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沟通

共情沟通
作者: 伊尔斯·桑德著
出版社: 天地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6.55
折扣购买: 共情沟通
ISBN: 9787545552805

作者简介

伊尔斯·桑德(Ilse Sand),丹麦著名心理治疗师,丹麦心理治疗学会会员。接受各类心理疗法的专业训练,现为心理咨询督导、培训讲师。她的代表作品《高敏感是种天赋》风靡全球,成为高敏感者的福音

内容简介

一、从一场对话入手也许目睹了身边某个人正经历的煎熬让你坐立不安,所以你决定出手相助。或许你是一名专业人士,更或许仅仅因为对方是你的家人或朋友。倘若对方已向你坦露过他的烦恼,那么你可以直接跳过本章内容,因为本章将要介绍的内容就是关于如何正确开启一场对话。最好的方式是先聊点关于你自己的话题,而最糟糕的方式则是开门见山地直接把问题抛给对方。如果上来就问:“你感觉如何?”被问到的人可能会疑惑于你只是在进行礼节性的问候,期待的不过是一个“还行,谢谢”的回应,因此他拿不准你是否真正关心他。下面是一些教你如何正确开启一段对话的例子:?我一直好奇你到底在忙些什么??我一直在担心你是否一切顺利,或是哪里会出岔子??我注意到你最近情绪低落,面露忧色,我正考虑有没有什么事情能够帮到你的?选择开展对话的场景很重要。如果你偏好相对而坐,认为这样更方便与对方进行眼神交流,那么就需要留心了,因为并非每个人都喜欢被别人紧盯着。许多人喜欢一边做着其他事情一边谈论自己的情感煎熬,倘若让他们停下手头的活计,他们会紧张到难以启齿。因此对某些人来说,最适宜展开对话的情景是在开车或洗碗时。一旦对话开始,你就可以向对方表露你对他们的浓厚兴趣,或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对方向你敞开心扉。问问题也是有诀窍的,因为问题也有优劣之分。开放式问题与闭合式问题开放式问题和闭合式问题是可以区分的,能给出的答案种类越多,就表明问题越开放。你可以问些具体点的问题,比如,“你昨天做什么了?”“最近工作怎么样?”“你母亲还好吗?”但这种直接的问题也存在激怒对方的风险,他们或许根本不想提及这些话题。最坏的情况是你的提问让对方感觉自己成了被审问的对象。但给出像下面这样的问题,“你有什么要和我分享的事情吗?”对方就有了更多选择回答的空间,接着你可以鼓励对方继续说下去,比如,“再多告诉我一点关于这件事的信息吧。”在聊天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你可能会怀疑对方是否想把对话进行下去,如果对这点有所顾虑,你可以询问对方,“你还有什么想说的话吗?”也可以如此反复多问几次。问点实际的让对话落入相互敷衍的俗套,会在倾听者与倾诉者之间制造出一种距离感,这会让对方感觉到你对他们的漠不关心。往往最能打动我们的对话留下的记忆最深刻,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我们需要深挖话题,挖掘对方特殊的经历。假如对方向你吐露心声,例如,他正为自己缺乏耐心的性格而苦恼,那么你最好就直接追问他碰到的哪些具体问题是因为缺乏耐心导致的。当我们谈论彼此具体经历的时候,就能直接体会到彼此的感受。我们从对话中获知的细节越多,就越能准确地捕捉到对方所希望传达的信息。倘若没有具体实例,就容易引导你凭空猜测,这样很可能会让你避开真正的症结所在。如果对方能够提供一个具体的例子,那么情况就会变得完全不同了,有时对方可能会给出一个很有用的信息。比如对方告诉你,过去15年她一直在等待丈夫改过自新,这是丈夫许诺给她的话,正是因为这点才令她逐渐失去了耐心,这可能就是一个让问题柳暗花明的关键信息。