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过3-6岁敏感期
作者简介
李静 家庭教育研究员,畅销书作者。创作出版过多部家庭教育类书籍以及儿童小说,代表作有《兔拉姆,快跑》《上班族妈妈必备的育儿秘籍》《男孩冒险书:培养男孩野性与智慧的魔法书》《女孩才艺书——培养女孩才情与优雅的魔法书》《陪孩子度过7~9岁叛逆期》等。
内容简介
《放开手,让孩子自己走》 圆圆出生的第一天,妈妈就对爸爸说:“以后孩子的事情要让她自己做主。”爸爸一听就笑了:“孩子那么小,懂什么呀?还不是听大人的!”妈妈反问:“难道一辈子都听大人的?孩子总会长大,总要学会自己做主,晚学不如早学。” 妈妈这么说,也坚持这么做。 圆圆一岁多时,妈妈发现她对音乐特别敏感,于是常常放碟片给孩子听。她并没有盲从所谓专家推荐的曲目,而是注意观察圆圆的反应。她发现当圆圆喜欢哪支曲子时,脸上会出现很享受、很专注的神情,而如果哪支曲子她不喜欢的话,就会来回摇头,小手也乱摆。妈妈知道,这其实是圆圆在表达自己的意见。她很欣喜于这一发现,从那天起,有关圆圆的事情,比如是不是想睡觉啦、要不要下楼玩一会儿等等,妈妈都会征求圆圆的意见,从不强迫孩子做违背她意愿的事。 妈妈喜欢带圆圆去逛商场,圆圆的衣服从来都是她自己挑选,而妈妈只在一边提参考意见。虽然孩子有时挑的衣服并不合意,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圆圆的出错率越来越低了,而孩子也越来越有主见了。后来,家里买其他东西,妈妈也试着征求圆圆的意见,她常说的一句话是:“这个家是爸爸、妈妈和圆圆三个人的。”而孩子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常常给她带来惊喜。 除此之外,从圆圆会说话、会表达自己的意见之后,妈妈就经常和她交流意见,鼓励她说出自己的想法。当然小朋友的想法有时候很可笑,但妈妈从来不嘲笑她,更不责骂她。长此以往,圆圆不但思维能力越来越强,考虑事情越来越周到,语言表达能力也越来越强了,连老师都表扬她有着与同龄人不相称的“成熟”。 孩子喜欢“黏着”大人,这或许是令很多大人头疼的问题。可是通常来说,问题并不在孩子身上,而在大人身上。解决问题的钥匙也不在孩子身上,而在大人身上。不是孩子不想自立,而是大人舍不得放手,只有大人懂得了放手,孩子才能有机会学习自立。 在中国现代家庭中,娇惯孩子是一种通病。而在其他国家,家长则更重视对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不给别人添麻烦”是日本一句很有名的话, 对父母也应当如此,所以日本父母从小就十分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精神。美国的父母从小教育孩子尽早掌握脱离父母、独立生活的本领,从完成自己的事、帮助父母做家务等做起。在发达国家,父母通常充当指导者的角色,他们对孩子更多的是指点和引导,鼓励孩子自己去思考、去实践。而在中国,很多父母则充当保姆的角色,事无巨细全包全揽,从而养成了孩子懒惰、依赖、不敢尝试的性格。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胆小、怯懦、没有主见、自立能力差,不要责怪孩子,而是要反思自己。要学会放手,要鼓励并帮助孩子勇敢地承担起对自己甚至对家庭的一部分责任,把原本属于孩子自己的事交给孩子自己完成,让孩子自豪地说:“我的地盘我做主!” 《如果你的孩子是个大话王》 今天幼儿园上课的内容是讲小动物,大家七嘴八舌地讲起自家养的宠物。灵灵家养了可爱的小白兔,皮皮家养了调皮的小松鼠,小云家养了慢吞吞的小乌龟,球球家养了可怕的蜥蜴……突然,坐在角落里一直没吭声的静静大声说:“这些有什么了不起的啊?我家养了只大老虎!” “老虎?”小朋友们一听,全都围过来了。小朋友们半信半疑:“骗人的吧? 谁家会养老虎啊?” “对啊!老虎可是会吃人的。”小朋友一开始根本就不相信。可静静非常肯定地大声说:“我才没骗人!大老虎是我爸爸从迪拜带回来的,是他的一个朋友送给他的。它就像一只大猫咪,可温和了,从来不咬人。”说着,静静转过头问老师:“老师,迪拜有人养老虎做宠物,对不对?” 老师自然不相信静静家养了一只大老虎,但是迪拜有土豪养老虎做宠物, 这个事情老师看过新闻,所以她不好否认,只有点点头。于是静静非常骄傲地大声说:“这下你们相信了吧?” 小朋友们瞬间被征服,对静静的崇拜简直无以复加,纷纷围着静静问东问西,有的小朋友甚至讨好地送上小玩具、小零食,只为让静静答应带他们回家看一眼大老虎。静静骄傲得像一个公主,可老师知道,她家根本不可能养什么老虎。 放学后,老师悄悄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妈妈,妈妈哭笑不得。她说可能是她跟爸爸在谈论迪拜土豪养狮子、老虎的新闻时被静静听到了,所以静静才杜撰了这么一个谎言。妈妈答应回去后一定好好教育静静,决不让孩子做一个“大话王”。 在大人们的心目中,“诚实”是作为一个好孩子所必须拥有的良好品质。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撒谎,家长们便怒不可遏,如临大敌。其实对于3~6 岁的孩子来说,“谎言”要分清性质,不能一概用品德问题来扣大帽子。 