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43.00
折扣价: 30.96
折扣购买: 开国领袖毛泽东/王朝柱精选文集
ISBN: 9787506360807
王朝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吴桥人。196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上世纪80年代初弃乐从文,相继出版了《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的长征》《周恩来在上海》《爱的旋律》《女囚徒》《蒋介石和他的密友与政敌》(三卷六部)《功臣与罪人》《谍海奸雄》《政坛败将》《王昆仑》《剧恩来在重庆》等史传文学作品;同时参加创作了话剧《决战准海》、电视连续剧《巨人的握手》《张学良将军》《周恩来在上海》《开国领袖毛泽东》《长征》《张学良》《延安颂》《八路军》《冼星海》《船政风云》《解放》《周恩来在重庆》以及电影《龙云与蒋介石》等剧本。现退而不休,笔耕不息。
一九四九年一月一日,晨曦刚刚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中华大地就响起 了一个伟大的声音:将革命进行到底! 这一伟大的声音——“将革命进行到底”,在长空中回荡,它不仅惊 醒了沉睡百年的大地,而且也进发出中华民族压抑了一百多年的心声! 这一伟大的声音——“将革命进行到底”,就像是震聋发聩的号令, 把长城内外、大河上下解放区的军民凝聚在一起,伸开双臂,迈动大 步,迎着东方即将升起的火红的太阳,去迎接一个伟大的新中国的到 来;更为称奇的是它还像是一枚巨大的炸弹,把蒋家王朝这座行将倒塌 的大厦抛向空中,而静候尘埃落定的蒋介石也唯有哀鸣自语:“毛泽东! 毛泽东……” 抑或是久战为敌知己知彼的缘故,蒋介石说对了,“将革命进行到 底”这一伟大的声音,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在西柏坡为一九四九 年写的新年献词!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是平山县内的一个普通的村 庄。由于它背倚群山环抱、松柏苍翠的柏坡岭而得名。那时,全村只有 百十来户农家。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几千年来,勤劳的 西柏坡人民靠着滹沱河两岸肥美滩地,耕作稻麦,捕捞鱼虾,过着日出 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堪称是太行山中的鱼米之乡! 抗日战争爆发不久,日本的铁蹄踏碎了华北的国土,抗日的烽火燃 烧在太行山上,西柏坡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揭竿而起,他们举着 救亡抗日的大旗,高唱着《在太行山上》的战歌,谱写了打击日本侵略 者的英雄史篇。而所在平山县被誉为晋察冀边区著名的抗日模范县! 解放战争爆发不久,毛泽东为了诱敌深人,在运动中歼灭入侵陕北 的胡宗南集团,遂决定于一九四七年三月十八日主动撤离延安,从而揭 开了转战陕北的序幕;接着,毛泽东又于三月二十六日在清涧县枣林沟 召开会议(史称枣林沟会议),决定中央机关分为中央前委、后委和工 委。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指挥 全国的解放战争,并直接指挥西北战场我军的作战;叶剑英、杨尚昆等 率领中央后委去晋绥,负责保障中央前委的供给以及和各解放区的联 络;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率领中央部分工作人员,组成中央工作委 员会向华北转移,完成中央托付的重任。是年五月初,西柏坡又成了以 刘少奇为首的中央工委的所在地。 毛泽东在撤离延安一年并取得转战陕北_的决定性胜利之后,于一九 四八年三月二十日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作出决定:中央准备移至华北, 同中央工作委员会合并。三月二十三日,毛泽东率领党中央机关由陕北 吴堡县的川口东渡黄河,进入晋绥解放区,于翌日——二十四日到达中 央后方委员会驻地山西临县双塔村。几经辗转,毛泽东一行于四月十一 日到达晋察冀军区驻地——阜平县城南庄。由于毛泽东准备动身访问苏 联(后未成行),故于五月二十六日到达西柏坡。从此,西柏坡成了中 国革命的指挥中心!也“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人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 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毛泽东到达西柏坡不久,解放战争遂进入第三个年头,即战略决战 的前夜。