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传(晚清四十年畅销2版)

李鸿章传(晚清四十年畅销2版)
作者: 梁启超|译者:杨智
出版社: 中国法制
原售价: 42.80
折扣价: 25.30
折扣购买: 李鸿章传(晚清四十年畅销2版)
ISBN: 9787509396254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890年起师从康有为。1895年在北京与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参加强学会,旋为上海《时务报》主笔。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1898年参加“百日维新”,同年变法失败,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1913年归国,加入共和党,不久又组织进步党,并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 一生著述宏富,涵盖政治、经济、哲学、法学、历史、新闻、语言、宗教等领域。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内容简介

天下只有平庸的人才既不会因取得的成就获得 世人赞誉,也不会因犯下的过错遭受世人唾弃。如 果一个人全天下的人都在骂他,那是不是就可以说 他是非同寻常的奸雄?如果一个人全天下的人都在 赞美他,那是不是就可以称他为千古英豪?虽然这 么说,但是“天下人”中,庸常的人总是成百上千 ,而超乎寻常的人则是千百个人里也找不出一个。 如果我们总是从常人的观点和视角来看待和评判那 些超乎寻常的人,又怎么会是可信的呢?所以,被 全天下赞誉的人,未必不是一个见识浅陋、胆小无 能的伪君子;而被全天下唾骂的人,也未必不是一 个才识出众、胆识过人的伟人。古语说“盖棺论定 ”,但我却发现有不少在“盖棺”了几十年,甚至 几百年以后,对其功过是非的评价都没有定论的人 。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肯定一个人,或者否定一 个人,说好的还是说好,说坏的还是说坏,评论者 又怎么吸纳和借鉴这些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呢?如果 说世间有这样一个人,称赞他的人成千上万,骂他 的人也成千上万;称赞他的人将其称赞到了极点, 骂他的人也将其骂到了极致。现在所被骂的,刚好 和之前所被赞美的相抵消;所受的各种称赞,也足 以和所受的痛骂相抵偿。如果是这样,我们怎么来 评判这个人呢?回答是:这样遭尽天下人赞美和辱 骂的人定非常人。先不说这个人究竟是一个不同寻 常的奸雄还是一个千古英豪,就说他所处的位置和 他的行为处事,就不是世间平庸之辈的眼光所能洞 察的,也就更谈不上被这些平庸的人评判了。能够 理解这个道理的人,才可以看我的这本《李鸿章传 》。 我敬佩李鸿章的才干,惋惜李鸿章的见识和眼 光,而怜悯李鸿章的人生际遇。李鸿章曾出访欧洲 各国,在德国的时候,他见到了德国的前首相俾斯 麦,向其行礼之后,说道:“作为国家的大臣,很 想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但是朝廷上下的意见都 与自己的看法不一致,常常受到牵制,在这种情况 下还想实现自己心中的志向,应该怎么办呢?”俾 斯麦回答道:“主要在于得到君王的认可。得到了 君王的信任以后,还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呢?”李 鸿章说:“假如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君王不分青红 皂白,什么人的话都听,而那些位极人臣、身居要 位的人和那些近伺左右的人,常常假借君王之威, 操纵国家大局。如果处于这样的状况,应该怎么办 呢?”俾斯麦迟疑很久之后,说道:“如果作为一 国的重臣,以最大的真诚心系国家安定,估计没有 不被君主所理解的。只有与妇女和小孩共事的时候 ,才不知道会怎么样。”(注:这段对话根据西方 的报纸译出。一般登载在日报、周刊上的汉语文章 ,因为有所忌讳,不敢翻译和摘录。)李鸿章沉默 不语。当我看到报纸上的这段记载后,才明白李鸿 章内心的忧愤、牢骚和抑郁,这是旁观者所不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