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艺生舞蹈文选(全十卷)(北京舞蹈学院70周年校庆系列丛书)

吕艺生舞蹈文选(全十卷)(北京舞蹈学院70周年校庆系列丛书)
作者: 吕艺生|
出版社: 文化艺术
原售价: 998.00
折扣价: 568.90
折扣购买: 吕艺生舞蹈文选(全十卷)(北京舞蹈学院70周年校庆系列丛书)
ISBN: 9787503976414

作者简介

吕艺生,著名舞蹈家、美学家、教育家,北京舞蹈学院、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舞蹈学院前院长,亦是广场晚会开创者,我国首个国际标准舞专业、音乐剧专业创办者,“素质教育舞蹈/素质教育与舞蹈美育研究成果丛书课程”开创者,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主要成就:1957年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表演双人舞《牧笛》获银质奖章。曾编导的活动及晚会有:1993年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爱我中华》、1994年洛阳第十三届牡丹花会开幕式《牡丹颂》、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文艺表演《NGO在北京》、1995年20世纪世界华人舞蹈经典作品展演开幕式、1997年首都各界庆祝香港回归文艺表演《欢庆香港回归》、1997年郑州国际武术节闭幕式杂技晚会《太阳正在升起》、上海国际广播音乐节开幕式晚会《新世纪序曲》、1998年《欢庆香港回归》(获“五个_工程”奖)、1999年全国第六次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锦绣中华》、1999年澳门各界欢庆回归和特区政府成立《濠江欢歌》、2001年第十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及宁波国际服装节开幕式《启航》等。 主要论著:《舞蹈小辞典》(1980)、《社会学百科辞典·艺术社会学》(主编并撰稿)、《舞论》(1990)、《舞蹈教育学》(1995、2002)、《舞蹈大辞典》(1995,主编并部分撰稿)、《舞蹈学导论》(2003)、《艺术管理学》(2004)、《晚会编导艺术》(2004)、《舞蹈学基础》(2007)、《舞蹈学研究》(2008)、《舞蹈美学》(2010)、《坚守与跨越》(2013)、《素质教育舞蹈/素质教育与舞蹈美育研究成果丛书》《素质教育舞蹈/素质教育与舞蹈美育研究成果丛书文集》《舞蹈:作为艺术教育》(2014)等。 主要奖项:《舞蹈教育学》获国家级优秀教材二等奖,《爱我中华》获“五个工程”奖,《舞蹈学学科建设》获北京市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论文《特色:民办艺术教育的生命线》获2008年全国经济发展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2009年度社会科学成果特等奖,《艺术教育的严峻课题》获2010年全国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一等奖,《舞蹈美学》获2012年中国文联第八届文艺批评奖理论著作奖一等奖。2014年获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终身成就奖。

内容简介

书籍目录

书 目

第一卷 舞论

第二卷 舞蹈教育学(修订本)

第三卷 舞蹈学导论

第四卷 不二:吕艺生从艺60

第五卷 舞蹈美学

第六卷 舞蹈编导的坚守与跨越

第七卷 中国古典舞美学原理求索

第八卷 舞者的智慧:意会思维研究

第九卷 舞蹈文化面面观:吕艺生从艺70

第十卷 在美育的天空下

总目录

第一卷 舞论

001舞蹈理论

003从“一”的羁绊中解脱出来

——百花齐放琐谈

010方法论的思考

020 80年代:舞蹈本体意识的苏醒

028用接受美学研究舞蹈观众

034全国舞蹈创作会议启示录二则

038中国民族舞剧的历史走向

045在探索中前行

050读舞蹈史所想到的

057中国舞的新起点

059编导与表演之间的差距

062 34 ∶ 4的深思

066谈贾作光的表演艺术

077舞蹈表演中的反馈原理

077舞蹈表演中的反馈原理

087古典舞的审美价值

096发自民间的报告

100民间舞青春常在

107广场民间舞的美学特征

114民间舞在现代社会中

——从逻辑界定看民间舞的现代发展趋向

123关于东北秧歌的族属问题

132忖度花鼓灯的魅力

138自是花中第一流

——龙潭花会观后

141为民间舞鼓与吹

——首届中国沈阳秧歌节观后

144《舞蹈》专栏作家

155舞蹈教育·舞蹈教学

157舞蹈教育十年概观

167舞蹈教学的时代迁化

173改革中的舞蹈教育

184谈两种舞蹈教育制度

194建立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199提高剧目教学质量.培养优秀舞蹈人才

——在中国舞教学剧目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

205面向舞界未来

208漫谈舞院的学术建设

216“学院派”诠释

224缪斯的微笑

——关于舞院创作的对话录

231《乡舞乡情》诞生前后

236创建中国舞蹈教学体系

243口传身授:舞蹈教学的重要方法

248谈舞蹈大学生的成才

——在一次开学式上的讲话

255艺术人才·艺术管理

257简论双向人才类型

262舞蹈家:智能结构的选择

——同友人对话录

268文艺领导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276艺术体制改革呼唤着艺术管理人才

279舞蹈教师的素质修养

289让现代科学管理之风吹进校园

294艺术与管理

319舞蹈评论·舞蹈考察

321这里已是绿洲

325让民间歌舞之花开得更美

——从《黑龙江好地方》谈起

328赞《节日的金钹》

330赫哲族舞蹈初探

343舞蹈专场散议

345典雅纯正.朴实抒情

——看辽宁芭蕾舞团演出《天鹅湖》

347喜看舞剧《珍珠湖》

349东非歌舞寄深情

——坦桑尼亚国家文化艺术团演出观后

351动人的舞蹈交响

——看舞蹈新作《黄河》

354久违了!东方歌舞

357《海外风情》的启示

360土耳其舞蹈考察片段

362访土日记三则

367后.记

第二卷 舞蹈教育学(修订本)

