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不死的探求)(精)/经典宝库

抱朴子(不死的探求)(精)/经典宝库
作者: 编者:李丰楙
出版社: 九州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3.60
折扣购买: 抱朴子(不死的探求)(精)/经典宝库
ISBN: 9787510875489

作者简介

李丰楙: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历任政治大学文学院讲座教授暨宗教研究所教授、“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合聘研究员、中国古典文学学会理事及台湾宗教学会理事。研究领域以中国文学、道教文学、道教文化、华人宗教、身体文化为主。主要著作有:《忧与游:六朝隋唐仙道文学》、《仙境与游历:神仙世界的想象》等。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绪说 不死的探求,是中国道教的神话,也是人类亘古以来 的一场梦境,它表达了每一民族隐蔽在心灵深处的理想与 愿望,同时它本身也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这一理想与愿望 。葛洪所撰写的(《抱朴子·内篇》,就是一部探求不死之 书。在中国道教史上,它总结了前道教时期对于不死成仙 说的理论与方法,更重要的是启示了其后不同道派的方向 与风格。所以《抱朴子》是出现在道教史的关键时期,承 前启后,成为一部集大成之作。 在葛洪之前,中国人为了探求不死、永生,先是制造 了长生不死与神仙乐园的神话传说,透过这些与梦相似的 象征符号,表达了集体意识中存在着两项重要的意愿:个 人的长寿永生与社会的安乐和谐。《山海经》有昆仑、蓬 瀛,《庄子》有神人、真人,以及燕齐、秦汉帝王的封禅 、求仙。凡此不死成仙的神话传说与宗教信仰,总是利用 象征的方式借以表达希求永生的心理或社会的需要。两汉 社会随着物质技术的不断进步,素朴的化学、医学较诸先 秦又迈进了一步。因此一些身怀神秘技术的方技之士开始 搜集整理,甚或实际操作;而有关不死之药的传说也就逐 渐弥漫于整个社会:上层的帝王贵族挟其优势的地位资助 方士制作方药,中下层社会也依其机缘希冀成仙。这些卷 数繁多的秘方,不管是收藏于金匮石室,或是流传于方士 之手,都已形成前道教时期蓬勃的求仙气氛。 葛洪活动的时间,从西晋末到东晋初,正是道教开教 时代的阶段,不同的道派各自发展其独特的道法。葛洪以 其淹博的学养、博参的态度,广罗众多道法的优点,从而 建立了自己独特的金丹大道的道门风格。在魏晋清谈的风 尚中,“养生成仙”也是首要论题之一,葛洪虽不愿涉足 于北朝士族所热衷的谈座,但面对渡江以来谢安高揭“养 生”为三大名理的热潮,更促使他采用较为博辩的思辨方 式辩道。《抱朴子》的写作风格与论道方向,正是两晋之 际社会的产物,同时也是汉晋道教初创时期的集大成。他 结合神仙说的理论与方法,将两汉的宇宙构成论、气化学 说等,援引作为神仙养生学的形上依据,这是神仙道教理 论的奠基者。其次在养生成仙的修炼方法上,他采取博参 、自力的观点,广泛容纳当时所见的道法,深信自力的修 炼,可以获致神仙之境。《抱朴子》完成于信道渐笃的中 年,等到晚年,隐居罗浮山,从事实际炼丹的实验,始将 原先的神仙理论亲加体验,葛洪可说是相当富于实证精神 的炼丹士。 从冀望学道到史传传说中的尸解,葛洪的一生具现了 中国道士之梦——他的梦,也是当时道士共有的梦。《抱 朴子·内篇》完成于东西晋之际,其最主要的意义,就是 一种积极而有力的役物精神。他们不只遐想缥缈云海间的 仙山、仙真,也不相信他力的封禅、祈祷,而是落实下来 ,依据当时的科学水平,运用在中古世纪算是相当卓越的 医药、炼丹知识,实际操作、冀想成真。《抱朴子·内篇 》就是与死亡搏斗,希望超越死亡的实录。综观这部奇特 的道门奇书,其中错综、交织着对于不死、永生的复杂情 绪:疑虑与自信,否定与肯定。类此疑信交作,正显示出

1.葛洪的《抱朴子》是古代神仙养生理论的集大成者。 2.以《抱朴子》为中心,本书系统介绍了中国道教的发展。 3.以问答体的形式写成,易于读者理解接受。 4.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畅销台湾四十年,一家人共读的经典

书籍目录

【导读】生命的启示录

章 绪说

第二章 东晋前后句容的道教

一、葛洪的家学与师承

二、葛、许的奉道与姻亲

三、句容的二葛遗迹

第三章 葛洪评传

一、读书求道时期

二、撰述子书时期

三、任官封爵时期

四、罗浮炼丹时期

第四章 葛洪的著述及《抱朴子》

一、史志著录的葛洪著述

二、葛洪的学问与著述

三、《抱朴子》的撰成与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