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一点民俗文化常识(彩色插页版)

每天读一点民俗文化常识(彩色插页版)
作者: 编者:王颖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1.70
折扣购买: 每天读一点民俗文化常识(彩色插页版)
ISBN: 9787539983103

作者简介

王颖,女,***文学博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副教授,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理事,河南省中原周易文化研究院副秘书长,中国**文化出版社编委会常务理事、名誉副总编辑。研究文学与文化交流,已出版专著《乾隆文治与纪晓岚志怪创作》《文学现代意识的发生与冲突》《世界绘画文化》《菊与刀》等。

内容简介

第十一章 坊间传说 民间为何酝酿了诸多悠久传说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传说故事,这些传说都带有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色彩,是中国民间文艺的重要类别,也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过创造出来的。传说故事一般都是口头文学作品,*早并没有文字记载,由百姓世代口耳相传至今,这些故事多包含虚构内容,情节曲折离奇,充满幻想和神奇,讲述人类与万物之间的各种关系,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和传播。 我国的民间传说故事题材广泛,故事灵感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不限于人类生活本身,在流传至今的中国民间传说中,为了加强故事的真实性,故事的主人公一般都有名有姓,故事的发生有一个大致的时间和地点,或者与某个历史时段相契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真实感色彩。但是民间传说并不是历史,和真正的历史故事也有本质的区别。民间传说将历史事件艺术化、虚构化、夸张化、隐晦化,具有明显的主观情感印象,是历代人民群众的艺术创作和加工。 在众多民间传说中,有大量勤劳勇敢的人物形象,他们不畏惧恶劣的环境,勇于跟强权和恶势力作斗争,运用个人聪明才智追求幸福美满的生活。这些形象反映出民间百姓们的心声,彰显出人们群众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比如夸父逐*、愚公移山等传说,以虚构和夸张的艺术手法表达出劳动人民的愿望,是广大人民的智慧结晶和文化精华。 劳动人民通过传说中的人物形象来展现他们的审美和娱乐需求,以加工改造的故事情节表现历史事件,从这些民间传说中可以看到古代人民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观念的变迁,这些民间传说也是人们对于自由的追求,以及对文化的继承发展的产物。 盘古开天地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相传*初世界是一片混沌,如同一个封闭的*蛋,整个宇宙间只有盘古一人,他始终在沉睡着,就这样一直睡了几万年。 突然某天他醒过来,睁开双眼一看,周围一阵黑暗,什么也看不见。他很想伸展一下自己的四肢,但身体被混沌禁锢住。盘古顺手拿起一把板斧,站起身来,用力抡起斧子向四周的黑暗劈砍过去。 刹那间一声巨响,这个大*蛋一下子从中间裂开了,一些清而轻的东西,慢慢上升到了高处,另一些浊而重的东西下沉。从此天空的颜色好像*蛋清一样,大地的颜色像蛋黄一样。天和地从此分开,宇宙也不再是漆黑混沌一片。 盘古很担心天地重新合上,于是就站起身来,直立在天地之间,双手撑住天,双脚踩着地,不敢轻易挪动一步。随着盘古身体长高,每**的天空升高一丈,大地也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始终屹立在天地之间,不停地向上生长。不知道过了几万年,天地之间的距离不再发生变化,而且再也合不上了,盘古的身体也慢慢停止了生长。 