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好的孤独+好的爱情(共2册)

陈果好的孤独+好的爱情(共2册)
作者: 陈果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75.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陈果好的孤独+好的爱情(共2册)
ISBN: 9787559401007

作者简介

陈果,1981年生于上海。 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现任复旦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在学生中拥有极高人气,被称为“麻辣教师”,她的课也被学生评为“我最喜爱的复旦课程”。 2010年,她的课堂视频被学生上传到网络,迅速传播开来,广受好评。

内容简介

真诚,才显真爱 人与人之间能够长久交往的基础,要么是利益, 要么是真诚,但最终能持久的,只有真诚。利益的纠 结使人们陷入怀疑和被怀疑,而真诚的交往则教会了 人们什么是信任和被信任,前者有助于我们在斗智斗 勇中赢得胜利,后者则使得我们内心安然而终身幸福 。 有没有“善意”的谎言? 真诚像早晨的阳光,透过树叶间隙优雅地洒在草 地上,既光彩斑斓,同时也照出暗处的冷峻,那是一 种真实之美。很多人常习惯于“报喜不报忧”,就如 同大学生投父母之所好,在跟父母电话沟通时往往会 轻描淡写地略过某一次不如人意的考试结果、失败经 历,或者刻意掩饰失恋阶段的悲痛欲绝、意志消沉, 或者将自我最深沉的痛苦、最纠缠的烦恼、最真实的 情感、最炙热的梦想紧紧地锁在内心最深处,宁可长 期自我压抑也绝不和父母坦承,以免父母无法理解却 为此忧心忡忡。 对一个人毫无保留地诚实与对一个人有所选择地 隐瞒,哪个更好?如果“真诚”必须意味着“真”, 意味着“诚实”不“说谎”,那么我们又该怎么解释 “善意”的谎言?即使没有亲身经历过,也不难设想 ,面对一个天真的病孩,我们的内心往往自然而然会 倾向于选择某些事实的回避、一定程度的“不真”。 我们清醒地知道我们在说谎,可奇怪的是,尽管平时 我们厌恶甚至憎恨谎言,但在当时却唯有这样的谎言 方能令我们心安。我们称之为“善意”的谎言,因为 说谎非我所愿,只是源于内心的“不忍”;我们以为 是“善意”使我们舍弃了“真”,以此成全了“诚” 。其实,唯有尊重“真”才能通达“诚”,唯有“真 诚”合力才能成全“善意”。 我不能确定大多数父母的想法。我所知道的是, 对我来说,父母因为我而失望或焦虑是我最不愿意看 到的,所以我自己也曾是这样一个“报喜不报忧”的 “好孩子”,直到某一次跟母亲谈到这些,她说:“ 作为你最亲密的人,我最想了解的是你的真实情况, 包括你的痛苦与烦恼。我也会跟着痛苦和烦恼,但是 我仍然希望你实话告诉我,而不要骗我,我不想从别 人那里知道,或者完全不知道。也许我帮不上忙,但 是我希望与你分担。” 当我们自以为在用“善意的谎言”保护他人免受 伤害时,他人受到的最大伤害恰恰来自于我们借“善 意”之名“不诚实”和“不信任”。换言之,我们能 欺骗的往往是信任我们的人,而信任我们的人最不能 承受的就是我们欺骗他们。我们最想要保护和抚慰的 是我们真诚爱着的人,于是我们为他们戴上了精心绘 制的微笑面具,而真诚爱着我们的人却只是要我们摘 下面具,以真面目示之,即使面具背后是一张愁眉不 展的脸。 “自欺”源于人性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