为了向全国人民表示必胜信心的同时,并进而分化瓦解敌人的 营垒,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借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发布口号,提出 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为了 适应即将到来的战略决战的需要,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及时地研究了 华北、中原解放区建立统一的中央局——以及决定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 两个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成立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接着,毛泽 东又亲自主持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九月会议),提出了在五年 内从根本上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设五百万人民军队的伟大任务。 为了适应战略决战的需要,要求全党、全军克服无纪律、无政府的状 态,克服地方主义和游击主义,将一切决策大权高度集中于中央。简言 之,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历经四个多月的艰苦努力,终于从政治上、思 想上、组织上和物质上完成了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战略决战的准备工作! 九月十二日,我东北野战军发起了辽沈战役,正式揭开了中国命运 大决战的帷幕。毛泽东在西柏坡相继起草了《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 针》、《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与 此 同时,毛泽东和朱德、周恩来等一起研究战局发展,听取前线各战场的 情况汇报,并提出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和设想。在伟大的毛泽东军事思想 的指导下,我人民解放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取得了战略决战的决定性 的胜利!待到一九四九年元旦,“敌人的战略上的战线已经全部瓦解。 东北的敌人已经完全消灭,华北的敌人即将完全消灭,华东和中原的敌 人只剩下少数。”因此,毛泽东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的胜利,这一点,现在 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 毛泽东作为一代军事战略家,不失时机地向全国军民郑重指出:蒋 介石集团及其他们的后台老板——美帝国主义已经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 争的方法,阻止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同时,他作 为了不起的政治战略家又十分清醒地知道:将要获得最后的胜利,并不 等于已经获得最后的胜利。为此,他在指挥三大战役的期间,一直都在 关注敌我友三方随肘随地发生的变化。同时,他为了准确地提出政治方 面的新决策,或及时地调整战略决战最后阶段的军事上的部署,还经常 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军委参谋长周恩来进行磋商,有时还要有意地发出 一个又一个提问。 周恩来是一位胸有全局且又十分聪明的大政治家。他不仅了解毛泽 东的心路轨迹,而且还知道毛泽东发出的这一个又一个提问的目的。更 为重要的是,他还能对这一个又一个提问进行准确无误的阐演,为毛泽 东决策提供有关的依据。因此,他在西柏坡期间,一边夜以继日地协助 毛泽东指挥三大战役,一边又经常和毛泽东纵论天下大势,真可谓是为 新中国的诞生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恩来,你是如何看待美国人导演的以李代蒋的好戏呢?”毛泽东深 沉地问道。 周恩来当然知道以李代蒋的“李”,是指桂系代表人物李宗仁。说 到桂系代表人物李宗仁,周恩来又很自然地想到在国共两党分分合合的 二十多年的历史中,蒋介石为了实现削藩裁军、一切权力归中央的终极 目的,曾经与诸地方实力派演出长达数年的内战。结果:冯玉祥的西北 军被蒋氏击垮后各奔前程,冯氏怀着怆然的心情远走美国,不久前在应 邀回国出席新政协的归途中,由于轮船失火死于黑海;张学良的东北军 在西安事变后分崩离析,而意气用事的张汉卿也因兵谏获罪于蒋介石, 后被蒋氏软禁在宝岛台湾;刘湘等人的川系常年闭锁夔门,坚拒国民党 军队入川。之后,蒋介石借“追剿”红军长征之名,不用一兵一卒,使 大批的中央军堂而皇之地跟进蜀地。接着,蒋氏巧调刘湘率部出川抗 战,遂又演出气死刘湘、张群“图川”等好戏,致使庞杂的川系逐渐解 体;龙云的滇军位于西南边陲,向来与蒋介石貌合神离,抗战胜利之 后,蒋氏采用军事政变的手段将龙云软禁,随之滇军名存实亡,就连逃 出樊笼的龙云也只能在香港反蒋;至于山西土皇帝阎锡山、南粤王陈济 棠等地方实力派更不在话下,早就纳入蒋氏的势力范围。然而唯有实力 并不算强大的桂系虽多次败于蒋氏的手下,但却能在李宗仁、白崇禧等 的领导之下化险为夷,并成为活跃于中国政坛的一支重要力量。更令世 人刮目相看的是:随着蒋氏集团在政治、军事等方面败走麦城的颓势, 李宗仁不仅在美国人的支持下当上了副总统,而且还正在紧锣密鼓地上 演逼蒋下野,进而问鼎中央的闹剧。因此,在周恩来看来,毛泽东问话 的第一层意思是,桂系李宗仁很快就要成为共产党人的一个政治对手 了!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