关注愿景和内在能量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未正视过自己真正的愿景和需求,到头来漫无目的地度过了浑浑噩噩的一生。作为一个对话者,我们总有被眼前问题所迷惑的倾向。当被问题困扰时,我们习惯于先认识它,然后再想办法解决它。但人类的思维是很复杂的,问题起因往往也不止一端。一旦我们只盯着眼前的事情,就很可能会迷失自己。所以从对方的愿景入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我们连对方的生活目标都搞不清楚,那么很可能会南辕北辙,而对方的愿景恰好可以给你指明方向。下面介绍给你一个我经常会让别人去练习的具体例子。我告诉对方:“想象一个具体美好的场景,当你沉浸其中时会感到快乐和充实。”如果你是具有高敏感特质的人士,那么想象这种场景对你来说简直不费吹灰之力,但也应意识到对其他人来说可能就没那么轻松了,甚至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假如对方很难完成这个任务,那么你可以发挥自己感同身受的特长,试着帮对方提供一些建议,让她幻想下面的情景。?丈夫对你说,娶了你是他莫大的荣幸。?你在合唱中一展歌喉。?从早到晚,你有一整天可供支配的时间。?老板表扬你的工作表现出色。?母亲爱抚着你的头发。?你背着一身行头骑行去野外露营。?妹妹在打探你现在感兴趣的事情。放飞你的想象力,并根据对方的具体情况给出你的建议。如果对方对其中一个或多个提议表示认同,那么他内心的真实需求就一目了然了。倘若这个练习并不奏效,对方内心的真实需求仍是个未解之谜,那么也许嫉妒的感觉可以帮助你解开谜团。例如,问出他能回忆起那些勾起嫉妒之心的场景,或许破解谜题的答案就隐藏于此了。关注愿景可以化愤怒为悲痛如果对方陷入了愤怒,我们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其他人看重的并不是过去的所作所为,而是未来能够有所成就。如果我们能帮他们认清这一点,就会对他们有非常大的帮助。当我们专注于尚未兑现的愿景时,我们的情绪会转为悲痛。你可以通过猜测来带动对方,例如,我理解你为什么还在痛苦挣扎,你希望的可能是:?前男友能够为你们的感情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弃你而去。?你本可以保住之前的工作。?你的父亲还在人世。?老板如果能早一点赏识你的工作能力。……假如对方的回应是悲痛大于愤怒,那么你就可以通过询问他们现在心中理想生活的样子来引导对方的情绪。我们知道把别人弄哭并不是件什么好事,但其实对很多人来说,一个哭泣的机会简直太难得了。所以,如果对方真能痛哭一场,可能会有奇效。如果一个人长期浸淫在怨憎之中,这将比做一具行尸走肉还可怕。但悲痛不同,悲痛有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充满了对生活的反思,它是高敏感人士的“老相识”。对话之后,如果对方能够理清楚自己的生活愿景是什么,那么这也标志着你们之间的对话是卓有成效的。阻碍对方实现人生目标的因素有很多,谈论这些事情也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如果在遭遇的问题上耗费过多的时间,也会渐渐消耗对方奋斗的意志。当发现这种苗头时,我们就该将注意力由问题转移到意志力上面了。不仅要询问问题,还有愿景和内在能量下面是关于专注问题的提问列表:?是什么让你情绪变糟??你为什么还没有得偿所愿??你情绪失落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呢?这些问题的关注点在于那些负面的事情。下面这些提问列表的关注对象是内在能量:?你是如何进行自我管理的??你是如何设法度过那段困难时期的??你有哪些内在能量??你人生中有哪几次完美无瑕的体验??你感觉自己的巅峰状态是在什么时候?是什么让你感觉如此良好?你还能再次迎来巅峰吗??