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20.00
折扣价: 12.80
折扣购买: 墨子/中华经典藏书
ISBN: 9787101113631
李小龙,中国古典文献专业博士毕业,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导。长期从事明清文学和文献研究,发表相关论文多篇,并在中华书局出版校注本《墨子》和《武林旧事》《夜航船》(中华经典普及文库版)等古籍整理著作。
“亲士”就是说要重视人才,这其实与墨子“尚贤”的主张相一致,即认为一个国家兴盛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任用贤才。《墨子》一书以此为开首第一篇,可见其重视程度,也无疑表现出墨子宏通长远的战略眼光。 文章首先把贤士的作用提到一个极高的位置,然后通过晋文公、齐桓公与越王勾践的例子以及夏桀与商纣的反例来证明用贤的重要。接下来,作者指出,国君要用贤,一定要律己严而待人宽,这样才会有更多的贤人为国所用。此外,作者还极为深刻地指出,士因其能力突出而遭杀身之祸的事例太多了,所以警诫帝王一定要善待贤士,凡是人才,都有一定的个性,难于驾驭,但正因如此,帝王才更要尊重他们,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帝王的大业。 全文说理层层深入,几次变换角度,让人觉得似乎作者已经离开了中心,甚至有人怀疑“今有五锥”一段不是墨子原文,其实,如果扣紧“亲士”的主题去理解,就会发现其文章的理路血脉贯通。 入国而不存其士1,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2,桓公去国而霸诸侯3,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4,而尚摄中国之贤君5。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6。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注释】 (1)存:恤问,即关心的意思。 (2)文公:指晋文公重耳,他曾被迫流亡于外十九年,后来回国即位。他在位期间,重用贤才,终于使晋国强大起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3)桓公:指齐桓公,他的哥哥齐襄公昏庸无道,他被迫出奔莒国,襄公死后他被迎回即位。此后他重用管仲,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4)勾践:越国国君,曾被吴王夫差打败,于是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终于在范蠡与文种等贤臣的帮助下消灭吴国,报仇雪恨,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5)摄:通“慑”。 (6)而:那,那个。 【译文】 治理国家却不关心那里的贤士,就会有亡国的危险。见到贤人却不马上任用,他们就会怠慢君主。没有比任用贤士更急迫的事了,如果没有贤士也就没人谋划国家大事。怠慢贤士、轻视人才,而能使国家长治久安,是从来没有过的。从前,晋文公被迫出逃却能够匡正天下,齐桓公流亡国外却能称霸诸侯,越王勾践遭受到败于吴王的耻辱,却还能威慑中原各国的贤君。这三个人能成功扬名于天下,都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国家能够忍受极大的屈辱。所以说,最好是不失败,其次则是败了却还有办法成功,这才叫善于用人。 吾闻之曰: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1,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 【注释】 (1)内:当作“”,即“退”的意思。 【译文】 我听说:不是没有安定的住处,而是我的心不安定;不是没有足够的财物,而是我的心不满足。所以君子严于律己宽于待人,而平庸的人却宽于待己而严于律人。君子对于进取的士人,能够不挫败他的志向,而对于退隐的士人,也要体察他的苦衷,即使贤士中杂有平庸的人,也并无怨悔之心,这是他有自信的缘故。所以,即使做很困难的事,也一定能够达到目的,没听说过想达到自己的愿望,而能回避困难的。 为适应时代、市场及广大读者的需求,经过认真调研,中华书局决定推出升级版,从原来的50种调整为60种,其中增补的新书都是堪称经典的名著,其中既有深受读者喜爱的经典名著,也有适合广大师生教学阅读的重要作品。相信书店、读者会更加喜欢升级版的“中华经典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