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分析心理学:表情和动映的作反心理动机

行为分析心理学:表情和动映的作反心理动机
作者: 浩强
出版社: 台海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行为分析心理学:表情和动映的作反心理动机
ISBN: 9787516819227

作者简介

浩强,男,山东临沂人,毕业于临沂大学。现在北京从事媒体工作。中国鲁迅文学院新锐青年作家,自1996年至今已在多家文学刊物以及文学网站发表作品500余万字。著有《有效沟通的技巧》《不可不读的1000个感动心灵故事》《不可不读的1000个人生哲理故事》等图书。

内容简介

人性的弱点是隐藏不住的 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条小河边,有一只乌龟和一只蝎子,它们都想过河到对岸去。蝎子不会游泳,于是它恳求乌龟说:“乌龟先生,你能不能驮着我到河对岸去?”乌龟笑了笑,说道:“你以为我傻吗?天下人都知道蝎子最毒,如果我背你,被你咬了怎么办?我可不想冒险!”蝎子连连承诺道:“如果我半路咬了你,那我岂不是也要掉进河里淹死了。你放心,这个道理我是懂的!” 乌龟觉得它说得有道理,于是善心大发,将蝎子驮在自己的背上,下了河,向对岸游去。然而它刚游到河中间,就被蝎子一口咬住了脖子。乌龟临死前不甘心地问蝎子为什么要咬自己,蝎子回答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突然控制不住自己……”最后,乌龟和蝎子一起沉入了河底,丧了命。 蝎子明明知道自己和乌龟是拴在一根绳上的利益共同体,为什么还要咬死乌龟,最后害得自己也丢了性命呢?因为本能。 自然界中但凡有生命的,都具有本能,比如求生的本能、趋利避害的本能、交配繁殖的本能、对抗天敌的本能等等。这些本能是与生俱来的,是身体自发的一种行为。 而我们人类,作为一种具有社会性和感性的高等动物,比自然界的其他生物具有更多的本能和欲望。这些本能和欲望对我们来说是有利有弊的,因为它一方面可以促使我们勇往直前,不断发展与进步,另一方面却也为我们增添了许多难以隐藏的人性弱点。 中国有一句古话:“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个人只有做到无欲无求,才能无懈可击,但是扪心自问,你能够做到无欲无求吗?答案肯定是做不到。就算是圣人,也不可能做到没有一点儿需求和欲望,何况我们还是远远赶不上圣人的普通人呢! 就算你行为高尚,能够做到淡泊名利,但是不要忘了,就算是四大皆空的得道高人,也是摆脱不了生理上的需求的,他的身体至少还是需要吃饭,需要睡觉,需要呼吸。需要吃饭,食物就是他的弱点;需要呼吸,空气就可以成为他的弱点,这样看来,谁又能真正做到无欲无求呢? 我们总以为自己是身体的主宰,认为我们可以听凭自己的控制,想说话就说话,想走路就走路,想睡觉就睡觉,但是其实,你能控制的只是你身体行为的很小一部分,你的身体和思想在大多数时候,都依靠身体自发的本能和冲动。 如果你不相信,那么可以想一下,你的每一次愤怒、妒忌、伤心、害羞、紧张都是出于本意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可以控制,你当然不希望自己生气,不希望自己陷在悲伤的情绪里无法自拔,也不希望自己因为紧张而在众人面前出丑,可是你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情绪,它们感到难过或者感到激动,并不是出于你大脑发出的指令,而是身体和思维在应对外界状况时的一种自发反应。它们常常会主宰你的身体,与理智形成对抗,从而让你做出一些不受意志控制的举动。 所以,理智其实是在为你的生存和欲望效力的,只有当你的欲望平息的时候,它才能够清晰完美地发挥作用。 欲望是一个亦正亦邪的东西,如果你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欲望,它可以成为我们成功路上的推动力,但是如果我们放任它生长,那么就会被它蒙蔽和利用,最终迷失自己,误入歧途。 比如,谁都知道做人不应该太过贪婪,可是还是有那么多人因为贪得无厌,做出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这就是人性的弱点。 人人都想要更好的物质生活,想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这种欲望如果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的,它就会成为我们的动力,鼓励我们更加努力地去工作、去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金钱和地位。但是,如果欲望过度,它就会变成魔鬼,怂恿你不计后果地去铤而走险、寻找捷径。那些贪官污吏就是没有控制好贪婪的魔鬼,才会身败名裂。 自私也是人性中的另一大弱点,谁不是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呢?遇到事情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这原本没有什么错。 但是你不要忘记,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一个巨大的关系网中,如果你总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他人的利益,那么别人也会同样对待你,最终吃亏的还是你自己。所以,自私也要有一个限度,不要事事只考虑自己,多为他人考虑,才能收获别人的真心。 再比如虚荣、懦弱、贪图享乐、消极、傲慢、草率……每个人都想要追求完美,都希望能够改正自己的弱点,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但是人性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弱点,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不受我们的意志控制的,所以才常常会有人为此感到沮丧,明明知道自己的弱点,却因为无法控制自己而感到无能为力。 人人都有弱点,你要学习的,不是如何将它隐藏,而是如何将它克服与转化。水面在平静的时候,就像一面镜子,可以清晰地照出自己和世界的真实;但是当它波涛汹涌的时候,就浑浊得令人什么也看不清了。同样的道理,当我们的欲望和情绪得到很好的控制,我们的理智就可以清晰地思考和控制我们的言行,从而帮助我们克服弱点,完善自己。 