是什么阻止了你成为一个犯罪分子、瘾君子或是流浪汉??祖母最欣赏你的哪一点??列出最近几年他人给你的积极评价。?列出你成功迎接的挑战和顺利解决的难题。当我把上述问题抛给对方时,他们总会把功劳归于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例如一名体贴的老师或是一位慈祥的祖母。尽管他们获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他们并不愿归结为自己的功劳。这让我不得不反复提醒,他们才会开始关注起自身勇气、毅力、创造力和意志力所发挥的关键作用。暂时制造出一定的距离感,有利于对目前所遭遇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倘若对方对碰到的问题避之不及,一谈起此事就焦虑不堪,那么制造距离感就派上用场了。你可以通过提出下面的问题来帮助他们制造距离感:?设想现在是六个月之后的一天,你像往常一样漫步在沙滩上,那时的你会如何看待此刻自己遇到的难题呢??设想你已经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那么你会做哪些现在做不了的事情呢?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可能会包含一些实际行动,而有些行动是现在就可以着手进行的,这有利于激发对方的积极状态。谨记激发对方的意志力是很重要的,要多谈论能够激发对方斗志的话题。如果对方情绪消沉或是高度敏感,那么这么做就更加重要了,因为这样可以让他们将集中于自身问题的注意力转移开来。本章总结当你要和对方开启一段对话的时候,最好的方式是以一个开放式问题作为开头,这样对方就能对重要的事情畅所欲言了。如果对方的回答听起来很宽泛或抽象,那么尝试让他们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通过这种方式,你们之间对某个话题产生情感共鸣的概率将大大提升。这么做的额外好处是有助于对方亲近自我。私人对话很容易陷入问题漩涡。就像一个孩子磕破了膝盖,周围人的关注点全都集中在了膝盖上面。通过将注意力由表面问题转移到问题的根源和情感上,不仅有助于舒缓紧张的情绪,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结束话题的好方式,能够让对方重燃斗志。深入了解愿景和个人能量能够塑造崭新的自我。在下一章节中,我将介绍几种应对他人说法的方式,不管是遭遇的问题还是内在能量。二、共情的基本方法:倾听、复述和同情在本章中,我将展示一种崭新的对话模式,与我们日常习惯的对话方式相比,这种模式将会受到更多的约束。刚开始时,我们按照要求循规蹈矩地一步步照做,并没有太多个人发挥的空间。可一旦能够熟练掌握这种模式,你就可以更加自如地去运用它们。如果你打算借用此法来帮助家人或朋友,那么就不能一五一十地按照专业方式来照做了,应当酌情进行。尽量保持自然,多加练习,你也能发掘出适合自己的方式。有限的信息和沉默假如你想让话题深入,那么最重要的就是放慢节奏,一次解决一件事情就好。片面追求尽可能多的信息是毫无意义的,能否对问题深入沟通才是关键。控制节奏,记得在对话中随时暂停。不要让对方喋喋不休的言语对你造成过度的刺激,因为这可能会让你陷入自顾不暇的窘境。你可以事先斟酌好几句话,以备在需要放缓对话节奏的时候说出来。下面是几个我常用的例子:?我们就保持不动坐一会儿,想一想你刚才说的话。?我们现在的对话节奏太快了,放慢节奏吧,这样我就能跟得上你的思路了。不如让我们先安静地坐一会儿再继续说吧。?就一会儿!我只需坐一会儿好好消化一下你刚对我说的话。?我清楚你有一肚子话要对我讲,但倘若我们最后能把一个话题从头至尾讲透彻,这也好过雨露均沾,浮于表面。所以努力保持静坐一段时间,考虑一下自己想要重点聊哪一个话题。