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孙子
作者简介
赵又春,男,1935年生,湖南邵东人,1957年从留苏预备部转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1960年底被开除学籍:1961—1979年,从事体力劳动和担任民办中学教师,1980年起在高校任哲学教员,1985年评为副教授,1986—1990年任湖南师大马列部副主任、主任,1996年初退休。曾发表过几十篇哲学原理方面的文章,主编过一部《马克思主义原理》(教材),同人合译过两本书,70岁起开始写《我读论语》等著作。一生最喜欢的事,是和“可以对话的人”聊天,他说,他若印制名片,上面将写一句:同我打交道唯一有效的方式是讲真话。
内容简介
1.1 孙子日: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 察也。 【解说】 1.这是《孙子兵法》这部兵书开宗明义的头一 句话。“兵者”是 指战争:“兵”字本是泛指兵器,由此引申出“士卒 ”、“军队”义, 进而有了“战争”义。《管子-法法》:“贫民伤财 ,莫大于兵”,其中 “兵”就是指战争。但“兵”也可以用作动词,“用 兵”的意思。 2.“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从内容上说,是 解释“兵者”之所 以是“国之大事”的原因、理由,但这两句话其实是 同一个意思,表 达的是同一个理由:“死生”、“存亡”同义,针对 的应是同一个主体; 特别是,这“存亡之道”的“道”是道路的“道”, 和“死生之地” 的“地”,实际上也是表达同一个概念。 3.末句的“察”字,和“看”、“观”、“视 ”基本同义,但带有 “多次细看,以求分辨清楚、不至于弄错”的附加义 ,所以“不可不 察”是说:不可以不(亦即“务必要”)仔细研究,权 衡利弊,以求 做出的选择决定不至于失之轻率。——注意:纯粹从 语法上看,末句 的主语,也即“察”的受事,还是“兵者”,但整个 这句话只是“像 是”在泛论战争问题,其实是做引子,用以导向关于 这个问题的讨论: 该怎样估计、预测一场战争的结局(谁将取胜)?因为 当一个国家面 临战争的威胁,须要做出“究竟打不打这场战争”的 重大决定时,实 际上就是在“察”这个问题,而需要“察”这个问题 了,必定是面临 战争威胁的时候。因此,全句的重心落在末一分句, 而要“察”的其 实并不是一般的“兵者”,而是“意之所属”的某场 特定的、尚未正 式爆发的“兵者(战争)”,亦即国家“当前所处的” 、可能发展为战 争的“局势”,以及与之有关的诸多问题。把“兵者 ”安排为全句主 语,只是因为关于“一般战争”的学问、道理,对于 “察”这“具体 局势”问题大有帮助,可以提供理论指导。这是这句 话的“言外之意”。 这句话必有这个言外之意,则是它作为这《计篇》的 、从而也是整个这部兵 书的头一句话的“特殊地位”决定的。可以这样含蓄 地说话,则是古代汉语 的一大特色。其实,认为这句话头上的“兵”字是动 词,“兵者”是 “发动一场战争”的意思(“者”字结构可以表示人 、物等,也可表示 事),也许更好。——说明一句:《孙子兵法》每一 篇都用“孙子日”开头。 这三字是编者加的,不是孙子说的,故不属于“书” 中的话。 【辨析】 1.这句话,郭化若将军的译文是:“战争是国 家的大事,关系到 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以不认真研究的。 ”(见《孙子兵 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9页。该书的“ 今译”是采用郭 化若将军《孙子译注》给出的译文。以后征引郭将军 的言论,都出自 此书,简称“郭著”)黄朴民先生的翻译几乎与此全 同,只是“军民” 作“民众”,末句“研究”前还多有“考察”一词( 见黄朴民著 《(孙子兵法)解读》,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 33页。以后征 引黄先生的言论都出自此书,简称“黄著”)。一般 都这样翻译,但我 以为有两个“误处”。①按这译文,“生死”和“存 亡”的主体是不同 一的,分别为“军民”与“国家”(李零先生也作这 种理解,见下 文),但这不会是原文作者的意思。且不说别的,只 要确认这两句是用 来交代前句所做论断的理由,“生死”和“存亡”的 主体就该都是 “国家”,即两句是一个意思,说成这样两句,只是 为了强调,加重语 气而已,因为前文并没有同时说、也不蕴含有“兵者 ,民之大事”的 意思。②按这译文,要“察”的就是一般意义上的“ 兵者”,不是 “意之所属”的另外某件事,这就不合原文原意了。 因为这是现代汉 语,不允许像古汉语那样含蓄。——陶汉章将军转述 这一章的大意说: “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生死存亡,是不可不 认真考察研究的” (见陶汉章编著《孙子兵法概论》,解放军出版社 2002年版,第117 页。以后征引陶将军的言论,都出自此书,简称“陶 著”。该书注释 完每一章后,给出了该章的“大意”,实际上是翻译 ,所以我也作为 “译文”处理),倒是避免了上述的主体不同一的误 解,但却有了“主 体不明确”的缺点;他这译文同样有上述第二个“误 处”。 2.李零先生说:“‘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这段话很清楚,兵是 关系士兵生死、国家存亡的大事。‘死生之地’,过 去有不同解释,我 理解,就是‘死地’和‘生地’的合称。……‘死生 之地’就是战 场、战地。战场上的死生,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军事 的背后是政治。” (见李零著《兵以诈立——我读孙子》,中华书局 2006年版,第60页。 以后征引李先生的言论,均出自此书,简称“李著” )他这说法同郭 解有同样的缺点,但错得更其明显。 【译文】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国家的生死 存亡;因此,是 否进行战争,是决不可以不仔细认真地加以考虑的。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