又过了许多年,盘古感觉自己太累了,他用尽*后的一点力气睁开双眼,环顾天地之间,却没有看到任何生物,他感到很失望,长长地舒出了一口气,倒在地上再也没有站起来。 等他死了以后,四肢变成了支撑天地的四根天柱,躯干和骨头变成了五岳山峰,呼出的*后一口气变成了风和云,他的叹气声音变成了雷声。他的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他的头发和胡子变成了天上闪烁的星辰,鲜血变成了江河湖海,肌肉变成了肥沃的土壤,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花*树木,汗水变成了雨露。他用自己的身体打造了一个美丽的世界。看到这一切,盘古的精魄感觉很满意,于是他的精魄上天修炼,成为中国神话中的元始天王。 夸父逐*的传说是怎样的 夸父逐*是我国*早的神话之一,也是上古神话的典型代表之一。故事主要讲述了巨人夸父为了追赶太阳而不惜失去自己的生命。 夸父是传说中的后土的后代,是一个神话故事中的巨人,住在北方的天上,双手握着蛇,耳朵上也挂着蛇。有**和太阳打赌,太阳输了要离开天上。巨人夸父怕太阳真的离开这个世间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于是开始追赶太阳,希望太阳留下。在追赶的路上,夸父觉得口渴,路过黄河和渭河,便一口气把两条河的水都喝干了。但他还觉得渴,就往北方的大湖寻水喝,由于不停地奔跑*后渴死在半路上。太阳看到他的真诚和执着,决定留在人间,永不离去。 夸父临死时把手里的拐杖扔到地上,顿时这个拐杖变成了一片片果实累累的桃树林,给后人留下了财富,在追逐光明的时候不至于出现口渴的问题。 夸父逐*的神话故事体现了人类在崇拜英雄的时候,*重视英雄的勇气和个性,这样能够坚定人类追求幸福本身的信念,也在侧面反应了古代人民的竞争精神。 愚公移山有何寓意 王屋和太行两座大山,北邻冀州,南近黄河水,群山巍峨,山峦起伏,是一道天堑。 北山有一位老人家,年近九十被人称为愚公。在北山深处居住,要想出去到外面必须翻过两座大山。长期以来一直*到这种现状制约,每次的出入都要绕行,于是有**愚公和家人商量决定把面前的两座大山给搬走,于是便带领自己的子孙们开始了一段漫长的移山之路。 另一位叫智叟的老人,自认为很聪明,嘲笑愚公说他们自不量力,靠几个人的力量怎么可能把两座大山移开。愚公却反驳他说,自己这一辈子移不开大山,但还有子孙后代,世世代代我们总是能将大山搬走的。*后智叟无言以对。 这件事被山神听说了,被愚公和他的家人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于是山神向玉帝请示,玉帝也被这种精神所感染。于是决定派两名大力神帮助愚公一家人把大山移走,一座移到朔东,一座移到雍南。 从此,愚公的家人出行再也不*大山的阻挡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大家重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管遇到了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我们都应该相信自己可以凭借自己的毅力去征服它们。 谁是娥皇、女英 娥皇和女英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两个聪慧的女子,是尧的女儿,后人也把她们合在一起称作“皇英”。 娥皇和女英在传说中是两位极为漂亮并且十分聪明的女子,尧帝在晚年,物色了一位德才兼备的继承人舜。他对这个继承人**的满意,把帝位传给了舜,并且把自己的两个女儿也嫁给舜做妻子。 舜即位后,不负尧的信任,励精图治,使人民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他将娥皇封为后,女英封为妃,还任用禹来治理洪水,神州大地一片风调雨顺,娥皇和女英也鼎力辅佐夫君舜替天下苍生做好事。 舜帝晚期,永州九嶷山一带发生了战乱,舜想去那里体察民情,平复战乱。就和两位夫人商量,但娥皇、女英认为舜已年老体衰,争着要和舜一块前往九嶷山。舜担心山高林密,道路曲折的地形会伤害到夫人,于是偷偷带了几个随从悄悄地离去。 当娥皇、女英知道舜已经离开的消息,她们立即启程追去。一直追到了扬子江边,她们的船只遇到了大风,两人就落了难,幸好当时有一位渔夫路过,救了她们的性命,并好心把她们送上洞庭山。