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唐博学历史(共3册)(精)
作者简介
唐博,历史学博士,财经专栏作家。《百家讲坛》首位“80后”学者。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师从戴逸教授,主攻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城市史,曾参与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出版《我们这辈子:清朝皇帝回忆录》《亲历三百年:明朝皇帝回忆录》《住在民国:北京房地产旧事(1912-1949)》《驿站小史》《清案探秘》等多部专著。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摇摆:分封与 郡县的迷局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 六国。面对广土众民,年 近不惑的秦始皇踌躇满志 。然而,如何管理这么庞 大的帝国,他有些举棋不 定。 在他的认知范畴里, 历史上使用过且行之有效 的地方治理方法只有两种 :分封制和郡县制。前者 在西周时期最盛,后者已 在战国诸侯国中零星实践 。 不仅他陷入彷徨,就 连决策层也争论不休。 丞相王绾主张实施分 封制,派皇子们作为诸侯 ,前去管理。他的理由是 :“诸侯初破,燕、齐、 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 填之。”意思是说,燕、 齐、楚地处偏远,难以管 理,不如效仿西周制度,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正所谓疏不间亲、血浓于 水,还是自家人更值得信 赖。 秦始皇并没有直接拍 板,而是“下其议于群臣” 。这么做,显然是对分封 制有些成见,但又拿不准 ,想听听更多人的意见。 可是,分封制毕竟在周代 实施了几百年,大家都习 以为常。于是,“群臣皆 以为便”。 廷尉李斯是个另类, 他表示“置诸侯不便”,反 对实施分封制。他的理由 有两点: ——直陈分封制的坏 处。“周文武所封子弟同 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 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 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意思是说,周天子虽然给 同胞兄弟大批封地,但随 着代际传承的延续,感情 日渐疏远,最终相互攻伐 ,变成仇人。春秋战国的 几百年混战,就是分封制 失败的结果。 ——强调郡县制的好 处。“今海内赖陛下神灵 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 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 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 安宁之术也。”秦国在商 鞅变法时期已经在辖区内 实行郡县制,由君主任免 地方官,摒除世卿世禄, 朝廷坐收赋税,赏罚分明 ,效果很好,何乐不为? 作为法家代表人物, 李斯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郡县制显然比分封制更容 易达此目标。在他看来, 实施分封制就是变相削弱 皇帝权力,久之易形成地 方割据势力,将刚统一的 国家搞得四分五裂。他站 在维护秦始皇政治权力的 角度考虑问题,当然深受 秦始皇青睐。 不过,秦始皇不大可 能把集权的目的挂在嘴边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 》载,他的决断显得很艺 术:“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以有侯王。赖宗庙,天 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 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 难哉!廷尉议是。”他把国 家分裂内战的责任推到分 封制头上,将实施郡县制 上升到维持安定团结局面 、不再新启战端的高度上 来,容易赢得广泛认可。 然而,秦始皇推行的 郡县制,却没有帮助秦王 朝千秋万代。在帝国风雨 飘摇、行将崩盘的关键时 刻,末代君王子婴猛然发 现,那些郡守县令要么望 风披靡,要么作壁上观。 没有了皇亲国戚的庇护, 没有了同姓诸侯的勤王, 秦王朝陷入了绝境。这样 的窘境给汉高祖刘邦留下 了深刻印象。在他上台后 ,分封制又得到局部恢复 。而这个美其名日“郡国 并行制”的体制,竟然困 扰西汉王朝将近一百年。 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到底谁更像“安宁之术”呢 ?在秦汉地方政治体制的 设计中,一直反复摇摆。 一、八百诸侯到战国 七雄 几十年来,神怪小说 《封神演义》被改编成多 个版本搬上了荧屏。无论 是《封神榜》,还是《封 神传奇》《封神》,展现 的是不同时代风格各异的 审美情趣,给观众留下了 深刻印象。 其实,如果把小说和 电视剧里的诸神做历史还 原的话,会发现他们只是 紧密围绕在周武王和商纣 王两大阵营周围的方国部 落。而武王伐纣成功后的 封神,其实就是周天子对 参与伐纣的同盟进行分封 ,确立其诸侯地位,以及 对周王室的臣属关系。 在《尚书·牧誓》里, 周武王就明确提到了这些 盟友:“我友邦冢君御事 ,司徒、司马、司空,亚 旅、师氏,千夫长、百夫 长,及庸,蜀、羌、雾、 微、卢、彭、濮人。称尔 戈,比尔干,立尔矛,予 其誓。”。 …… P3-5 《跟着唐博学历史》(全三册)融故事、科普、思想于一体,在纷繁史料中去枝留干,带你读懂自秦汉以来中国历史的盛衰浮沉。 1.央视《百家讲坛》首位80后主讲人、清史泰斗戴逸先生关门弟子唐博,以多年治史、教学经验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 2.通过政治、经济、文化三大维度,讲述自秦汉以来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历史进程。有帝王将相的跌宕起落,也有普通百姓的悲喜日常。全书体系完整,结构清晰,通俗易懂。 3.它还是一套适合初高中学生细读的多用途著作:有教学辅导书的特质,却不囿于辅导书的刻板框架,让学生在“悦读”中拓展知识面,储备丰沛的历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