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南京大学
原售价: 12.00
折扣价: 6.00
折扣购买: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生版)/经典名著
ISBN: 9787305114618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社会活动家、演讲者。出生于美国阿拉巴马州北部的一个小镇塔斯哥伦比亚,19个月时即因病失去了视力、听力和说话能力。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重度残障者,却创造出了震撼全人类的伟大奇迹:在老师安妮·莎莉文的教育和帮助下,她不但学会了读书、写字和说话,通晓了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和希腊语5种语言;并且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在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4年的学业,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盲聋人,先后被两所著名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之后,她又为改善盲聋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四处奔走,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和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现名为海伦·凯勒国际组织)广筹善款,创立慈善机构,积极为残疾人造福。因此,她被美国政府授予“总统自由奖章”,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除此之外,她一生还勤于写作,共创作了14部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我生活的故事》、《我生活的世界》、《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中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师》等。海伦·凯勒因而被视为20世纪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受到了全世界的尊崇。命运给予她不幸,她却并不因此而屈服于命运,她坚持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不幸中播种希望,并最终凭着这股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对幸福快乐的执著追求,为自己赢得了光明和欢乐。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大家也许都读到过这样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 主人 公只有有限的生存时间了,或者长达一年,或者短到 只有 二十四小时。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将要离世的人选择 怎样度 过他最后的日子?我们总能从中有感动的发现。 这样的故事引导我们去思考,当遇到同样的情况 ,我 们会怎么办?生命有限的我们,在人生最后的一段日 子,也 许就几个小时里,会做些什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又会产 生什么样的联想呢?而当我们在这样的时候回顾往事 ,会看 到哪些幸福,哪些遗憾呢?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每个人都能把我们生活的每 一天 当做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来度过,那该有多好。这样的 生活 态度可以极大地提高生命的价值。我们应当怀着一颗 感恩 的心,优雅从容、朝气蓬勃地度过每一天。然而,当 岁月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不断延伸开去,这些品质常常就 会随 着时间的流逝而丧失。那些终日无所事事的人,奉行 着“及 时行乐”的座右铭,却又总是生活在死亡即将来临的 恐惧 之中。 在很多故事里,主人公在病危的最后关头挺了过 来, 幸免一死,从此他的价值观会发生彻底地改变。获得 新生后, 他更加领悟了生命及其永恒的精神价值的意义。于是 我们会 看到,那些生活在死亡的阴影中或曾经历过死亡的人 ,对他 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赋予了更多更美的价值。 我们大多数人,都把生的权利当做一种理所当然 ,认 为那就是上帝赋予我们的权利。我们知道总归有一天 我们必 定死去,但又将这一天想象得极为遥远。在我们身体 轻快、 精神活泼的时候,死亡简直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我们 都很难 得会想到它。于是总会感慨,日子还长着呢,时间还 有很多 呢,于是我们总是去做那些无价值的工作,而几乎意 识不到 我们懒散的生活态度。 并且,我们对自己全部天赋的感官的使用也同样 的懒 惰。只有聋人才会珍惜倾听的机会,只有盲人才能真 正体 会光明的可贵,那些成年后不幸失去视力和听力的人 大多 都有这样的感受。但那些视觉和听觉并未蒙受损害的 人, 却很少能够充分地利用这些可贵的天赋。他们的眼睛 和耳 朵马马虎虎地吸收了一切景色和声音,却常常心不在 焉, 也很少去珍惜。直到有一天失去了,我们才会懂得珍 惜, 意识到拥有的可贵我们意识不到自己的健康,直到生 病了, 才怀念健康的幸福。 我常常会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在少年时期失明 或者 失聪几天,会不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黑暗会 让他懂 得光明的可贵,无声会让他明白声音的价值。我常会 在散步 时,问我那些正常的朋友都看到了什么。而他们的回 答让我 很惊奇:“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 在树林中漫步,竟然没有看到任何值得注意的东 西, 这怎么可能呢?我看不见也听不见,仅仅凭借触觉, 就能 发现好几百种让我感兴趣的东西。桦树的树皮很光滑 ,松 树的树皮却粗糙不堪。在春天,我顺着树枝想要寻找 蓓蕾, 寻找春天到来的第一个证据。我还能够感受花朵天鹅 绒般 娇嫩的花瓣,还有那不同寻常的卷曲。有时候我很走 运, 将手轻轻放在小树上,能感受到小鸟歌唱时快乐的跳 跃。 小溪的流水从我的指缝间流过,那清凉的感觉让人难 忘。 松针或柔草铺就的海绵似的地毯,走上去让我感觉比 豪华 的波斯地毯还舒服。对我来说,四季的轮回就是一场 动人 而永不剧终的盛大戏剧,我因为能够用手指感受到这 一幕 幕情节而激动不已。 很多次,我在心里大声地呼喊:上天,让我看看 这一 切吧!如果我仅凭触觉就获得如此多的快乐,那么如 果我能 看得见,在我眼前还将呈现出多少美丽的事物啊!然 而,那 些有视力的人显然看到的很少,他们认为世界的千姿 百态、 五彩缤纷都是理所当然的。人类总是喜欢竭尽全力去 寻求自 己还未得到的东西,而很少珍惜已经拥有的东西。视 觉的天 赋,对生活在光明世界的人来说,不过给予生活带来 便利而 已,他们并不把它作为丰富生活的手段,在我看来是 多么可 惜啊! 如果我是大学的校长,我要开设这样一门课—— “如 何使用你的眼睛”。教授们将向学生讲授如何真正地 去观看 周围的事物,哪怕是小到容易忽略的事物,如何增添 生活的 乐趣。这门必修课将唤起人们沉睡而懒散的天赋。 或许这样更能说明问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 我来 使用我的眼睛去看我最想看到的事物。在我想象时, 也请你 思考一下,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会如何使用你的 眼睛? 假如你知道,在第三天黑夜来临之后,你将永远也看 不见太 阳照常升起,你将会如何度过这短暂而珍贵的三天呢 ?你最 想去看到些什么呢? 当然,我最希望看到的是那些在黑暗孤寂时光里 对我 来说最宝贵的东西,你一定也是这样,因为只有如此 ,这些 美好的回忆才能帮助你照亮黑暗。 如果有这样的奇迹,给我三天的光明,我将这样 度过。 P0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