第一部分.原理篇

003第一章.舞蹈教育的基本概念

003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

015第二节 什么是舞蹈教育

022第二章 舞蹈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022第一节 舞蹈教育的产生

029第二节 舞蹈教育的发展

040第三节 当代舞蹈教育模式

053第三章.舞蹈教育在审美教育中

053第一节 舞蹈教育是一种智能教育

063第二节 舞蹈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

071第三节 舞蹈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

084第四章 舞蹈教育的两种类型

084第一节 早期专业型舞蹈教育

090第二节 普及型舞蹈教育

097第三节 两种教育的结合

101第五章 舞蹈教育目的

101第一节 什么是教育目的

104第二节 我国舞蹈教育目的

115第三节 两种类型的培养方向

120第六章 舞蹈教育对身心发展的影响

120第一节 舞蹈学生身心发展的基因

128第二节 舞蹈教育身心的失衡

132第三节 解决身心失衡的对策

139第四节 专业舞蹈学生心理发展及其教育

第二部分.教学篇

149第七章 舞蹈教育标准与培养方案

149第一节 什么是舞蹈教育标准

152第二节 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

157第三节.中国义务教育舞蹈课程标准

170第四节 专业舞蹈教育培养方案

186第八章 舞蹈课程设置与教材

186第一节 专业舞蹈院校课程设置

196第二节 舞蹈教材的来源

207第九章 舞蹈教学过程与组织

207第一节 舞蹈教学过程

212第二节 获得舞蹈技能的必经之路

218第三节 舞蹈教学过程的特点

222第四节 舞蹈教学过程的原则

228第十章 舞蹈教学方法

228第一节 舞蹈共性教学方法

246第二节 素质教育舞蹈教学法

258第三节 舞蹈学习法

266第十一章 舞蹈教师

266第一节 舞蹈教师的地位

273第二节 舞蹈教师素质和修养

287第十二章 舞蹈教育评价

287第一节 教育评价理念

296第二节 舞蹈教育评价种类

303第三节 舞蹈教育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第三部分.教育篇

311第十三章 舞蹈教育观

311第一节 教育观念的转变

323第二节 身心一元论舞蹈教育观

339第十四章 直接与间接道德教育

339第一节 直接道德教育

344第二节 间接道德教育

350第三节 间接道德教育与舞蹈教育

第三卷 舞蹈学导论

001绪论.一种引动社会震荡的文化现象

011第一章.不同视阈的舞蹈

013穿梭于时空中

018生命情调

022情感性视角

026流动的雕塑

029身体的礼仪

033两种综合

039第二章.舞蹈本质的追索

041本质特征之争

046再现与表现的对峙

055意识真空的动作流

064进入本体的切入口

075第三章.舞蹈作为一个系统

077科研的前提与系统的重合性

080系统中的舞蹈与舞蹈中的系统

085舞蹈系统的划分

093舞蹈在社会系统中

109第四章.舞蹈邻界的模糊地带

111舞蹈与音乐

124舞蹈与杂技

131舞蹈与戏剧

136舞蹈与美术

145第五章.舞蹈艺术门类与形态

147民间舞——一切舞蹈之母

158芭蕾舞——礼仪的流变

163古典舞——现代人的称谓

171现代舞——在品类与现象之间

180亚舞蹈与新品种

184综合性未来预测

193第六章.动作与语言

195内涵价值的超越

200舞蹈动作的生成与构筑

209时空中的“力”

222动作中的“情”

229第七章.舞蹈本体论

231本体论与舞蹈学

235舞蹈形式的意味

244舞蹈动作的阴阳辩证

248在是与似之间

259第八章.传承与创造

261酋长、巫与舞蹈教师

271教材与教学理论

277编导与创作

282舞蹈审美幕后操纵者

291第九章.历史的告诫

293遥远的回响

302中心与边缘的游弋

317舞史巨轮怎样转动

339原生态及其变异

347第十章.特殊的载体

349表演的中心地位

359技术与艺术

369舞在“醉”中

375情感定位

383第十一章.舞蹈与科学

385说舞

396舞蹈与科学之间

408 D·T·V

415告慰毕加索

第四卷 不二——吕艺生从艺 60年

001言传意会

003论吴晓邦先生的舞蹈教育思想

013简论吴晓邦舞蹈本体观

024吴晓邦舞蹈学研究的时代意义

031论贾作光的舞蹈艺术思想

046贾作光舞蹈研讨会随想

050试论中国古典舞的审美蜕变

——兼评“古典舞身韵”

056现代舞的特征是没有特征

061真:舞蹈的呼唤

067舞蹈啊,魂兮归来!