如果你认为打断对方谈话是不礼貌的行为,那最好在对话的一开始就和对方讲清楚。你可以这样说,“为了能让我更好地帮助你解除困扰,在我们对话的过程中我将随时有可能打断你,可以吗?”你也可以把你的不快坦白地讲出来,比如像这样说,“我对突然打断你的话感到抱歉,但为了能做一名称职的倾听者我不得不这么做。”一起静坐经常有人向我反馈,在与我对话的过程中最有成效的部分是彼此一起静坐的那两分钟。这也是为什么我频频中断对话,尽可能地创造安静机会的原因所在。这样的叫停能够加深对话的深度,同时对倾诉者和倾听者都有重要意义。也许你认为保持安静微不足道,对方独自就可以完成,他们选择与你对话的目的就是想要畅所欲言。但与另一个人一起保持安静和独自一人保持安静的体验是截然不同的。假如你们在静坐的过程中能保持眼神交流,往往会收获奇效。高敏感人士完全能适应长时间的对话间歇,他们也需要由此带来的心绪宁静,进而可以更好地消化接收到的诸多信息。如果对方性格外向活泼,那么与他们静坐的时间可以适当缩短,因为长时间的沉默会让健谈的他们感到紧张不适。假如你作为倾听者的唯一成就就是为对方创造了一段安静的喘息之机,舒缓了对话节奏,那么这么做本身就比其他方式更有意义。复述复述是个简便易行的方法,但往往能带来不俗的效果。复述带来的诸多优势之一就是能够降低我们日常习惯的对话节奏,给倾听者和倾诉者创造了协调同步的机会。练习复述的方法就是把你耳朵听到的话重复一遍。就像下面这个例子一样:安妮:“上周五我回父母家的时候看到父亲躺在扶手椅上面,他神情疲惫,脸上写满了忧伤。我走过去给了他一个拥抱,但那感觉像是抱了块木头一样。”倾听者:“你刚对我说上周五回家看到父亲躺在扶手椅上面,他神情疲惫,脸上写满了忧伤。你走过去给了他一个拥抱,但感觉却像抱了块木头。”安妮:“是的,之后我走进厨房,问母亲是不是一切安好。她二话没说转身就走了,起初这让我很气愤,但后来发现了她在那里啜泣。”倾听者:“你走进了厨房,向母亲询问情况。她转身离开了你,这让你很气愤,但之后就发现了她在哭泣。”安妮:“是的,我瞬间就对母亲释怀了,想给她一个拥抱却被她推开了,她说,‘你父亲身患重疾,但多哭无益,一点用都没有。现在做什么都于事无补,我只能选择承受这些了。’”倾听者:“你对母亲释怀了,想给她一个拥抱却被推开,她说你父亲身患重疾,多哭无益,她要不得不承受这个沉重的现实。”在复述之后,你可以通过这个问题来向对方确认一下:“我是不是说到了重点,或是遗漏了什么?”复述可能听起来易如反掌,但能够真正做到却绝不简单,需要你反复练习巩固。大部分人易犯的问题是在倾诉自己故事的时候滔滔不绝,完全不给倾听者复述和思考的机会,这样别人很难准确记起他们到底说了什么。作为一个倾听者,你需要做的就是不停打断输入的信息流,将它们分割成一个个小片段,这样你就能充分回忆并准确复述所听到的内容了。复述并非是要求你逐字逐句地完整背诵,实际上你可以去掉冗长的填充词,让话语变得更简洁,只要能重复出最重要的词句就好。作为一个倾听者,你可能偶尔会打起修改对方语句的主意,把原话更换为你觉得更能充分表达对方真意的词句来进行复述。但在复述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尽可能地还原对方的话,或许这会让你听起来像只鹦鹉。可是在你每次增删词语的时候,你都会无意中复述成自己的想法,因此传达出的信息更多是关于你自己而非你的倾听者。通过使用和倾诉者同样的语句,你可以不掺入任何成见地尽可能还原对方的思路。这就是练习尽可能准确地复述对方话语的原因所在。尽管长期这么做显得有些肤浅,不过目的并非是让你一直如此死板地重复使用。在练习的过程中,你应尽可能地照做,一旦充分掌握了此中技巧,摸清了门道,你就可以在其他回应方式之间自由做出选择了。你也可在日常对话中使用这个方法,比如当听到特别重要的事情,或是在需要放缓对话节奏的时候。复述初看起来可能没什么了不起,但真的很重要。虽然你重复的是对方原话,但是从你的口中说出,对方会注视着你的目光,判断你是否接受他们的观点。