所以,学会将自己的欲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让它成为你前进的动力,学会用理智去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时刻保持在一个能够清晰思考、应对外界各种状况的状态之内,才能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从口头禅读懂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你有口头禅吗?你记得你朋友的口头禅是什么吗?或许你仅把口头禅当作说话时的一种调味品,并不曾把自己和别人的口头禅放在心上。但是,看似普通的口头禅里,却隐藏着很大的学问,透过它可以看出一个人心里的很多秘密。 你可以不相信对方的话,却要相信对方的口头禅中流露出来的信息,因为我们看到的表情、听到的语言或多或少经过了对方精心的伪装的,夹杂着许多表演的成分,但是口头禅却可以成为你了解对方的一个媒介。 口头禅,作为一个人无意识流露的信息,是能够帮助我们探查到对方真实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要媒介。所以,你可千万不要小看了口头禅的重要性。 哪怕再微小的事情都有其必然存在的道理,而所有结果的展现,也必定有它的前因。虽然口头禅在语言交流中,只不过处在一种辅助情绪发泄的地位,与语言中的主旨往往没有多大的联系,但是,它却能够客观反映出许多的事情。而探究这其中因由的过程,就是我们挖掘对方真正的性格与想法的过程。 口头禅的形成,是一个长期习惯积累的过程,很多人的口头禅的形成都是在无意识中形成的。那么,口头禅是怎么养成的呢? 口头禅形成的第一种原因,是出于情感的宣泄。 “天好热啊,烦死了。”舍友小琴刚进门,就对大家抱怨道。 “你们不知道,我今天去食堂打饭,排到我这儿糖醋排骨就没有了,烦死了。”她一边打开电脑一边说着,“哎,这电脑怎么这么慢,真是烦死了。” “烦死了”三个字,小琴每天要说好多遍,室友们都已经听习惯了。大家一开始没觉得有什么,可是时间久了,就听烦了,对于她这个口头禅感觉很无奈。室友跟小琴说了几次,小琴说她会改,可是每次话到嘴边就无意识地说出来了,根本改不了。室友每天听着“烦死了”几个字,心情也莫名其妙地跟着不好起来,这三个字就像有魔力似的。 你有没有发现,那些将“郁闷”“烦死了”“纠结”“没意思”这种口头禅挂在嘴边的人,性格往往是消极的,凡事喜欢往不好的方面去想。他们将口头禅作为一种情感的宣泄通道,把对生活的不满,通过口头禅的方式表露出来。 而相反的,那些积极向上、性格开朗的人,则更多的是把“没问题”“太好了”等等的口头禅挂在嘴边。这也是一种内心情感的宣泄,只不过他们的情感更加积极更加阳光。 口头禅形成的第二种原因是习惯的积累。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有些词语或者句子,一开始觉得新奇或者有趣,就常常挂在嘴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这些词语或句子总会在说话的时候不受控制地蹦出来。 尤其现在网络用语泛滥,很多新兴语言频频出现,大家觉得好玩,争相效仿,而说得多了,就变成了自己的口头禅。 口头禅形成的第三种原因,是特定生活状态造就的。 孩子有孩子的口头禅,大人有大人的口头禅,各行各业的人都可能有特定的口头禅,这是因为不同人群的生活方式不同,所以他们的口头禅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学生中常常会出现“点名了吗”“作业还没写”“考砸了”……这些适用于学生人群的口头禅,这些口头禅在其他人群身上就很少出现。同样的道理,大学生、职业白领与农村妇人之间的口头禅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不同的,这些口头禅来自于他们不同的生活经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们的生活状态。 如果你足够细心的话,就会发现,有些人的口头禅其实是与对话毫无关系的,甚至是词不达意的,那么他们为什么流露出这样的口头禅呢?这其实隐含着说话人的潜意识,只要仔细分析,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比如说,一个人如果说话的时候常常会有“嗯”“啊”“这个”等等这些用来延缓语言速度的有明显思考性质的口头禅,无非有三种情况:第一,这个人比较谨慎,说话之前会再三考虑,出口的话十分慎重;第二,这个人的思维反应比较迟钝,他跟不上对方说话的节奏;第三,他的心思可能不在你们谈话的内容上,对你说的内容不感兴趣或者并不了解,在随口敷衍你。 再比如,常常把“但是”“不过”“然而”“可是”这样的带有转折意思的词语作为口头禅的人,通常是比较有主见的人,他们乐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以此为荣,不喜欢被别人控制。他们希望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又不想因此得罪人,所以喜欢采用这种婉转的方式来表达。 口头禅是“可能吧”“也许吧”“大概吧”这种模糊词语的人,刚好与喜欢说转折词语的人相反,他们有更强的防范意识,不喜欢将自己的想法轻易表露在人前。因此,有这种口头禅的人多数是比较内向、不太善于与人交流的人。 说话时总会说“必须”“一定”“绝对”这种肯定性质的词语的人,通常是比较强势的人,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与做事能力,习惯去主动把控事件的过程,并且喜欢说服别人,喜欢被人服从、被人仰慕的感觉。 经常把“说真的”“不骗你”这样的强调性词语挂在嘴边的人,多数是不自信的人,他们因为害怕自己说的话不被重视或者不被相信,所以养成具有强调意味的口头禅。这种人的性格多数时候是缺乏安全感的,比较重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希望去取悦别人,得到别人的信赖。 而常常把“我听说”“听人说”“他们说”等等这样的话作为口头禅的人,多数是做事圆滑,喜欢给自己留余地的人,他们在说话或者做事时总是会先给自己留好退路。 所以,千万别小看了这些小小的口头禅,它们可是有着大学问的,只要你在生活中仔细去听,去分析,就一定会找出口头禅与人的性格、观念之间的联系。 ◆教你5秒钟发现潜伏在身体里的另一个他 一个小动作破解他内心深处的秘密和欲望 ◆别再说你只是太单纯,你是根本不懂人性! ◆读懂小动作背后隐藏的秘密,没有搞不定的识人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