070斯特拉文斯基与现代芭蕾

074论舞蹈诗

086九十年代:舞蹈本体意识的认同

——第四届全国舞蹈(独双三)比赛观后

093历史节点上的中国舞蹈

——第六届全国舞蹈比赛观后

099舞蹈审美民主化的忖度

105舞蹈:步履维艰的复兴

——2005年舞蹈发展概观

110舞蹈学科建设对话录

119对民间舞的重新解读

——巴西桑巴舞考察启示

129舞蹈重返大众视野的时代意义

135创意:成功的第一步

——大型晚会创作谈

151中国当代舞剧的思虑

——2009年 7月 16日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讨会发言稿

159教坊絮语

16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69不惑之年寄语

——庆祝北京舞蹈学院建院四十周年

172走向成年

——写在北京舞蹈学院建院四十周年

175从中外舞蹈教育比较看我国舞蹈教育教学改革

187舞蹈教育与 EQ理论

196新世纪舞蹈教育前瞻

209舞蹈教育规范论

221高职高专舞蹈教育实施“有教无类”的必然性

239永远的祝福

——贺舞院 55年华诞

243舞光四射

245“四季”的启示与中国音乐剧的发展

257梦想成真

——给音乐剧系的一封信

259百老汇印象

274舞蹈家与音乐剧

284音乐剧问题二则

287“桃李杯”的回顾与展望

296“桃李杯”赛后的思索

301五届“桃”赛散记 309重振雄风的集体舞创作

——“桃李杯”舞蹈比赛一大视点

314艺术教育的硕果

——从“龙魂”的成功上演说起

319第六届“桃”赛舞目创作新趋势

——“桃李杯”赛后评述

326亟待强化的剧(节)目建设

——从“桃李杯”舞蹈比赛谈起

332从偶像谈起

334终生难忘的好搭档——魏德俊 339感激协会的哺育 343“桃李杯”面临的新挑战

——写在第 9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之后

349纸上谈舞

351为中国人鼓掌

——三看《薪传》

355卓玛的审美定位

359超越国界的沟通

362中国古典舞闯入美国主流社会

369艺术与旅游碰撞的火花

——有感于广州“世界大观”《战王与女神》

377王玫们的几何学

384亚洲舞蹈一瞥

——韩国国际舞蹈节印象

389为舞编新生代鼓与呼

398世纪红星这样闪烁

——看舞剧《闪闪的红星》想到的

408壮哉“红旗颂”

413杨丽萍:回归原点

——看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

416共舞龙凤韵

——贺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古典舞精选演出成功

420真情最动人

——写在全国第三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之前

423新人辈出,新作喜人

——第三届华北五省市(区)舞蹈比赛综述

429赤膊上阵

431谈大型文体表演“爱我中华”的创作

443“京都伊人”的创意

446关于音乐剧的访谈

462铁窗歌手

506水沫浪花

——林巧稚的故事

517钢琴的故事

529马约翰外传

545序跋小集

547祝贺与期盼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组合编排法》序

551《新世纪中国舞蹈文化的流变》序

554从舞者到学者

——《东方舞苑纵览》序

556《唐满城舞蹈文集》序

561《中国舞分级考试教材》序

563《舞蹈训练学》序

567幕后英雄的业绩

——《舞蹈服装设计教程》跋

570《舞蹈艺术人才一般性综合知识 2000问》前言

572《音乐剧的文硕视野》序

574《学校审美教育课程》序

576兼谈“审美区隔”或许是良方

——《首都舞苑》刊首语

578《幼儿舞蹈训练与幼儿舞蹈创编》序

581《国标舞论文集》序

583定格中的舞

——《桃李无言——于大雪写真桃李杯》作品

587《社会舞蹈教育系 20年画册》前言

589附庸风雅

591蝶恋花·鼓浪屿抒怀

592回赵兄小令

593七律·中秋

594如梦令·夜来雨骤风吼

595卜算子·三角梅

596生查子·别情

597虞美人·落窗凭栏

598云山雾罩

——访马来西亚云顶

599七绝·飘过大西洋

600亚马孙河畅游(二首)

601喜观桑巴舞

602观巴西大瀑布

603七律·感怀 CCTV电视舞蹈大赛

604重阳

——和关汉卿重阳送国政兄

605和十六字令·元旦

606游泰宁(三首)

第五卷 舞蹈美学

001绪论.舞蹈美学的姗姗来迟

003一、从黑格尔不论舞蹈说起

012二、舞蹈为何遭遇误解最多

018三、唤起舞蹈基因

第一编.舞蹈美的本质论

027第一章.何为舞蹈美学 027一、美学的由来 032二、学科概念的舞蹈美学 040三、舞蹈美学的逻辑起点

057第二章.舞蹈美及其本质特征 057一、舞蹈的主体性特征 066二、舞蹈的动态性特征 074三、舞蹈的表现性特征080四、舞蹈的模仿性特征

086第三章.怎样认识舞蹈美 086一、舞蹈美的判断 093二、舞蹈美在人体自身 114三、舞蹈美的构成要素

第二编.舞蹈本体论

135第四章.原始舞蹈 135一、舞蹈与意识 158二、古人的形式创造

168第五章.模仿与表现 168一、模仿论 197二、表现论

212第六章.中西分手与会合 212一、舞蹈形式的二律背反

228二、中西方的会合

235第七章.舞蹈的自治与不纯 235一、舞蹈综合性 248二、舞蹈的自律性 260三、舞蹈本体扫描

268第八章.边缘地带 268一、生活与艺术之间 289二、舞蹈与舞蹈之间 297三、传统与现代之间

第三编.舞蹈审美论

315第九章.舞蹈审美心理 315一、直觉与意识 325二、情感迁移 334三、格式塔——完形 343四、精神分析学说353五、舞蹈审美关系

361第十章.舞蹈审美创造 361一、艺术想象 379二、舞蹈的构成 390三、舞蹈语言体系 412四、舞蹈艺术风格

426第十一章.舞蹈审美形态 426一、优美与崇高 435二、壮美与悲壮 441三、幽默与喜剧

451第十二章.舞蹈审美教育 451一、舞蹈审美教育的来龙去脉 465二、舞蹈的美育意义 480三、舞蹈美育途径

487参考文献

第六卷 舞蹈编导的坚守与跨越

001导言:放眼世界舞坛

上篇.舞蹈编导历程

015第一章.舞蹈编导史迹寻踪 017第一节.舞蹈编导的诞生 028第二节.由来已久的纷争 039第三节.历史的长河

047第二章.西方:从模仿论到表现主义 049第一节.与东方分道扬镳 057第二节.诺维尔的悲喜剧 060第三节.现代舞与表现主义

069第三章.中国:从写意到现实主义 071第一节.千年的坚守 084第二节.中国古代表现性理论 095第三节.革命:迎来了现实主义

中篇.外国舞蹈编导理论

103第四章.105第一节.114第二节.122第三节.136第四节.