但还是来晚了一步,等她们赶到的时候,舜帝已经死了。 两女得知舜帝已死,伤心欲*,见舜帝埋在九嶷山之下,两人每天扶竹向九嶷山的方向泣望,把那里的竹子哭得泪迹斑斑。后来,两人哀痛不已,投湘水而死,变成了湘水之神。 精卫填海讲了什么故事 相传炎帝是南方部落**,他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叫女娃,二女儿叫二娃,三女儿叫三娃,姐妹三人和父亲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某**,女娃自己驾着小船在东海上玩耍,突然来了一场巨大的波涛,汹涌而上的大浪将她的船打翻了。女娃不懂得游泳,也来不及施展**拯救自己,顷刻之间就被大浪淹没了,她随身佩戴的玉佩也掉入了海中。 那玉佩是盘古开天地时右眼化成的明月精灵,炎帝无意中在“玉宝洞”得到此玉佩,便带回家给*喜爱的女娃。玉佩落入海中,马上散发出明月一般的灼灼光亮,把整个东海以及水晶宫照得透亮。 女娃死了以后,她的精魂不甘心陨灭,于是化作了一只白喙、花脑袋、红爪子的小鸟,终*在大海上空盘旋,声声啼叫着“精卫、精卫”,人们就给这小鸟起名叫精卫。 精卫发誓要给自己报仇雪恨,她痛恨大海,想将波涛打败,把大海填平,挽救那些在海中淹没的人。她****地衔取小石块和小树枝,然后从遥远的发鸠山飞向东海,把石块和树枝投入到大海之中。很多年过去了,她每天都这样努力着,从没有间断过**,永远这样坚持着自己的目标。 大海翻涌着巨浪波涛,嘲笑她说:“哈哈,精卫,你就算再扔上一千年,一万年,甚至*长的时间,也没法填平我。” 精卫并不气馁,她高声回答道:“我不会放弃的,哪怕我要填一千年,一万年,甚至*长的时间,我也要把你填平!” 有**,精卫飞累了,又饥又喝,她飞到一个名叫“玉宝洞”的地方,洞里流出的水清澈透明,喝下去甜爽舒服。洞口里有许多小石子,于是精卫衔起一颗飞往东海。这次她盘旋到大海上空,看到一片耀眼的亮光,于是对准亮光就将石子扔了下去。 石子刚落下海面,轰隆的一声巨响,顿时地动山摇,海水高涨四溅,水晶宫被炸得支离破碎,从东海底冒出一座山来,刚好压在水晶宫上。东海龙王无奈,连夜召集其他三海的龙王,又一起请来水神共工帮忙,将这座山向西挪动,但只挪了一百多里,就再也推不动了,这就是“仙山落东海”的传说故事。 精卫填海是中国远古神话中*为感人的故事之一。后人常因女娃被大海的波涛吞噬,不甘心死亡化成精卫鸟而叹息。精卫衔运木石填东海的顽强和执着的精神*是令人钦佩,她锲而不舍的努力,宏伟的志向,善良的愿望,都*到世代人们的尊敬。 洛神到底是什么神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位赫赫有名的洛神,她就是神秘的宓妃。传说宓妃原本是伏羲氏的女儿,她因为迷恋洛水**的美丽景色,于是降临到普通百姓中间,来到洛阳定居。 那时候,在洛河流域居住着一个勤劳勇敢的部落,就是“有洛氏”。宓妃加入到有洛氏族群当中,教会有洛氏的部落百姓结网捕鱼,还把从伏羲那儿学来的狩猎、放牧、养畜的方法也传授给了有洛氏的人们。 有**,大家劳动之余,宓妃拿起一把五弦琴,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来,百姓们载歌载舞,跟宓妃一起快乐欢唱。不料,悠扬的琴声和歌声被黄河里的河伯听到了,河伯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浪荡公子,他偷偷潜入洛河,一眼看到了岸上的宓妃,被宓妃的美貌所吸引。于是河伯化成一条白龙,在洛河里掀起波涛,一下子吞没了宓妃。 宓妃被河伯抓住,押入水府的深宫之中,终*郁郁寡欢,只好用她的五弦琴排遣愁苦。不久之后,**的射*英雄后羿来到了洛水附近,后羿原是一位善射的天神,他射死了天帝的九个儿子,被天帝惩罚留在人间。 后羿听说了宓妃的遭遇,心里**气愤,决定将宓妃从水底深宫里解救出来,他打败了河伯,把宓妃送回到有洛氏百姓中间,因此宓妃对后羿产生了爱情。河伯被打败之后,本来就窝了一肚子火气,听说宓妃爱上了后羿,他*是恼羞成怒,于是大发雷霆,掀起巨浪吞噬了许多田地、村庄和牲畜,令百姓苦不堪言。后羿义愤填膺,拿出弓箭射中了河伯的左眼,河伯仓皇而逃。 河伯自知不是后羿的对手,于是跑到天帝那儿去告状。