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纳回忆录(我在孙中山张学良蒋介石身边的日子)

端纳回忆录(我在孙中山张学良蒋介石身边的日子)
作者: 口述:(澳)端纳|整理:(美)泽勒
出版社: 东方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5.40
折扣购买: 端纳回忆录(我在孙中山张学良蒋介石身边的日子)
ISBN: 9787506062312

作者简介

威廉·亨利·端纳(W.H.DoNALD,1875—1946),澳大利亚人。1903年以记者身份踏上中国,先后担任张人俊、孙中山、张学良、蒋介石等人的顾问。在中国近四十年时间,几乎参与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所有的重大事件:辛亥革命、讨袁之役、西安事变、抗日战争等。1913年为孙中山撰写了第一个对外宣言,人称“端纳的宣言”;1915年第一个在英文报纸上披露了袁世凯与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卖国密约;与张学良关系密切,东北易帜有他的一份功劳;1936年西安事变,他被多方信赖从而成功地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1940年与蒋氏夫妻意见相左,出走香港,后被日军关押在菲律宾。日本战败后,被宋美龄接回上海治病。1946年病逝,葬于上海宋氏陵园。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开启中国顾问的传奇生涯 香港的影样渐渐出现在轮船右方的水平线上,左 方是伸出中国大陆的一小块弯曲的陆地——九龙。在 轮船的甲板栏杆边站着一位健壮的青年人,满头黑发 ,眼光炯炯有神,红润的脸上配着一个大鼻子和刚毅 的下巴,他就是原住在澳洲墨尔本的记者威廉·亨利 ·端纳。 他后来陆续担任过孙中山、张学良及蒋介石夫妇 的顾问,并因而参与他们的公私机密,如陪同孙中山 向宋耀如提出娶其女儿宋庆龄的请求,如亲自监督张 学良戒毒,如陪伴宋美龄前往西安营救蒋介石。 轮船在九龙靠岸,端纳改乘渡轮到香港,他走上 码头,从此进人人地两疏的中国世界。街上人潮如涌 ,交臂而过的各种面容与肤色的人种都有,除了华人 ,不时涌现朝鲜、日本、波斯、印度、葡萄牙和马来 亚人。身穿军服的英国海军陆战队和陆军士兵、印度 骑兵以及穿短裙的苏格兰士兵也随处可见。 端纳边走边找,来到云咸街下头,这里正是花市 。云咸街盘旋而上,通向繁花似锦的太平山顶端。山 坡上有座倾斜的屋宇,上面挂着一个已遭风雨剥蚀的 牌子,上面用英文写着“德臣西报”字样。 机缘巧合到东方 一位蹲在高椅子上的矮个男子跳下来说:“你大 概是端纳先生,我叫乔治·哈德·里德,你的办公桌 在那边。” “你们怎么会从澳洲请我来此担任记者?”端纳 问。 里德已爬回那张高大的椅子,他大声说:“是皮 特里·沃森介绍的。他在香港时,我请他替我找一个 人来,不论在哪儿找都行,但这个人必须懂得印刷, 又懂新闻工作,而且还要滴酒不沾。四个星期后,沃 森打电报说,这个人已经找到了,就是你。” 端纳感到很惊奇,又觉得很有趣。他记得皮特里 ·沃森,一位外表古怪的英国人,前年圣诞节,曾到 雪梨《每日电讯报》拜访。 当时,端纳是该报的副主笔。沃森说,他是日本 神户《记事报》记者,正取道香港、澳洲和南非返回 英国。端纳请沃森吃饭,当端纳只点茶而不要酒时, 沃森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似乎心里在盘算什么。 喝茶时,端纳不断地向沃森提出许多关于日本的 问题。沃森谈到日本的政治动乱,还谈到日本人的文 化和他们的偏狭思路,他像专研日本的权威一样,讲 得头头是道,一口气说了一个小时。沃森说,在他看 来,日本人比任何民族都狡猾和伪善。 “决不能相信他们”,他警告说:“他们说什么 也不能相信,永远要提防他们。” “那你觉得中国人怎么样?”端纳问。 沃森回答:“中国人也是一团糟,这个民族久经 岁月洗礼,富有智慧,但从来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 能。他们纵情于追求财富和奢靡之中,只有自负和虚 荣心,他们已经落伍。”沃森停顿一下,接着说:“ 但他们又像一座沉睡的活火山,潜藏着一股力量,它 漠然兀立在那里,让人捉摸不透,让人生气,又让人 着迷。” 他饮尽最后一口茶,又往下说:“必须有人给予 他们刺激和启发,告诉他们哪是顺风,哪是逆风。” 他们回到《每日电讯报》编辑部,应端纳之请, 沃森写了一篇文章,以“太平洋霸权”为标题刊出, 内容主要是揭露日本人的野心,指出他们正在走上军 国主义的道路。 大约过了两个星期,端纳受聘为墨尔本《观察家 报》的政论版撰述委员,薪水优厚。但接任新职才两 星期,却收到香港来的一封电报,请他出任香港一家 有名的晚报的副主笔,这封电报还注明,请在墨尔本 中华航运公司接洽船票和旅费。 用枪炮谈外交 端纳拿着电报,将信将疑前往航运公司的办事处 询问,一位职员向他保证确有其事,并问他准备何时 启程。端纳回到柯林斯大街走入《观察家报》,就直 接走到该报主笔的办公桌前。 “我想前往中国。”他说。 “这是不是有点突然,端纳先生?”那位主笔抬 起头来,满脸的惊讶:“你对中国了解多少?这里才 是你的真正用武之地。” “我要去闯一闯。”端纳说。 1903年5月,端纳从墨尔本乘船出发,真的来到 香港。 里德转回去审阅正在编排的新闻稿:“端纳先生 ,这些是伦敦发来的截稿后电讯,请你看看并加上标 题。”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