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名人(上下)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炎、黄二帝在华夏文明进程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随着时空的流转,尤其到近代,这一概念已成为构建中华 民族凝聚力的文化符号。如果沿着历史的演进轨迹去考察 炎、黄二帝的文化遗迹,会发现山西、陕西、河南等地都 有分布,尤其与炎帝相关的文化遗迹和传说更是如此。那 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古往今来,人们为何都对 炎帝如此推崇?山西有关炎帝的文化状况如何?等等,回答 这一系列的问题,还得从有关炎帝的传说和文化遗存说起 。 扑朔迷离的身世 传说,神农炎帝,姜姓,是继伏羲之后又一位对中华 文明的奠基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传奇人物。他的母亲为女登 ,为少典妃。因神农氏以火得王,故称炎帝、赤帝或烈(厉 )山氏。由于大部分文献都说炎帝为其母“感神龙而生”, 所以其所处的时代应当为原始社会末期,也就是新石器时 代的中晚期,即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 人们常说“神农炎帝”,然而其中“神农”和“炎帝 ”究竟是两个不同的人,还是同一个人的不同称谓?关于这 一问题,学界争论已久,至今没有定论。因此,在没有确 切科学依据的情况下,我们也只能根据历代相关著述和研 究者的主流认识,将“神农”和“炎帝”当作同一个人去 看待。但可以肯定的是,炎帝本身最初应该指的就是新石 器时代某个氏族的首领,是一个个体。后来,随着人口的 增加,炎帝可能就从一个具体的人,渐渐演变成了某个氏 族或者部落首领的代称,进而演变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 炎帝最初出于何地,这也是学界一大公案,说法多样 ,不相统一,除了山西说、陕西说外,还有湖北、湖南、 河南及河北等说法。但这些不同的说法有一个共同点,那 就是其主要依据均来源于文献史籍中与炎帝相关的古地名 ,因为这些古地名刚好能与现今各自行政区划内的地名相 对应。但如果我们单纯以此为据就加以定论,未免太过于 草率,也不具有说服力,更不符合史实。根据现有的资料 看,我国黄河流域的氏族制度形成较早、发展较快,炎帝 族或部落就是主要代表。据说,其出于姜水,故以姜为姓 ,以渭河流域和黄河中游为最初活动范围。《补史记·三 皇本纪》中说:“炎帝神农氏初都栋,后居曲阜。”换句 话说,这个姜姓氏族或部落是沿着渭河和黄河向东发展, 即由陕西向东沿渭河而下,经黄河南岸过伊河、洛河,进 入华北平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进而到达今山东曲阜地区 ,随后又进入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等地。当然这一迁 徙不仅仅指炎帝族本身的迁移和繁衍,还包括炎帝后裔及 其文化的散布和传播。如果从氏族的分流与迁徙这一角度 分析,炎帝“一人多地”现象就很容易理解了。但不管怎 么说,历史的真相还需要更多的考古学等科学依据来揭露 。 那么,炎帝与山西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在山西,炎帝 文化主要分布在晋东南上党地区。上党为先秦古郡,历史 上其辖区范围不仅包括今长治、晋城两地,同时还包括河 北与河南的部分地区,属于神农文化的密集区。远古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