天帝早就知道发生的一切,他假装公义正直,命令河伯不要插手后羿和宓妃的事情,因为后羿有一位妻子叫嫦娥,如果他和宓妃相恋,嫦娥必定不会善罢甘休,天帝就等着看后羿的好戏了。河伯无奈,只能灰溜溜地回到水府,再也不敢强抢宓妃。 但是,让天帝没想到的,后羿虽然解救了宓妃,但他心里始终深爱自己的妻子嫦娥。而宓妃只能一辈子在洛水附近居住下来,期待有**能获得后羿的爱情。后来嫦娥因为误会后羿,自己吃了***药,飞上九重天的广寒宫去,永远在冰冷的月宫里生活。而后羿却留在人间,每天晚上仰望月亮,宓妃则痴痴等待后羿回心转意。就这样,后羿和宓妃各自孤老而终,天帝不由得有些感动,在他们死后,封后羿为宗布神,封宓妃为洛神。 **与织女的传说是怎样的 相传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 自从牵牛被贬之后,织女常常以泪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牵牛。她坐在织机旁不停地织着美丽的云锦以期博得王母大发慈心,让牵牛早*返回天界。 **,几个仙女向王母恳求想去人间碧莲池一游,王母那*心情正好,便答应了她们。她们见织女终*苦闷,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让织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惩后的孙女,便令她们速去速归。 话说牵牛被贬之后,落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后来父母去世,他便跟着哥嫂度*。哥嫂待****刻薄,要与他分家,只给了他一头老牛和一辆破车,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独占了。然后,便和**分家了。 从此,**和老牛相依为命,他在荒地上披荆斩棘,耕田种地,盖造房屋。一两年后,建成了一个小小的家,勉强可以糊口度*。可是,除了那只不会说话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一个人,*子过得相当寂寞。**并不知道,那条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 这**,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它对**说:“**,**你去碧莲池一趟,那儿有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的仙衣藏起来,穿红仙衣的仙女就会成为你的妻子。”**见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兴,便问道:“牛大哥,你真会说话吗?你说的是真的吗?”老牛点了点头,**便悄悄躲在碧莲池旁的芦苇里,等候仙女们的来临。不一会儿,仙女们果然翩翩飘至,脱下轻罗衣裳,纵身跃入清流。**便从芦苇里跑出来,拿走了红色的仙衣。 织女见自己的仙衣被一个小伙子抢走,又羞又急,却又无可奈何。这时,**走上前来,对她说,要她答应做他的妻子,他才能还给她的衣裳。织女定睛一看,才知道**便是自己*思夜想的牵牛,便含羞答应了他。这样,织女便做了**的妻子。 他们结婚以后,男耕女织,相亲相爱,*子过得**美满幸福。不久,他们生下了一儿一女,十分可爱。可是,王母知道这件事后,勃然大怒,马上派遣天神将织女捉回天庭问罪。这**,织女正在做饭,下地去的**匆匆赶回,眼睛红肿着告诉织女:“牛大哥死了,它临死前说,要我在它死后,将它的牛皮剥下放好,有朝一*,披上它,就可飞上天去。”织女一听,心中纳闷,她明白,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替被贬下凡的牵牛说了几句公道话,也被贬下天庭。它怎么会突然死去呢?织女便让**剥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正在这时,天空突然狂风大作,天兵天将从天而降,不容分说,押解着织女便飞上了天空。正飞着、飞着,织女听到了**的声音:“织女,等等我!”织女回头一看,只见**用一对箩筐,挑着两个儿女,披着牛皮赶来了。慢慢地,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织女可以看清儿女们可爱的模样了,孩子们都张开双臂,大声呼叫着“妈妈”,眼看,**和织女就要相逢了。