153第五章.155第一节.159第二节.180第三节.

191第六章.193第一节.208第二节.欧亚舞蹈编导理论 舞蹈新纪元 表现主义的兴起 欧洲的扩展 亚洲的扩展 美国舞蹈编导理论 现代舞的时代精神 编导理论基础 新古典主义 苏联编导经验 戏剧芭蕾 交响芭蕾218第三节.舞蹈创作

223第七章.在后现代语境下 225第一节.从唯动作到非舞蹈 247第二节.舞蹈剧场

下篇.当代中国舞风

261第八章.当代中国舞风的形成 263第一节.中国舞风的文化背景 282第二节.中国舞风的艺术特色

295第九章.中国现实主义舞蹈编导谱系 297第一节.传统现实主义 317第二节.新现实主义(一) 332第三节.新现实主义(二)

341第十章.中国践行表现主义 343第一节.表现主义的复生353第二节.践行表现主义 35 第三节.表现主义理论的新生

373第十一章.个性编导的突起 375第一节.388第二节.405第三节.415第四节.个性化编导实例 另世写传奇 只说自己话的编导 形而上者谓之道

425第十二章.海峡两岸暨香港的后现代 427第一节.登陆于海峡东岸 432第二节.震荡于珠江三角洲 442第三节.无界——起舞于动荡世界

457参考文献

第七卷 中国古典舞美学原理求索

上篇.古典舞美学之源

003导语 古典舞美学根之所在

009第一章 古舞史迹寻踪 009一、远古流变 016二、秦汉遗踪 026三、唐宋的巅峰

039第二章 古舞学理寻踪 039一、古舞哲学之根 046二、古舞礼乐之源 055三、古舞中和之美

中篇.古典舞美学之理法

067导语 古典舞核心观念

073第三章 阴阳之道(一) 073一、一阴一阳之谓道 083二、虚实相生

091第四章 阴阳之道(二) 091一、神形兼备 101二、刚柔相济

108第五章 宣情尽意 108一、舞以宣情 116二、舞以尽意

126第六章 气韵生动 126一、天地之气 138二、生命体验144第七章 时空灵动 144一、六合空间 151二、时空交错 158三、线性运动

165第八章 合和整体 165一、起于心发于腰 173二、牵一发而动全身

下篇.古典舞审美之品鉴

181导语 古典舞审美定位

184第九章 古典舞审美范畴 184一、宁静美 190二、流动美 194三、对应美 198四、意境美

204第十章 古典舞之品鉴 204一、品味与品位 208二、心领神会 214三、审美境界

220参考文献

第八卷 舞者的智慧:意会思维研究

001第一章.破思维学之门而入 003舞蹈的大行其道 005舞蹈思维出场 009思维学两个视角 014顿悟思维与意会

019第二章.舞者怎样思维 021福金悟到了什么 024“疯人”尼金斯基027巨匠玛莎 030男吴女戴 033动作思维质疑 036岳母难题

041第三章.意会与言传 043意会而不言传 048上等经 050寓言与譬喻 055无言中独会 058跨越性意会 063墙内开花墙外香

067第四章.舞者的妙悟 069舞者的醉境 072舞蹈家的寓言 074贾作光之于大雁 077杨丽萍之于孔雀 080白淑湘之于天鹅 084陈爱莲之于鱼蛇085刘震、武巍峰之于轻风

091第五章.谁发现了“范儿” 093波尚与五个脚位 095诺维尔的功在何处 096瓦冈诺娃与塔里奥尼 098燕子穿林 102神韵是个问题 105汉唐何以成派 107扭断腰 111稳沉抻和沉香

115第六章.在舞蹈与教育中发现 117跨界并非新鲜事 119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 124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 128舞蹈教育≠教育舞蹈 132原是复合型思维

137第七章.舞蹈作品背后 139经典的见证 141编导自信何来 143反向交替 145非主流现象的迷惑 147善思:恐怖的皮娜·鲍什 152王玫的雷区 161万素的风格

165第八章.创造性何来 167模仿中的意会 170无师自通 172理论的迟钝与创新 175骑着光束驰骋 179构想合成 181无中生有

187第九章.从感觉到知觉 189感觉与感觉器官 192投影·忆块·思块194脑语与即兴舞蹈 200非语言的知觉 205动觉 210意与象

213第十章.欣赏者意会 215惊人的同步意会 217评委的滞后 220直白不受待见 223无标题音乐 226小夜曲 229美育的本意

233第十一章.相关理论 235戴斯蒙:动作研究 241尼采:艺术的形而上 246阿恩海姆:视觉思维 248加德纳:身体智能 250东尼和巴利:思维导图

255第十二章.意会:何止舞蹈 257先天性意会 261非标准答案 263诗与舞 267普遍的思维现象 268意会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269第十三章.思维的训练 271思维能训练吗? 275提问艺术 279思考中学会思考 282做一个批判者 285给意会思维一席之地

