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布劳恩评传
作者简介
约翰内斯·魏尔博士(Johannes Weyer)于1956年出生于Idar-Oberstein,自2002年以来一直担任多特蒙德技术大学技术社会学教授,专注于人机交互和复杂系统的控制。从1984年到1999年,他在比勒费尔德大学担任助理和大学讲师,期间在班贝格和多特蒙德担任临时教授。发表了大量关于技术社会学、技术评估和空间政策的出版物。书籍包括《创造社会的技术:社交网络是技术起源的场所》(合著,柏林,1997年),“技术社会学。社会技术系统的起源、设计和控制”(《社会学基础课本》,Weinheim 2008),《复杂系统的管理:应对不透明、不确定性和混乱的概念》(与Ingo Schulz-Schaeffer一起出版,慕尼黑,2009年);《社交网络:社会科学网络研究的概念和方法》(2014年慕尼黑第3版)。
内容简介
第1章 起源与开端 早年岁月(1912-1930) 十七岁时,韦恩赫尔·冯· 布劳恩(Wernher von Braun)写过一篇题为《卢 内塔》(Lunetta)的科幻 故事,故事讲两名极地科学 家被困于永冻冰层,靠着火 箭逃出生天,被送上了人造 宇宙空间站“卢内塔”。一名 获救者这样描写这个场景: “在新的物理环境下,这里 的生活与地球上截然不同。 由于没有任何重力,房间里 也就没有所谓的地板。倒不 如说四面都是窗户,大厅里 的人……努力进行各种尝试 找到一个支撑点,才能移动 到下一个位置。”[1]空间站 指挥官向他的两位客人展示 了地球观测舱,并向他们解 释说,“这里部署了一套地 球安全系统”,正是这套系 统观测到了极地任务的失败 ,才救了他们。 布劳恩充满激情地继续 说道:“相比空间站的那些 人,我们实在是无比渺小, 微不足道。……起初,我们 还不相信,但不久之后我们 就认识到,在卢内塔空间站 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2]例如,卢内塔空间站里 有面直径350米的大镜子, 用于聚焦太阳光并影响地球 上的天气状况。在指挥官用 火箭将他的客人们送回柏林 之前,他向他们指出了太空 航行的伦理意义:“操作这 面镜子时必须承担重大的责 任,因为任何一个小小的失 误都可能引起山火爆发或其 他更严重的灾难。”[3] 这篇发表在中学校报上 的文章是韦恩赫尔·冯布劳 恩青年时期为数不多的原始 文件之一,我们可以由此勾 勒出一幅年轻中学生的形象 。首先引起注意的是文中涉 及大量的太空航行的知识, 冯·布劳恩是德国出身的美国火箭专家,二十世纪航天事业的先驱之一。曾是纳粹德国著名的V2火箭的总设计师,二战结束后,美国将他和他的设计小组带到美国。移居美国后,冯·布劳恩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空间研究开发项目的主设计师,主持设计了阿波罗4号的运载火箭土星5号。NASA用以下的话来形容冯·布劳恩:“无庸置疑的,他是史上最伟大的火箭科学家。他最大成就是在担任NASA马歇尔空间飞行中心总指挥时,主持土星5号的研发,成功地在1969年7月首次达成人类登陆月球的壮举。本书精彩叙述他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