假如你能对对方示以尊重和理解,他们会更倾向于对所聊的话题畅所欲言。而他们一旦变得更加自在,就会能量满满,主动去寻找解决自身问题的方法。当发觉你的朋友开始对一件事情喋喋不休的时候,复述就派上用场了。他们之所以喋喋不休可能是因为认为根本不会有人在意他们说了些什么。通过复述这些抱怨,你提醒对方始终在关注着他们的一言一行,对方可能就会因此选择闭嘴或转移到其他话题上来。在你能够自如地运用这个方法之后,也可以选择复述得更加简洁,只重复一些重点词语或句子就好。如果你已经复述了很长时间,那么接下来就可以用一句同情的评论收束你们之间的对话,然后以放松的状态来仔细探讨刚才复述的对话。同情我们练习同情的目的是为了确认对方感受,并告知他们我们感同身受。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话来表达,“这对你来说可能着实不容易。”我们通过发挥想象力来遐想对方的实际情况,尽管可能有时猜测不准,但对方往往会对主动理解他们处境的努力表示赞赏,这会激发他们展示更多关于自己的信息。表达同情基本的模式就像是这样:“这一定……”下面是一些例子:苏茜:“我在计划一趟旅行。”倾听者:“这一定很有趣。”苏茜:“比起有趣我倒认为是刺激,不过这有点太刺激了,让我有些吃不消,况且我对飞行并不感兴趣。”或:汉斯:“我不确定自己的婚姻是否能够长久。”倾听者:“你一定感到很煎熬。”汉斯:“是的(眼中噙满了泪水)。”就像可以练习揣测他人情感,我们也可以尝试与对方发生情感共鸣。表达同情的要点并非在于你说什么话,更关键的是要运用好面部表情和说话语调。你的声音和面部表情可以跟随对方的情绪同步变化,只有这样对方才能真正感觉到你理解了他们的心境。同情甚至可以完全不用话语来表达,仅靠一声饱含同情的叹气就能做到。假如上面例子中汉斯回答,“情况也没有那么糟”,汉斯并没有接纳倾听者的同情,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可能是倾听者的复述夸大了汉斯的本意;另一种可能是倾听者非常敏锐地觉察到了汉斯情绪中流露出的信号,而汉斯自己并未发现这点或者是根本不愿承认。一些人会极力避免他人的同情,因为他们当时并不愿直面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但一声同情的评论也有可能会成为压垮对方泪水堤坝的最后一根稻草。大家通常都不希望像这种让对方落泪的状况,发生在超市排队的队伍里,因此要在发表同情评论的时候斟酌周围环境是否合适,应确保没有旁观者,并且你有充足的时间来应付对方突然出现泪奔的状况。向对方施展同情可以显示出你对主动了解他们的兴趣,由此创造出的安全感和合作意愿对开启交流至关重要。如果同情太难许多高敏感人士天生擅长在聆听对方时带有同情,但对有些人来说,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做到这点很难。如果对你来说难以做到认同他人的情感,可能是由于以下几种原因:?缺乏练习。?对你的交流对象或所处的环境感到不适应,所以你不能自在地表现自己的情绪。?你缺乏相关经历。?因为对方的情感体验让你感到不自在,因此很难做到与对方发生情感共鸣。可能是对方的话语勾起一段你遗忘或压抑的糟糕经历。如果没有妥善安置好这些糟糕经历,你不愿去倾听另一个聒噪的故事。不管由于什么原因,肯定都是你可以克服的。认可和理解如果对方向你吐露了之前从未提起过的事情,要注意这是个很重要的信号,这表明他们相信自己说的话足够引起你的重视。下面是一些教你如何向对方表示认可和理解的话语:?当你告诉我父亲几年时间音讯全无,我完全能够理解当你再次接到父亲电话时的措手不及,你告诉他自己需要时间来调整心情,等准备好了再给他回复,这样做很正确。?对我来说理解你现在的感受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一直以来我和父母的关系都很亲密。