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彩绘聊斋志异》(上下册)

《传世彩绘聊斋志异》(上下册)
作者: (清)蒲松龄|译者:许君远//南佳|绘画:(清)佚名
出版社: 华文
原售价: 320.00
折扣价: 188.80
折扣购买: 《传世彩绘聊斋志异》(上下册)
ISBN: 978750755933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我读书很慢,遇到好书好文章,总是细细咀嚼品味 ,生怕一下读完。所以遇到一部长篇,比如说二十万字 的书,学习所需的时日,说起来别人总会非常奇怪。我 对于那些一个晚上能看完几十万字小说的人,也是叹为 神速的。 《聊斋志异》这部小说,我不是一口气读完,断断 续续读了若干年。那时,我在冀中平原做农村工作,农 村书籍很缺,加上日本帝国主义的烧掠,成本成套的书 是不容易见到的。不知为了什么,我总有不少机会能在 老乡家的桌面上、窗台上,看到一两 本《聊斋》,当然很不完整,也只是限于石印本。 即使是石印本的《聊斋》吧,在农村能经常遇到, 这也并不简单。农村很少藏书之家,能买得起一部《聊 斋》,这也并非容易的事。这总是因为老一辈人在外做 些事情,或者在村里经营一种商业,才有可能储存这样 一部书。 石印本一般是八本十六卷。这家存有前几本,过些 日子,我又在别的村庄读到后几本,也许遇到的又是前 几本,当然也不肯放过,就再读一遍。这样,综错回环 ,经过若干年月,我读完了《聊斋》,其中若干篇,读 了当然不止一次。 最初,我是喜欢比较长的那些篇,比如《阿绣》《 小翠》《胭脂》《白秋练》《陈云栖》等。因为这些篇 故事较长,情意缠绵,适合青年人的口味。 书必通俗方传远。像《聊斋》这部书,以“文言” 描写人事景物,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读者面,但 是,自从它出世以来,流传竟这样广,甚至偏僻乡村也 不断有它的踪迹。这就证明:文学作品通俗不通俗,并 不仅仅限于文字,即形式,而主要是看 内容,即它所表现的,是否与广大人民心心相印, 情感相通,而为他们所喜闻乐见。 《聊斋志异》,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书。它的内容和 它的表现形式,在创作中,已经铸为一体。因此,即使 经过怎样好的“白话翻译”,也必然不能与原作比拟。 改编为剧曲,效果也是如此。可以说,“文言”这一形 式,并没有限制或损害《聊斋》的艺术价值,而它的艺 术成就,恰好是善于运用这种古老的文字形式。过去有 人谈过:《聊斋》作者,学什么像什么,学《史记》像 《史记》,学《战国策》像《战国策》,学《檀弓》像 《檀弓》。这些话,是贬低了《聊斋》作者。他并不是 模拟古人古书,他是在进行创作。他在适当的地方,即 故事情节不得不然的场所,吸取古人修词方法的精华, 使叙事行文,或人物对话,呈现光彩夺目的姿态或惊心 动魄的力量。这是水到渠成,大势所趋,是艺术的胜利 突破,是蒲松龄的创造性成果。 行文和对话的漂亮修辞,在《聊斋》一书中是屡见 不鲜的。可以说,非同凡响的修辞,是《聊斋》成功的 重大因素之一。 接受前人的遗产,蒲松龄的努力是广泛深远的。作 为《聊斋》一书的创作借鉴来说,他主要取法于唐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