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说什么(2)

道德经说什么(2)
作者: 罗大伦|责编:徐鹏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79.90
折扣价: 46.40
折扣购买: 道德经说什么(2)
ISBN: 978755963844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懂得了道的原理,做事就能很从容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道是德的内在动力,德是道的外在体现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是什么意思?“孔”当大讲, “孔德”就是大德。 “孔德之容”的“容”,好多人解释为形状、样子, 实际上“容”当“动”讲,是运动、动起来的意思。为什 么昵?这么讲是有根据的,比如《礼记》载“有不戒其容止 者”.这里的容止就是指动静,“容”是动,“止”是静 、停止的意思。所以,“孔德之容”指的是大德的运动。 而“唯道是从”是它只是追随道的运转,或者是按照道的 规律来运转。 老子在这里讲了道和德的关系,道是德的内在核心, 德是道的外在体现。 《道德经》里一直在讲道,很少讲德。那么,道和德 是什么关系呢? 道是我们这个世界内在运行的规律,德是根据道制定 出来的规律和法则。 以汽车为例,在制造过程中,道就是工程师关注的, 比如液压怎么传递,电路怎么传导,轴怎么运转,等等— —这是内在的原理。德就是这辆车按照图纸制造完成交到 消费者手里时,给消费者的汽车驾驶手册。它不讲液压怎 么传递、电路怎么传导、轴怎么运转……就讲这辆车怎么 驾驶——您向左打方向盘,车轮向左转;向右打方向盘, 车轮向右转——只要会操作就可以,这就是德。按照道来 做事,周围的环境都会帮助您 道是每个领导者必须懂的,德是领导者和员工要一起 去遵守、去做的。道是内在的原理,德是外在的规范。 如果不讲道,大家压根儿不知道从何而来,就会质疑 它;会产生“凭什么让我们这么做”的想法。就会质疑德 。 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您如果能达到领导者那样的 境界,按照道的规则做事,时间久了,您周围不好的环境 就会被逐渐扭转过来,慢慢向善的方向转化。 比如说在单位里,有人天天来“黑”我,我要怎么对 待他?我出差回来买点儿礼物,每个人都有,也有他的份儿 ——给怨恨我的人送礼物,目的不是“我送您礼物,您下 次别骂我了好不好”,而是“您骂我,我压根儿没在意” 。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您的发心是好的,能一直对周围 发出善念,您放心.周围的环境绝对会被逐渐扭转过来的 。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我母亲年轻时从农村 调到了我们现在居住的城市,在学校里当校医,有的同事 就有点儿瞧不起她的出身,对她有一些怠慢,刁难的行为 。我母亲手巧(当年我们家所有人穿的衣服,全是她用缝纫 机做的),很多同事就来找她做衣服,那些平时说她坏话的 人也来找她做。我母亲是这样的人:你求我做,我就给你 做。别人都问她:“你还给她做?”她说:“没问题,我给 她做。”后来,这些原本说我母亲坏话的人,全成了她的 好朋友。为什么? 因为,人有些观念的形成是由他当时看问题的角度所 决定的,实际这些人的本质并不坏——人都是好人,只是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他一旦被您感化了,意识到自己 这么做不对,就会转变过来。 所以,您懂了道以后就会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 妄”。人和人之间就这几十年的缘分在一起,百年以后我 们都不在了,这段时间难道不值得珍惜吗? 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要反思自己平时是怎么做 的,因为没有一件事是突然爆发的,一定是不断累积的结 果,能扭转就扭转,不能扭转也要灵活应对。 无论外境如何,我们只要按照心中的善念来做事就好 为道、悟道的人,无论遇到好事坏事都不在意,这样 才能圆融无碍。只要按照心中的善念来做事,慢慢您就会 发现.周围的人和环境开始改变了。 如果您不明白道,非让您以德报怨;有人骂您.您要 笑脸相迎,再送他点儿东西……那您肯定会勃然大怒:这 是害我呢吧?我要逆来顺受吗?我要反抗,我要抗争! 为什么会这么想?因为您还没有懂得道的原理。如果您 懂得了道的原理,就能够从容地体现出德。要知道我们的 生存环境是一个整体,能够在一个整体里生活是不容易的 ,所以更应该同舟共济。 当年王阳明以一己之力,仅用了四十多天的时间,就 平定了宁王的造反,解决了一场危及大明王朝的叛乱。那 些武将得知王阳明一个人就把叛乱搞定的消息都很恼火。 为什么?他们都想给自己的子孙争点儿权势,靠着战争捞取 点儿资本,好能加官进爵,结果被王阳明一个人给抢先了 …… P2-5

图书资料整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