不过我想你的强烈反应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你和他已经几年时间没见过面了。不同方法的组合上面介绍的几种方法之间是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自由组合的。一旦有了单独应用各种方法的经验,那么你就具备综合运用它们的能力了。下面就是一个例子:汉斯:“我的女儿在阅读方面有障碍,现在她的丹麦语老师建议让她去参加一个专门解决儿童阅读障碍的课程,六周的时间内,所有的课程都将设置为丹麦语。这让我有些担心,因为参加这门课程就意味着女儿的其他课程要耽搁了。我还在考虑出现现在这种状况是不是由于我的原因……”倾听者:“稍等一下,我想确认一下是否领会了你的意思。你说你的女儿在阅读方面有障碍,所以她的丹麦语老师建议她去参加一门为期六周的特殊课程。你担心女儿的其他课程可能会因此耽搁。你还打算告诉我什么?”(切分信息和复述)汉斯:“我感到很担忧和沮丧,因为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可能是我没有花费足够的时间来帮助她学习阅读。我不清楚其他父母花了多少时间来帮助孩子,我在想也许自己对女儿的帮助不够多。”倾听者:“你感到很担忧和沮丧,因为这可能是因为你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来帮助她。”(复述)汉斯:“是的,因为我认为女儿能够做到最棒,我自己也确实没有尽到职责。”倾听者:“你相信女儿能够做到最棒,你清楚自己确实未能尽到职责。这肯定让你感到很难过。”(复述、同情)汉斯:“是的(眼睛布满了泪水)。”倾听者:“我觉得拥有一个真正关心并相信自己最棒的父亲,你女儿应该会感到很幸运。”(赞赏)汉斯露出微笑。倾听者:“我们静坐一会儿如何?”对很多人来说,能被他人全神贯注地关注超过两分钟时间是件很罕见的事情。而对另一些人来说,这种感觉像是被爱所灌溉,深深滋养了他们的灵魂。 你可设想将上述对话当成一个长长复述链条中一部分,或者你也可以设想倾听者在一个普通私密谈话中突然开口,“你刚才说的话看来很重要,请允许我重复一遍。”说了这句话后,对话就可以照常进行下去了。对话的不同部分,比如,倾听、复述、同情、静坐,这些方法的应用都没有固定的次序,如果应用某些方法会让对话变得不自然,那么你完全可以选择弃用。但假如对方一开始就显得特别兴奋,那么或许最好先和他静坐一会儿……或许送上一句饱含同情的评论是对方将要谈论某些悲伤话题时的最佳首选。理解和认同他人的重要性在一个被接纳的环境中产生情感共鸣,向他人倾诉自己的故事,是非常有益于个人成长的。这意味着一个人的情感体验被肯定,甚至是其存在意义被肯定。有时我们会重点关注某个具体行为的改变,笃定这会对被我们帮助的人有益。然而,从一开始就对对方表示肯定绝对是个正确的选择。要让一个人敢于改变现状,让他们充满底气是很重要的。首先必须了解自己和认可自己,更重要的是还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当感受到了别人的善意,他们才会拥有更多的勇气去尝试改变和体验新事物。如果你想要帮助一个人变得强大,你要向对方示以同情和认可,并且复述他们的话语。举个例子,如果你对一个人说如果对方能变得外向一点就好了,那一定会适得其反。对方会变得不高兴,心情低落,顽固执拗,甚至变得更加内向。这种现象叫“改变悖论”。当我们在承受压力时往往会拒绝改变,这只会带来不安全感,伴随着一个人不安全感袭来的还有他们负面特征的显现。我们可能会因此变得多疑,执拗,拒绝改变现状,竭力保持旧习和自我认知。正如分析心理学的奠基人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曾说的:“在你真正接受了一件事情之前,一切都将照旧。”