286参考文献

第九卷 舞蹈文化面面观:吕艺生从艺 70年

001来自大森林的我

003我愿相约在百年

——在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上的感言

005在伊春的日子

014我从大森林走来

——答屈红梅问

046历史的见证(一)

——刘青弋访谈记

060历史的见证(二)

——我与《舞蹈》

066追随戴先生的舞步

——在戴爱莲 100周年诞辰座谈会上的发言

069当代中国舞风

071当代中国舞风解析

093在多元时代创造中国新舞风

——答《中国艺术报》记者问

103张继钢舞作在总政舞蹈创作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123舞蹈创作的时代考量

——2013年 7月 26日学术委员会发言整理

136舞蹈文化面面观

146有深远意义的跨越

——伦敦“跨艺·舞动无界”有感

149中国舞蹈的后现代问题

165奇人奇书

——《舞蹈调度的王玫研究》序

169怎样读懂王玫

——《传统舞蹈的现代性编创》序

176为“身心一元”论点赞

——为万素第三本书作序

183世界舞蹈趣谈

187有种美叫崇高

——看舞蹈诗剧《天边的红云》

190中国舞剧的思虑

198舞蹈文化命题下的文化自觉

——为上戏《当代舞蹈艺术研究》而作

208漫话史晶歆的追索精神

214为舞蹈起个好名儿

221舞蹈在美学中

223舞蹈美学的逻辑起点

229奠定舞蹈基础理论支点

236舞蹈走进美学殿堂

——第 18届世界美学大会

244交汇状态下的中西方舞蹈文化交流

——在北京舞蹈学院建院 60周年中外舞蹈院校校长论坛上的发言

252中西方舞蹈方位观初探

263艺术与审美 MOOCs之舞蹈

281中国舞蹈的自信

283为中华民族复兴而舞

——在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启动会上的发言

290直面中国古典舞危机

——写于北京舞蹈学院建校 60年

300中国古典舞“名”“实”之思

——据“中国古典舞‘名实之辨’”博士论坛总结发言整理

307中国古典舞之门需中国美学开启

316读《庄子》有啥用?

——在市级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讲稿

324世纪之交的中国古典舞

337古代舞的一点思考

——在《中和大雅》研讨会上的发言

341书报阅读笔记八则

352《扇舞丹青》再赏析

356答民间舞系问

361民间舞发展史三则

365城市民间舞在中国

371品《沉香》之香

——兼评《傩·情》

379舞蹈诗的艺术力量

——看闽南风情舞蹈诗《沉沉的厝里情》

385舞蹈教育与教育舞蹈

387艺术院校要努力培养大艺术家

——《艺术教育》杂志记者赫爽回访录

392这是个重要课题

——《中国高等舞蹈教育发展访谈录》序

397从舞院改革看舞蹈教育的学科发展

03简谈舞蹈学院学术建设

411舞蹈美育理论源头追溯

419审美与舞蹈教育

426舞蹈教育与教育舞蹈

435素质教育舞蹈怎样走进中小学课堂

440特色 :民办艺术教育的生命线

第十卷 在美育的天空下

第一部分.论文:在美育的天空下

003艺术教育的严峻课题 003一、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004二、值得关注的国际大背景 007三、智能全面合理开发是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

010简谈新型舞蹈教育人才的培养 010一、新时代的呼唤 020二、传统舞蹈教育人才的不适应 027三、什么是新型舞蹈美育人才 039四、新型舞蹈美育人才的培养 056结论

058简述素质教育舞蹈教学法核心理念 058一、素质教育舞蹈的教育观 061二、素质教育舞蹈如何培育创造性思维 064三、学生怎样成为中心

067特色办学与有教无类 067一、民办艺术教育的生命力在于特色办学 073二、当代艺术教育的“有教无类”

082给舞蹈培训教师们的一封信

088舞蹈教育的性别误区 088一、从幼儿舞蹈引出的误区 090二、性别误区谁之过? 092三、性别问题的历史根源 093四、简短的结语

095再谈舞蹈美育的大教育观 095从大舞蹈观而来 098黎锦晖的先行 101“大教育观”邂逅“大观念” 106为什么中国音乐剧发展缓慢

第二部分.

113第一章. 素质教育舞蹈 113第一节. 什么是素质教育舞蹈 115第二节. 素质教育舞蹈即学校舞蹈 122第三节. 素质教育舞蹈的由来

128第二章. 素质教育舞蹈的国际背景 128第一节. 素质教育舞蹈与审美教育141第二节. 舞蹈美育理论溯源

148第三章. 对舞蹈的认知 148第一节. 素质教育舞蹈三大理念 154第二节. 教育对象:全体学生169第三节教育内容:素质能力.

