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者仁心(黄树银我做竹编80年)(精)

匠者仁心(黄树银我做竹编80年)(精)
作者: 编者:黄小明
出版社: 西泠印社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35.55
折扣购买: 匠者仁心(黄树银我做竹编80年)(精)
ISBN: 978755082237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0岁无奈学做篾 我出生于1922年农历五月十九日,家里世代种田 。 ,爹娘生了我们兄妹4人,我是老大。弟弟黄才 德比我小3岁,在家种田一辈子,没出过远门,早年 已经“过辈”(指去世);两个妹妹嫁在邻近村庄。 隔塘是靠近永康、磐安的山区村,山多田少,土 层很薄,土质也差,种不起粮食,只能种番薯、玉米 等旱作物,还经常歉收,吃不饱。我的胃病就是小时 候留下的病根。山里依(侬,指人)说“穷健”,我能 活到90岁上,也算是一种“穷健”。 7岁那年,我娘送我到村里的蒙馆读书,一直读 到10岁,相当于初小毕业。当时村里没有高小,读高 级小学要到隔壁村的“胡公殿”,要走5里路,还要 自带铜罐、木炭,到学校里自己生炉子烧饭。这样一 来,就得带大米。可是我们村没有水田,种不了水稻 ,大米要到外面去买,很金贵。爹娘供我读完初小已 经很不容易,再让他们掏钱给我买米,心里过意不去 。我看爹娘也很为难,就主动提出:“我不想读书了 ,给我找个师傅,去学手艺好了。” 我从小就有学手艺的念头。不是我不知道学手艺 的辛苦,平时从大人的聊天里,多多少少也能听到学 手艺很辛苦;而且农村里手艺人很多,也见过他们做 手艺时的苦累。但是,学手艺可以出门。我长到10岁 ,去过最远的地方也就是千祥。 “出门侬”在我们村里是个很光荣的称号。我小 时候快到过年时,村里在外面做手艺的人都要回家来 。他们常夸耀自己在外面有白米饭食,还有肉配饭, 说得我们小孩子很是“眼孔热”(羡慕)。这些出门侬 见到小孩子,都要分几块纸包糖,称作“回乡货”; 见到长辈们还要敬支纸烟,称为“出门烟”。村里人 称赞他们是“脚踏四方路,口食托盆饭”,跑过码头 、见过世面。他们那种风光的样子,很受人敬重。加 上东阳人喜欢鼓励后生依出门赚钱,说“在家是条虫 ,出门是条龙”,认为后生依成年后呆在家里种田, 是很没出息的事,还把种田侬称为“田乌龟”。所以 我小时候就想:长大了一定要做个出门侬,到外面食 白米饭赚大钱,免得在家吃不饱穿不暖。 再就是,东阳依把职业分成“先生”“老司”“ 佬”三大类。“先生”是最尊贵的一类,一般称呼脑 力劳动的人,如教书先生、郎中先生、风水先生等, 需要他们时叫“请先生”。手艺工匠称为“老司”, 如木匠老司、篾匠老司等,需要他们时称“供老司” 或者“浼老司”,也是比较恭敬的。最低贱的职业称 “佬”,被人看不起。我去学手艺,日后也可以被人 称为“老司”,做活期间可以被东家一日两餐甚至三 餐加点心地“供”着,也很有面子。 看到我这么“垫债”(指小孩子明白事理),爹娘 有点为难,毕竟年纪太小,很多工匠行当像锯板、泥 水、打石头等,都需要一定的力气,我吃不消,也没 人会收这样低龄的徒弟。一段时间后,爹娘为我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