可就在这时,王母驾着祥云赶来了,她拔下头上的金簪,往他们中间一划,霎时间,一条天河波涛滚滚地横在了织女和**中间,无法横越了。 织女望着天河对岸的**和儿女们,直哭得声嘶力竭,**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来。孩子们一声声“妈妈”的喊声,是那样揪心裂胆,催人泪下,连在旁观望的仙女、天神们都觉得心酸难过,于心不忍。王母见此情此景,也为**织女的坚贞爱情所动容,便同意让**和孩子们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让他们相会一次。 从此,**和他的儿女就住在了天上,隔着一条天河,和织女遥遥相望。 鲁班真是能工巧匠吗 鲁班就是春秋时期的公输班,他姓公输,名班。又称公输盘、班输。因为他是鲁国人,所以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鲁班出身于世代为工匠的家庭,他从小就跟随父亲参与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因他聪明好学,所以很快掌握了工匠的技能,*终成为我国古代***的发明家和工匠师。两千多年以来,鲁班的名字和关于他的传说故事,一直在民间百姓中广为传播,历代所有的土木工匠都尊称他为祖师爷。 有一次,鲁班从鲁国来到楚国,他打算帮助楚国制造**,创制云梯,准备*打宋国,但这样的做法被墨子制止。墨子劝说他不要制造**,应该把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用于百姓*常的生产工具中,鲁班欣然接*了这种民用为主的思想,从此以后再也不为战争制造**。 鲁班在百姓实用的工具上有很多的发明,许多古籍记载,后世木工使用的大量的器械工具都是他发明的。比如木工使用的墨斗、锯子、刨子、凿子、钻子等,而曲尺也叫鲁班尺。鲁班又能建造“宫室台榭”,创制“机关备制”的木马车,还发明了磨、碾、锁等用具。 这些*常工具的发明,使当时的百姓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因此,鲁班不仅是一个**的工匠和发明家,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象征。 鬼谷子有哪些故事 鬼谷子是春秋末战国初人,他原名姓王名诩,又名王禅,祖籍是河北省临漳县香菜营乡盐食村。他是先秦诸子之一,后人尊称他为“王禅老祖”。鬼谷子被道教列为洞府真仙,位居第四座左位第十三人,号玄微子,被尊为玄微真人。 传说鬼谷子出身不凡,他是东海龙女和村夫庆隆生的儿子。这件事惹来东海龙王的勃然大怒,亲自将庆隆和龙女压死在云梦山中。两人死了之后,化作一道山岭和一眼龙泉,他们的阴魂不散,想要为后人造福,于是将**传给儿子鬼谷子。 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鼻祖,也是兵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据说他一共收了四个徒弟,弟子苏秦和张仪成为赫赫有名的纵横家;弟子孙膑和庞涓成为兵家翘楚。 鬼谷子学识渊博,他本领通天彻地,通晓奇门遁甲之术,掌握隐形藏体、混天移地之法。据说还会脱胎换骨,撒豆为兵,折*为马。鬼谷子虽然无所不能,却不愿意出山辅佐帝王将相。 他晚年的时候归隐云梦山,一边聚徒讲学,一边孝敬他的养母。有**,他的养母把鬼谷子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娘在世的时*不多了,娘死了以后,希望你把娘葬在九龙聚集地。你若是想娘,就在我墓旁挖一口井,从井水中可以看到娘的身影。”话说完之后,就与世长辞了。 鬼谷子悲痛不已,含泪在九龙聚集地安葬了养母。为了能够每天见到慈母的尊容,他便率弟子在母亲墓旁挖井。众人整整挖了九九八十一*,才把一口井凿成,果然在井水中映出了母亲的容颜。 从此,鬼谷子朝朝暮暮都跑到井边瞻仰母亲的遗容,奇怪的是,早上看母亲的容貌如同十**岁,晚上看母亲的容貌却是**苍老。时间一久,鬼谷子便发现了此井的一个奥秘,可以根据井中的水位升降,洞察到天气的阴晴变化。当井水上升,便天阴有雨,井水下降,则无雨天晴。因此,这口井又被称为“井中洞天”。