171第四章. 教育主体:学生是中心 171第一节. 素质教育舞蹈课例设计原则174第二节主题性构思.177第三节. 目的性设定178第四节. 开放性结构

179第五章. 音乐教学法的启迪 179第一节.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 184第二节.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190第三节. 两种音乐教学法的启示

194第六章. 素质教育舞蹈教学法动作的产生194第一节.创意式发挥 197第二节. 元素与元素发展200第三节. 舞蹈要素与动作204第四节. 舞蹈技能的含义205第五节. 教学法答问

第三部分.三种课例示例

223一、素质教育舞蹈课例 223跳格 230小精灵 235有趣的绳子 239踩钢丝 243嘻哈联想 246乡愁

250二、义务教育舞蹈课例 251红色娘子军 256春天 261天鹅之死267藤 274时空游戏

280三、校园音乐剧课例 280关于“校园音乐剧” 280校园音乐剧是什么 282校园音乐剧的艺术特性 285校园音乐剧的教学方法 290奇怪的坛子 298猴子捞月亮 302什么花开最美丽 309网上白鸽 318一面国旗的故事 323卖牛 329渔夫与魔鬼 336死别

试读内容

为艺术而思(代序)

吕艺生,人如其名,为艺术而生,俨然成为他舞动一生的写照。但是与很多跳舞的人不同,他的舞台要广阔得多。从舞者到学者,从老师到院长,这位已步入耄耋之年的舞蹈艺术家,毕生还为艺术而“思”。他有舞蹈家的身姿,也有理论家的思维;他有教育家的情怀,也有管理者的胸怀。他用自己独特的舞步镌刻下探索的足迹,从各个维度亲历并见证着北京舞蹈学院的成长和中国舞蹈艺术的发展。2014 年中国舞蹈家协会颁发给他的中国舞蹈艺术“终身成就奖”可谓实至名归。

恰逢北京舞蹈学院建校 70 周年,《吕艺生舞蹈文选》得以出版。这套文选是全方位认识和了解吕艺生先生的重要维度,其间闪烁着他对舞蹈艺术敏锐的洞察力,也洋溢着对舞蹈艺术深沉而持久的热爱。让我深受触动之余,也引发很多启示。

首先是探索舞蹈离不开思考之“深”。

吕艺生的艺术轨迹是实践生发理论、理论反哺实践的生动呈现。早在上世纪 50 年代,他就以舞者的身份登上国际舞台,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中凭借双人舞《牧笛》斩获银质奖章。然而,他并未重复大多数舞者的轨迹,而是不断挑战自我,做好随时转换角色的准备。他敏于观察、勤于思考、恒于坚持,将每一次的舞蹈实践都视为探索舞蹈艺术真谛的机会,在不断的思索中逐渐升华了对舞蹈艺术的认知,使其在舞台生涯之后兼具了教育家、理论家、管理者等多重身份。

阅读吕艺生文选,可以发现字里行间是他“长袖善舞”的另一个空间—— 不是用身体,而是用思想在舞蹈。可以说,在舞者可持续、多方位发展的途径上,吕艺生做出了不一般的表率。其身份的转变是思维层面上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彰显了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回到实践循环往复的认识论层面的升华。正因如此,在他的著书立说中,涉猎甚广,命题颇多,教育、创作、舞蹈学、美学、文化、美育等等不一而足。但所有论述均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始终紧扣中国舞蹈实践,非常善于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使得他的文字言之有物,发人省思,鲜活而有生命,似入“不二”之境。

其次是建构舞蹈离不开胸怀之“宽”。

吕艺生任北京舞蹈学院院长的八九十年代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也是北舞步入高等教育初期极为重要的发展阶段。这期间他的诸多思考与实践明显在更宏观的层面关注着舞蹈教育教学和舞蹈学科专业的发展格局,不仅夯实了北舞传统核心专业的发展基础,并且拓展了面向未来的新的发展方向。时至今日,再次阅读他的文字,无不与那段历史的点点滴滴形成印证,体现着包容、开阔的胸怀。例如,中国民间舞系(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独立设置和民族舞剧系(中国古典舞)一起建构起了中国舞“两足”鼎立的重要格局;例如,现代舞进入编导系开拓了这一重要舞种在中国舞蹈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发展空间;例如,国际标准舞和音乐剧的创立超前引领并推动了极具潜力与影响力的新兴专业的发展,等等。

我自己于 1992 年进入北舞求学也受益于这段时期学院的改革理念与举措。彼时,北京舞蹈学院首次面向普通高中学生招收舞蹈史论方向的本科生,旨在解决当时舞界文化理论与专业实践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正是这一历史性的契机,让我“意外”且有幸成为北京舞蹈学院史论系

(今舞蹈学系)招收的第一批普高生之一,开启了人生全新的旅程。

温故知新,管中窥豹。从文选中我们隐约可见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浪潮中,北舞勇立潮头,纵横开拓,激励着今天的我们仍需开阔胸怀,勇于探索。

其三是发展舞蹈离不开视野之“广”。

吕艺生在舞蹈教育最重要的人才培养领域具有一种难得的“大舞蹈观”——视野所及,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并重,专业教学与普及教育兼顾,不仅具有前瞻性,而且具有实践性。早在 80 年代,他就针对专业型舞蹈教育提出了独特的“H”型舞蹈人才培养观。他认为“I”型人才只有专业的“一竖”,太过单一。“T”型人才在专业的基础上增加了宽广视野的“一横”,但是还不够。应该培养“H”型人才,不仅有专业技能和宽广视野,还应该有综合素养与双重支撑。这一观念不仅是他对舞蹈人才培养模式的敏锐思考,更是他自己一生笃行实践的积淀使然。

在吕艺生后期的文选中,素质教育舞蹈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点。他察觉到了中国审美教育缺失的问题,大力主张“舞蹈教育是一种美育”,积极推动“面向全体学生”的舞蹈教育,建立起了一整套理论与实践方法。在他 2011 年前后投身于素质教育舞蹈领域的时候,美育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到国家和大众的广泛关注。那时已是古稀之年的他,却称得上是义无反顾,倾尽心血,尽显超前的视野和强烈的使命感。再往前追溯,其实他早在 80 年代就已经意识到了舞蹈普及教育的重要性。那时北舞成立了社会舞蹈系,其人才培养就关注到了中学舞蹈教育的师资问题。“中师班”和国际标准舞、音乐剧都在社会舞蹈系得到了孕育和实验,并最终验证了吕艺生“大舞蹈观”的实践成果与现实意义。