索伦·克尔凯郭尔也曾表述过在帮助一个人改变生活之前对其处境表示理解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认同、复述和同情能成为重要且必要的基础方法的原因所在。当开始尝试使用这些方法后,可能你会发现自己的反应变得比从前迟钝,并且总在试验新方法也会让你更易疲倦。可一旦你能熟练掌握它们,就会在对话时感受到更加自信,由此也会带来好的对话效果。让对话变得富有结构性,节奏平缓,间断有序,这对高敏感人士是特别有益的。这样做不仅能避免受到过度刺激,还能让其把握住对话节奏。总结在对话中多叫暂停的好处不可估量。多叫暂停能让对话双方适时清醒头脑,并且能够让对话深入,充分消化对话内容。我们通常不习惯于在对话中多叫暂停,反而习惯了在别人讲完话之前进行打断,或者是当我们在听别人讲话的同时还在斟酌自己接下来发表的看法,因此对话往往会以双方都不能畅所欲言或被认真倾听的结局收场。尽管像这样的叫停从表面上看起来无关紧要,但实践证明这么做确实能够保证对话的质量。另一个让你的倾诉对象感受到自己想法得到充分重视的方法就是复述。复述很简单但真正用起来却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轻松,因此熟练掌握复述的技巧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如果你真正了解了复述的窍门,那么在你随时需要放慢对话节奏或是让对方确认他们讲的话产生了效果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复述来实现。因为大家把越来越多的关注点都放在了效率上,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往往忽视了同情的巨大作用。许多人渴望被同情,但往往得不到满足。给对方示以同情是一份最好的礼物,这可能会让对方产生崭新的自我认知和信心来活出真我。大家可能抱有这样的想法,倾听者表现得越积极对另一方就越有益,事实上恰恰相反,倾听者说得越少做得越少,他们的帮助反而越见成效。我将会在下一章中详细阐述这个问题。 1、本书是丹麦心理咨询师伊尔斯·桑德继全球畅销书《高敏感是种天赋》之后的最新作品,英国《卫报》称其“俘虏了英格兰夜晚的灯火”。当日常对话陷入僵局或适得其反时,适当运用本书中的方法,你将会收获奇特的效果。2、本书提供的方法,具有心理学上的专业性和科学性的指导意义,比如倾听、复述和同情。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每一个人,而且在任何情况下都屡试不爽。书中还有一些快速提升沟通能力的方法,比如改变人生信念,使用空椅子技巧,写信和关注一切非语言的东西。还有许多看起来有益无害的建议,比如让对方保持几分钟冷静状态并反思你们俩之间的联系,这个练习可以帮助对方释放积压已久的悲伤和压抑。3、懂共情,别人才会喜欢你!为什么你的话题总是枯燥乏味?为什么你永远说服不了别人?为什么你总是不懂别人的心思?这些困惑,你将会在本书中找到答案。4、运用本书中的共情技巧,你的人际关系将会迎来180°的大转变!? 如果对方的回答听起来很宽泛或很抽象,那么请尝试让他们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 控制节奏,记得在对话中随时暂停。多叫暂停能让对话双方适时清醒头脑,并且能够让对话深入,充分消化对话内容。? 复述对方的话,可以让他感受到自己的想法得到充分重视。复述很简单,但掌握复述的技巧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 让诉说羞耻往事的人感受到同情和亲密将会给他们带来愉悦感和积极的态度,也许他们碰到的问题也会因此迎刃而解。? 有时候,试着把你的煎熬告诉和你产生矛盾的对方,也是个不错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