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州笔记(精)/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
作者简介
孙方友,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被誉为中国当代笔记小说之王。主要从事小说创作。作品有长篇小说《女匪》、《衙门口》、《乐神葛天》,中篇小说《虚幻构成》、《谎释》、《艺术皇冠》,短篇小说《颖河风情录》、《罗汉床》、《霸王别姬》,影视剧《鬼谷子》、《濮家班》、《武大郎歪传》等。出版有中文版小说集《小镇奇人》、《陈州笔记》(四卷)、《小镇人物》(四卷)等。一百多篇笔记小说被翻译成英、法、德、日等国文字。
内容简介
赵振沨于1910年出生于开封,原籍是陈州南瓦关 集人。 赵振沨的父亲叫赵日升,清末秀才,后因戊戌变 法,废科举,改学堂,他考上了保定甲等政法学堂学 习法律,深受旧民主主义的教育,终于成为一个很虔 诚的旧民主主义信仰者。后来,他到了开封,先做了 一位法官的书记官,以后就一直做律师。 赵振沨从小就受到父亲旧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 并且从幼年开始,就给父亲做司法上的助手,写些诉 讼状之类的稿子,等到他上中学的时候,正遇上军阀 混战,不久,北伐军打到河南。当时的河南省会在开 封,军阀们皆以占领汴京为标志,所以市人整日人心 惶惶。待到上高中时,又赶上国民党四处抓共产党。 那时学校里有一个十八岁的高年级学生叫王梦晓,信 阳人,和赵振’讽很要好,又是同桌,可万没想到, 王梦晓竞被国民党在学校抓共产党学生时抓走了,并 且没几天就把这个十八岁的学生枪杀了。这对赵振、 讽震动很大,百思不得其解。正在迷惘之时,他结识 了地下共产党员方渐文,由方老师引进,从此走上了 革命道路。1928年秋,他以开照相馆为名义,开始做 党的地下工作。 赵振讽的照相馆在鼓楼街一侧,两问门面房,取 名为“艳芳照相馆”。当时开封的照相馆还很少。 1928年的秋天里,照相还是某种身份的象征。照相机 更是金贵,除去报馆记者、省政府的官员外,一般人 是极难买得起的。那时候国人称照相机为“开麦拉” 。一般照相馆的“开麦拉”多是英国产的“莱孚”, 又大又笨,拍照时先用一块红布蒙了头装底版,然后 手里攥个橡皮囊,嘴里喊着“笑一笑,笑一笑”,然 后一捏橡皮囊,“相”就被摄进相机里。由于当时的 黑白底版洗出后凡露皮肤的地方均是血红色,市人便 谣传照相吸血,所以照相馆只能面对有知识的富人。 当一桩生意显出贵族化时,价格自然昂贵。“艳芳照 相馆”的任务自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地下党开照相 馆的目的主要是让赵振沨以照相做掩护打入上流社会 。当时的富人为摆阔气,每逢节日或给老人祝寿照全 家福时,多请照相师傅到府上去。这样一来,就给赵 振讽不少接触富绅和官员的机会。赵振讽利用这些机 会,尽力与富绅和官员拉关系,介绍引见了不少我党 地下工作者打人敌人内部,为党做了很多工作。 开封繁塔旁当时有一大户人家,主人姓孟叫孟繁 树。孟繁树是省参议员,在政界颇有声望。他有个女 儿叫孟影,爱照相,常把赵振讽请到府内给她拍生活 照。孟影长得很漂亮,被古城的公子小姐们称誉为“ 市花”,所以照出的照片如画似的。由于“底版”好 ,孟影也就照相成癖。每回孟影一叫,赵振、讽就要 背着笨重的相机走进孟府。孟府很阔绰,四进深的大 宅,院内花圃丛丛,甬道通幽。大宅的后花园里假山 真水,竹木异草,九曲回廊,应有尽有。孟影就住在 三进处的阁楼里,常在自家花园里拍照。她按照赵振 讽的吩咐,摆出各种姿态,穿着各种服装,拍出了不 少令人惊叹的照片。赵振讽把孟影的照片放大装进橱 窗内,为“艳芳照相馆”赢来了不少生意。 孟影小姐开初只是喜欢自己照相,发展开来,竞 也迷恋起光和影的艺术来。她让父亲托人从北平买回 一架手提相机,开始学习摄影艺术,并说要在方寸之 间寻求大千世界,表现社会,追求美好,争当一名摄 影家。赵振讽为了靠近孟繁树,当然支持孟影学摄影 ,抽空就手把手地教她调焦距,选外景,又指挥孟家 仆人为孟影改造了一间暗房,教她如何配药水,如何 冲洗相片……由于二人接触频繁,慢慢就产生了爱情 。 P1-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