由此可见,吕艺生自我的成长和在舞蹈艺术领域的诸多成就,都极大地得益于他的宽广视野。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他总是能向前看,往远看,看到常人视野尚未企及,更未深思的领域。

“多读、多看、多想、多写”,是吕艺生先生对自身学术成长的经验总结,更是对我们这一代人的殷切期望——每一个舞蹈人都应该有另一个心灵和思想的“舞台”。这套文选汇聚着吕老一生的心血与追求,每一页文字仿佛都在与读者进行精神的对话,让我们能够跨越年代,超越时空去汲取前人的学术精粹与思想精华,何其幸哉!

今年是北京舞蹈学院建校 70 周年,耄耋之年的吕艺生先生常常风趣地调侃自己是“80 后”。白驹过隙,在中国舞蹈事业的历史进程中, 北舞之所以能成为中国舞蹈高等教育的领航者,正是有着一大批像吕艺生这样的大师,筑就了这座舞蹈艺术殿堂最坚实的基石。他们不仅有舞动的身影,还有深刻的思考,他们不仅有高超的技艺,还有深厚的情怀。他们年华渐渐老去,却为学院留下了宝贵而永恒的艺术财富,用自己的青春换来了“舞蹈家摇篮”永葆生命活力!

北京舞蹈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2024 年 8 月

自序

在迎来北京舞蹈学院建校 70 周年之际,学校提出给我出一套选集。

这既是我的荣幸,也是学子向母校回报之机,便从已经公开出版的 20

多部书中选出 10 部,汇集成今天这套文选。

文选定名为《吕艺生舞蹈文选》,大都是关于舞蹈的文论,也有少许教材、诗词及剧本,基本上按照原书首次出版年份排序,个别的是在未列选的论文集中选出的。它们是:

《舞论》,1993 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首版。该文集汇集了我从上世纪 80 年代初到 90 年代初的文章。这是我最早的一本文集。

《舞蹈教育学》,2003 年作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中国艺术教育大系·舞蹈卷》内容之一,由上海音乐出版社首版。这是一部本科教材,本次出版是修订本。

《舞蹈学导论》,2003 年作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中国艺术教育大系·舞蹈卷》内容之一,由上海音乐出版社首版。这是我为北京舞蹈学院硕士研究生撰写的专著。

《不二——吕艺生从艺 60 年》,是我的第二本文集。它汇集了我上世纪 90 年代初到 2009 年发表的各类文章、诗词与剧本,为纪念本人从艺 60 年,2010 年由光明日报出版社首版,原名是《不二六十年:吕艺生从艺文集》。

《舞蹈美学》,2011 年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首版。

《舞蹈编导的坚守与跨越》,2013 年由上海音乐出版社首版,原名是《坚守与跨越——舞蹈编导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古典舞美学原理求索》,2018 年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首版。

《舞者的智慧:意会思维研究》,2018 年由上海音乐出版社首版。

《舞蹈文化面面观——吕艺生从艺 70 年》,我的第三本文集,汇集了我从 2009 年至 2019 年的发表的各类文章,为纪念本人从艺 70 年,2019 年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首版。

《在美育的天空下》,是从我主编的《素质教育舞蹈》《素质教育舞蹈文集》《在美育的天空下:素质教育舞蹈散论》《素质教育舞蹈课例(小学、中学)》《民众艺术——厦门演艺职业学院案例研究》五本书中, 本人撰写的有关美育方面的文论和教学法汇集而成。前两部作为教*部2011 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1JF002)结题丛书,2014 年由上海音乐出版社首版。《在美育的天空下:素质教育舞蹈散论》,2021年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首版。《素质教育舞蹈课例(小学、中学)》, 2022 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首版。《民众艺术——厦门演艺职业学院案例研究》,2011 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首版。

论出身,我是地道的舞者。1957 年在北京舞蹈学校毕业前,以表演双人舞《牧笛》获得一枚国际银质奖章为证。

论文化,我的根底很浅。参加革命时,小学五年尚未读完。文科中学课程是在北舞获得的。最高学历大专,是在黑龙江省委党校中青干部大专培训班拿到的。

但我一生不忘祖父吕晶斋在我参加工作时的嘱咐:“干啥都不能没文化。”所以我一辈子都在“补文化”。从见啥读啥到需要啥读啥,直到 87 岁的今天。自学,让我尝到了甜头。自学,才有出版这套选集的结果。自学,使我获得了和世人与后人对话的机会。

书读多了,想的就多,写的也多。近年,我虽已住进养老院,居然会常有青年学子来访,了解我的治学经验。这倒逼我做个反思。其实我的所谓“治学”说到底还是“自学”,一切都围绕着“自学”而 “治学”。

能够产生一些论著,发表了一些文章,离不开仨字:读,思,写。如若形容一下,再加个“勤”字,勤读,勤思,勤写。三者不是孤立存在, 而相联系着。也可以说边工作边读书,边读书边思索,边思索边写作。年轻时,熟悉我的人,知道那时候我被看作是孤傲清高,少言寡语。其实我不是不爱搭理人,我要抓紧一切时间“补课”,没闲工夫。读书习惯大概就是那时养成的。参加工作时,我所在的戏剧队(即演员队)既演戏,也唱歌,还要跳舞。训练课自然不少。有一门表演课,讲的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从练习注意力集中、感觉、想象等元素开始。我很奇怪,为什么要练习这些?问大人,他们对概念无兴趣, 反而奇怪地反问我:“你问这个干什么?”没想到我在新华书店读《心理学》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哦,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与心理学有关啊!