因为此井是鬼谷子怀念养母而凿,故又曰“鬼谷井”。 西施和范蠡真的是一对吗 范蠡和西施都是春秋吴越相争时的人物,范蠡为了帮助越国打败吴国,将心爱的西施献给吴王施行反间计和美人计,而西施为了成就心上人的远大理想,也甘愿牺牲自己,*后终于完成了覆灭吴国的任务。越国战胜之后,范蠡在荣誉显赫的时候全身而退,隐居起来,与恋人西施泛舟西湖,两人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因此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范蠡与西施是英雄美女相恋的典型。 古往今来,范蠡和西施的爱情故事越传越广,已成为中国百姓津津乐道的爱情传说,在小说戏曲中,关于范蠡西施的题材不可胜数。事实上,范蠡与西施的爱情虽然优美感人,可是却无历史依据。在《史记》上清楚记载着,范蠡离开了越国后,带领全家人来到齐地,他“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治产数十万”,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大富豪,但《史记》中根本没有提到范蠡跟西施在一起,后来,范蠡到陶地经商,也没有西施的影子。 先秦诸子著作中曾多次提到西施这位美人,《墨子·亲士篇》说:“是故比干之殪,其伉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这是*早提到西施的名字,而且说她是沉江而死。此外,在《庄子》一书中,提到“东施效颦”的故事,从此西施的美貌*是家喻户晓。 那么既然西施确有其人,她和范蠡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由史料可知,西施在吴国覆灭之后,被人沉入江水中淹死,她的命运结局**悲凉,在越国大业已成的时候,被人当作无用的棋子抛弃。而范蠡只是一个同情西施并且钟情于她的人,两人并不是恋人关系,范蠡后来“乘扁舟浮于江湖”,也是为了去寻找西施的葬身之地,凭吊这位美丽可怜的姑娘。 总之,西施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确实在历**存在过,对越国复兴的贡献不可磨灭,后世的人们不愿意看到这么美丽的女子被推到江湖中淹死,于是编出了她和范蠡的爱情故事,对她寄予深深的热爱和同情,而西施和范蠡泛舟同游江湖的美丽故事一直流传到**。 ★一条了解民俗文化常识的捷径 因为**的民俗文化是一代代人通过长期积累所得到得精华,“取其精髓,丢弃糟粕”,才能共同发展,才能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每天读一点民俗文化常识》是帮助您了解中国民俗文化常识的一条捷径。 ★一本浓缩民俗文化精华的储备书 民俗是一种博大精深、内容宏富的文化现象,可以说,只要人生活在社会中,便生活在民俗文化中。《每天读一点民俗文化常识》选取了我国民俗文化文化中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内容,作简单介绍,只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本可以提升自身素质的文化读本 一个人的文化知识和常识往往是其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每天读一点民俗文化常识》可以提升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了解和掌握民俗文化常识,有利于我们完善个人素质,从“没文化”变得“有文化”。 ★一本轻松有趣、方便休闲的理想读物 《每天读一点民俗文化常识》分门别类地介绍了多个读者*感兴趣且*实用的民俗文化,既是一本精华版的、方便的民俗文化百科辞典,又可以成为休闲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快餐,是方便快捷地掌握哲学常识、扩大文化视野的理想读本。 ★ 一个为你提供与人聊天话题的知识库 《每天读一点民俗文化常识》让你不知不觉成为有智慧、会聊天的人。有了这么多的知识储备,你再也不用担心没有话题,聊天冷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