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机构与实体行业极端风险的双向溢出效应研究——基于网络关联的分析

我国金融机构与实体行业极端风险的双向溢出效应研究——基于网络关联的分析
作者: 胡春阳//马亚明|
出版社: 中国金融
原售价: 72.00
折扣价: 58.80
折扣购买: 我国金融机构与实体行业极端风险的双向溢出效应研究——基于网络关联的分析
ISBN: 9787522024011

作者简介

马亚明,1973年10月出生,湖北赤壁人,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滨海金融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入选人,天津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社科理论人才入选人,兼任天津市金融学会理事、天津市保险学会理事。1995年、1998年在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分别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001年在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2004年赴香港参加国内企业金融高级研修班,2008年赴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勒顿分校做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托理论与实务、资本市场与公司金融、货币金融理论与政策等。出版专著和教材4部,参编著作8部,在Rocky Mountain Journal of Mathematics、《世界经济》《国外社会科学》《国际金融研究》《南开经济研究》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天津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天津市政府重点咨询课题等各类项目8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其他省部级项目多项,多次获天津市金融学会优秀调研课题一等奖。

内容简介

书籍目录

目  录
第1章 导论1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1
  111 研究背景1
  112 选题意义5
 12 研究目的6
 13 结构安排7
  131 主要研究内容7
  13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0
 14 本书的创新点12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14
 21 金融与实体极端风险溢出的相关理论14
  211 金融与实体之间相互极端风险溢出的理论基础14
  212 金融与实体之间极端风险溢出的双向传导机制19
  213 金融与实体之间极端风险溢出的驱动因素23
 22 极端风险测算方法综述28
  221 综合指标法28
  222 尾部依赖法30
  223 实际业务数据网络关联法33
  224 金融市场数据网络关联法35
 23 金融与实体之间风险溢出的研究综述39
 24 金融和实体极端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42
  241 金融机构极端风险的影响因素42
  242 实体企业极端风险的影响因素45

  243 宏观金融风险的影响因素45
 25 对已有文献的述评47
第3章 金融与实体之间极端风险溢出水平测度方法50
 31 极端风险的内涵和研究方法50
  311 极端风险的定义和特点50
  312 极端风险的测度方法51
 32 基于高频数据测度自身风险价值52
  321 利用Realized-GARCH方法测度机构VaR 52
  322 利用非对称分位数回归方法测度行业VaR 54
 33 极端风险网络的内涵与构建机制56
  331 极端风险网络的内涵与研究意义56
  332 极端风险网络构建流程和机制说明57
 34 极端风险网络构建与风险溢出水平测算58
  341 基于VHAR模型进行向量自回归58
  342 基于Elastic-net方法进行回归降维59
  343 构建极端风险网络邻接矩阵59
  344 利用网络指标测度极端风险溢出水平60
第4章 金融与实体极端风险双向溢出效应———基于金融机构
异质性分析62
 41 引言62
 42 数据预处理与VaR测度63
  421 数据说明与样本选择63
  422 Realized-GARCH模型参数估计结果64
  423 各部门VaR的动态演化分析65
 43 金融机构极端风险网络指标分析67
  431 机构间极端风险网络的横截面分析67
  432 各类机构整体极端风险输出和输入水平的动态演化74
  433 金融体系内部极端风险网络关联水平的动态演化76
  434 各类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之间极端风险关联水平的动态
演化83
  435 特殊时段内部门间极端风险网络可视图的变化87
 44 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之间极端风险关联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90
  4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90
  442 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92
  443 基于金融机构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94
  444 基于金融强监管的政策效果分析103
  445 基于金融强监管与影子银行的中介效应分析109
 45 基于金融机构异质性的政策调节效应分析116
  4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116
  452 带有调节效应的中介效应模型构建118
  453 基于金融机构部门异质性的政策调节效应分析120
  454 基于金融强监管与影子银行的调节中介效应分析123
  455 基于商业银行股权异质性的多重调节效应分析126
 46 本章小结129
第5章 金融与实体极端风险双向溢出效应———基于实体行业细分
视角131
 51 引言131
 52 数据预处理与VaR测度132
  521 数据说明与样本选择132
  522 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测度行业VaR 133
  523 各行业VaR的动态演化134
 53 各行业极端风险网络指标分析136
  531 行业间极端风险网络关联指标的横截面分析136
  532 特殊时段内行业间极端风险网络可视图的变化139
  533 各行业极端风险输出和输入水平的动态演化142
  534 各实体行业与金融体系之间双向极端风险溢出水平的动态
演化144
 54 实体行业与金融体系之间极端风险关联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149
  5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149
  542 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152
  543 基于金融化的影响因素分析154
  544 基于金融强监管的影响因素分析157
  545 基于金融化与金融强监管的调节效应分析160
 55 本章小结164
第6章 金融与实体总体极端风险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166
 61 引言166
 62 金融与实体总体极端风险水平的动态演化趋势167
  621 金融与实体总体极端风险水平的测算167
  622 金融与实体总体极端风险水平的动态演化分析167
 63 TVP-FAVAR模型构建171
  63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171
  632 TVP-FAVAR模型构建174
  633 指标测算与描述性分析177
 64 金融与实体总体极端风险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182
  641 数据说明和预处理182
  642 基于分区制调节效应模型的初步回归分析183
  643 金融与实体总体极端风险水平影响因素的时变脉冲
响应函数185
  644 金融与实体总体极端风险水平影响因素的时变方差分解192
  645 特殊时期内金融与实体总体极端风险水平的多期脉冲响应194
 65 本章小结199
第7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201
 71 主要结论201
  711 基于金融机构异质性的空间维度研究结论201
  712 基于实体行业异质性的空间维度研究结论203

我国金融机构与实体行业极端风险的双向溢出效应研究
  713 基于金融与实体总体极端风险水平的时间维度研究结论205
  714 对金融活动的梳理和分析207
 72 对策建议209
  721 对监管层空间维度风险监管的政策建议209
  722 对监管层时间维度风险监管的政策建议214
  723 对金融机构的对策建议216
  724 对实体企业的对策建议219
  725 结合2020—2023年金融形势的政策建议220
附录223
参考文献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