上音乐课,练识谱,学乐理,哇!原来小时候令我激动的那个扭秧歌的鼓点,就是这个 16 分音符啊! 8 分音符与 16 分音符的各种组合, 可以变换出许多花样来!于是我自然成了鼓手,于是我打竹板可与曲艺组的人相媲美!没想到,原来我的艺术天性开窍于 16 分音符。后来, 我考上了北京舞蹈学校,天天上芭蕾课、古典舞课,巴甫洛夫在《心理学》中讲的条件反射,又在这里获得意会。

读书可以回答我遇到的许多不解之谜,它总是让我独立思考别人可能不思考的问题!这就是多读促使多想;多发现工作中的问题,也促使我去读更多的书。当然,早期读书偏重的内容多与艺术实践相关,小说、散文多于理论。虽然,在读成人的评论时也发现,那些写的深刻而有见地的文章,涉及许多哲学与美学的问题。然而,哲学、美学的书太艰涩,是我难以逾越的坎。突破这道难关实际上已经是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了。那时候,我突然被调到黑龙江省文联舞蹈家协会任主席,还兼管音协。我意识到,新职意味着我的学习要转向。我的经历已经告诉我,凡要做好行政领导或行业领导,必须首先要有足够的理论水平。所谓领导,首先应当是理论的领导。为适应这一转向,我开始将自己积累的舞蹈知识编辑成我的第一本著作《舞蹈小辞典》,它实际上是在解决舞蹈的概念问题。我还编辑了一本《舞剧舞蹈(文学台本选)》。没想到,《舞蹈小辞典》居然成为北舞办大学首个本科班唯一的一本工具书。恰好,那是哲学、美学论著出版最多的年代,舞蹈界甚至也兴起了 “美学热”。然而我却发现,界内人大谈美学,实际上并不懂美学。于是我开始大补美学。逐渐地,我弄懂了美学与哲学的关系,美学即“美的艺术的哲学”,这是黑格尔告诉我的,怪不得美学有时亦称作艺术哲学。也恰好在那时,我被送入省委党校中青干部大专培训班,脱产两年学习。读哲学美学我如饥似渴,而党校关于“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现代管理课、大学语文课,也让我如鱼得水。我觉得我的学习进入最佳状态。

也就在我刚从党校毕业,开足马力要大干一场时,一纸调令将我调回母校,成为刚刚升格为高等教育的北京舞蹈学院的建设者。我又一边工作一边自补了教育学,一口气读了不下 6 本教育学的书。1989 年为舞院教育专业开了“舞蹈教育学”的课,为北大临时创办的艺术管理班开设了“艺术管理课”,在舞院被批准创建硕士点时撰写了《舞蹈学导论》,在开创艺术界大型晚会出任总导演后,撰写了《大型晚会编导艺术》。可见,我的所谓论著,一开始都与实践密不可分,都有明确的针对性。如果说我的论著与其他人的论著有什么区别,我想,它背后的实践性、针对性可能是其主要的不同。为此,我对理论上的思考,新概念没有弄懂不写;懂了不能写得深入浅出不写;人云亦云、没有独立思考不写;到近年,没有自己的概念而其概念别人不能接受也不写。

感谢母校,在我 49 岁时将我调回母校,给了我出力报恩的机会,也感谢母校在我 87 岁时给我出了这套选集。借出选集,使我对这 10 部著作有了再思考的机会,也有了纠错补漏的机会。

感谢文化艺术出版社,接受了我的选集,并在出版前,派出了那么多认真的校对者和责编,逐字逐句耐心校对,把所有引文都进行了核实,对体例规格进行了统一调整,并纠正了错字病句。

我也要感谢原来初版的那些出版社,包括上海音乐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国际图书出版社在几十年中对我学识的认可,首次出版了我那么多专著,还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政协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以及中国舞蹈家协会《舞蹈》杂志、《舞蹈论丛》、《北京舞蹈学院学报》、《云南艺术学院学报》、浙江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研究》杂志对我的文章的青睐。

我还要感谢北大彭吉象、朱孝远二位教授对我的赏识,我能够完成《舞蹈美学》和《吕艺生说舞蹈》这两部重要著作,全凭他们对我的鼓励,并给了我具体的建议,甚至帮我做了发表的策划,我才有勇气撰写成功,并公开出版甚至获奖。

我自然还要感谢本次选集编辑过程中,北京舞蹈学院科研处李卿处长和他的部下为我做的组织、联系与沟通工作,并调集与我工作关系密切的屈红梅、武艳、毛毳、靳金等老师帮我把关并直接参与审核校对工作。

此次出版选集,只用了 10 本,因各种原因其余大多当了分母。但

10 本对我来说也不是小工程,年事已高,体力、精力都较以往不及,若没有出版社的专业实力,没有相关机构的组织,没有朋友的鼎力相助, 我自己则是心有余而力已不足。

尽管如此,我仍要再许个愿:在我人生有限的时间里,争取把我自觉应该完成而尚未完成的事做完,好作为我向母校和一切帮助过我的人的最后答谢。

吕艺生 2024 年 5 月 27 日于北京昌平区

泰康之家·燕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