孩子在6 岁之前尚未能拥有完整的道德观,因此他们对“真”和“假”、“实话”与“谎言”也并没有清楚的概念。他们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说话,只要能让自己开心的、能逃避惩罚和责备的,那就是“对的”“好的”。 所以,当孩子经常说大话时,父母不要因担忧而用严厉的语气或让孩子自尊心受伤的语气来批评、制止孩子的坏毛病。要用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活中我们可以这么做。 首先,不着急,清楚了解孩子说大话的目的。 当孩子说大话时,作为家长或者大人,首先要了解的是孩子这么说到底要干什么。只有在了解孩子“说大话”的出发点和目的后才有可能教育得当。 孩子说谎话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是自我保护或者逃避责任。敏感期的孩子对于大人的情感和情绪反应十分敏锐,他们在内心希望获得更多来自大人的赞赏和爱抚,而不愿意接受责罚。因此,当他们做错事,或者没有达到大人的期望时,就会编造谎言,希望大人能相信并“放过”他们。 二是由于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在孩子的世界中,常常会把现实和幻想混淆起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愿望的强烈、经验的缺乏以及记忆的不准确,都会导致孩子把自己的想象当成现实。这时,孩子“说谎”只是把他们心中真实的情景描述出来而已,和品行毫无关系。 三是为了获取他人的注意。当孩子为了获取大人或者周围人注意的时候, 也会说一些“大话”来引起他人的关注。3~6 岁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欲的敏感期也出现了。尤其是有了集体生活之后,为了“突出”自己或者取悦大人,孩子往往会说一些与现实不符的“大话”,这也常常被大人理解为“撒谎”。 分清了孩子“说谎”的类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要对孩子期许过高,让他们有太大的压力;不要太在意低龄孩子的谎言,要帮助他们弄清现实和想象的区别,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孩子一旦背上“撒谎”“大话王”的包袱,他们的心灵就会蒙上一层阴影,这个标签也只会起到强化作用,让他们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大话王”,其影响甚至可能长达一生。当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大人要逐步帮助孩子树立起诚实、守信的道德观,让他们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其次,教育孩子时不要冲动、要有耐心。 一些家长看到孩子“吹牛”了,有时难免会很愤怒,情急之下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孩子吼叫。孩子受到这种突然的高压,心理上无法接受,因而管教的效果也并不如人意,甚至还会激起孩子的对抗心理。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父母要冷静,要有足够的耐心。只有这样,才能辨明孩子说大话的原因, 并进而用针对性的方法去教育。 再次,切忌用歧视或轻视的语气来批评孩子。 有些父母知道,对孩子大吼大叫,严厉批评不可取,就不自觉地用调侃的语气跟孩子说话。比如,“你这孩子,长本事了哈,老天第一,你第二啊”,“又来了,又来了,还是这一套吧”……这种带有不屑和鄙视的语气会让孩子心灵受到伤害,他们会认为,“爸爸妈妈不喜欢我”“爸爸妈妈觉得我很差劲”,长此以往,会让孩子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孩子会慢慢地变得内向,也不敢再在父母面前袒露他的心声了。 另外,多带孩子出去,让他“开眼”。 1. 资深家庭教育家李静潜心10年的研究成果诚意分享 敏感期案例分析+父母应对方案,奠定父母与孩子一生的亲密关系。容易明白、容易学习、容易做到,超百万家庭从中受益。 2. 新科爸妈必读教子开悟书 3~6岁这个年龄段是影响孩子一生的黄金三年,是孩子智力发展、性格养成、自我意识萌发、情商潜能和社交能力建立等重要发展期,抓住这三年,为孩子的美好未来打下基础。 3. 更好的爱,更好的教育 详细解释了不同敏感期的生理、情感和行为发展特点,并对父母在敏感期面临的挑战,比如孩子大发脾气、夜醒频繁、无故哭闹、喜欢搞破坏、撒谎、偷窃等提供了解决方案。了解孩子敏感期的特点,有效引导,悉心陪伴,孩子才能慢慢地变好。 4. 好妈妈,不打不骂不动气搞定难缠孩子 3~6岁的孩子心智发展还未健全,简单、明确、具体给孩子定规矩,帮助他们建立起好习惯,同时也要放开手,给他们自己自由。 5. 双色印刷,轻松图解 为了让读者有代入感和快速地理解作者的教育方法,文中增配了场景图。同时,内文采用清新双色环保,让阅读和教育更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