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故事(辞海版*小学生*)

科学故事(辞海版*小学生*)
作者: 陶本一
出版社: 上海辞书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科学故事(辞海版*小学生*)
ISBN: 978753264164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古人认识宇宙只能凭借肉眼观察并加上丰富的想 象。我国古代的一 种宇宙学说——浑天说就是这么来的。据梁代刘昭著 的《张衡浑仪注》 载:“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 ”浑天说认为,全天 恒星都分布在一个“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则在“天 球”上运行,这与 现代天文学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 我国古代观测天文的仪器叫“浑仪”。它是以浑 天说为基础而设计 的。我国发明浑仪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 前1世纪之间(即战 国中期至秦汉时期)。到唐代,天文学家李淳风已设 计出比较精密完善 的浑天黄道仪。 中国古代用于演示天象的仪器叫“浑象”。浑象 与浑仪合称为“浑 天仪”,相当于现在的天球仪,用以演示天体运动。 浑象的结构是一个 可绕轴转动的圆球,其上画有星宿、赤道、黄道等标 记,与现代天球仪 相似。 浑象可能是西汉耿寿昌 发明的。东汉张衡设计制造 的漏水转浑天仪的核心部分 就是浑象。现存的浑象存放 在北京古观象台,它是清初 的南怀仁造的。 虽然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球形的,但是,你想 过古人是怎么知道 的吗?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说,对着远航归来的船只 ,岸上的人们总是 先看到桅杆,然后逐渐看到船身,由此推想地球是球 形的。但事实上, 整个过程比这复杂得多,也有趣得多。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学家很早就认为大地 是球形的。观察到 远航归来的船只总是从地平线上起来,的确可以得到 地球是曲面而不是 平面的结论。但即使如此,他们之所以接受球形而不 是其他形状,可能 还出于信念,毕达哥拉斯学派秉持着对完美的追求, 认为圆形是最完 美的。 亚里士多德给出的论据则很有见地。地球的阴影 投在月面之上时 会发生月食,而每当有月食时,月面上的阴影总是圆 的。亚里士多德还 说,当一个人向北或向南旅行时,他会看到不同的恒 星,这表明大地事 实上是一个不太大的球体。 在西方世界,大地是否为球形的 问题并没有困扰人类多久,真正 困扰他们的是,宇宙到底是以 地球为中心还是以太阳为中 心,地球是怎么运动的等这 些问题。 古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星球都环绕 着地球运行。这个 观点最初是由古希腊天文学家欧多克斯提出的,并由 亚里士多德完善, 后又经托勒玫进一步发展而成为“地心说”。 1507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发现,如果假定宇 宙的中心是太阳, 而不是地球,那么计算行星的位置就会简单得多。为 此,他花费了30多 年的心血,系统地建立了日心地动学说,并写成一部 阐述该学说的巨 著,后人称之为《天体运行论》。 在书中,哥白尼指出,地球是球形的。太阳在太 阳系的中心,所有 的行星包括地球都围绕着太阳运行,而月球绕着地球 转动。与此同时, 地球还每天自转一周。《天体运行论》还详细地解释 了天体运动的种 种现象。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