,上下离心,战争毫无方略;北周雄主在上,上下同心,战争谋划得当。两相对比,出现如此结局就毫不奇怪了。 生于官宦之家,李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抚养和教育,因此他有条件习文练武。练武是家庭与社会风气所致,自不待言;即便是学文,李靖也不是单纯的诵读经史,他更偏重学习兵法,从战争中获取知识。他对于历代兵家的理论和实践都仔细地反复揣摩,将这些东西入脑入心。《李卫公问对》中,他能够自如地应答李世民提出的各种问题,让李世民连连赞叹,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年幼时对兵书的刻苦攻读、精心钻研。 在良好的学习修养之下,李靖自小就有着一股勇武之气。小小年纪,李靖就说:“大丈夫如果遇到圣明的君主、合适的机遇,就应该建立功业,求取富贵!”李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李靖自幼即熟读兵法,再加上当时战乱不断,书上的理论和真实的战争案例,使得李靖自小就颇有军事才能。 对于李靖的才能,他的舅舅韩擒虎深有感触。韩擒虎曾经多次和北齐、南陈作战,战功赫赫,在隋灭陈之战中,韩擒虎更是先锋将军,立下大功,是一代名将。韩擒虎知道年纪轻轻的李靖在研究兵法,便常常和李靖一起讨论,结果韩擒虎不仅难不倒李靖,还常常为李靖的独到观点感到惊叹,因为李靖能说出一些他都想不到的韬略。 有一次两人聊起淝水之战,韩擒虎对于东晋将领谢石、谢玄的表现深感赞叹,此时小小年纪的李靖却说道:“我以为,此战胜利,谢石、谢玄并非首功,最重要的功臣应该是守卫荆州的桓冲。” 韩擒虎惊讶地问:“何出此言?” 1.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两次险些遭皇帝斩杀。他大器晚成,50岁重启开挂人生。 2.他招抚岭南,平定江南,保证了东南沿海的和平稳定,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光盛起航奠定了基础。 3.他北征河套,将不可一世的东突厥彻底埋葬,令四方慑服,战无不胜的大唐军队成为最坚固的万里长城。 4.他远征青海,彻底控制祁连山区,保证了河西走廊的安宁,为陆上丝绸之路的复兴创造了重要条件,从此大唐开始与世界紧密相连。 5.他为大唐王朝征伐万里,无一败绩,尤其擅长以少胜多,以弱克强。5.他为大唐帝国打下约700万平方公里的疆域,为奠定中国版图作出巨大贡献,也成为历代将帅难以逾越的高峰。 6.他熟谙兵法,步战、骑兵、水师都能统御;在平原、江河、沙漠、雪山上作战皆能奏凯。 7.他结合实战经验,撰写了许多军事著作,其中撰写的《李卫公问对》是《武经七书》之一,成为官方的军事教科书。 8.大唐的盛世基业,离不开李靖的开创之功,这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