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明天
原售价: 16.00
折扣价: 9.60
折扣购买: 追寻九弦奇琴(大侠周锐写中国)
ISBN: 9787533268060
周锐(1953~),江苏南京人。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作以童话为主,著有《幽默聊斋》、《元首有五个翻译》《蚊子叮蚊子》《哼哈二将》《书包里的老师》《中国兔子德国草》《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戏台上的蟒蛇》等70余种。作品多次获奖,其中包括第二、三、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四、五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新时期优秀少年文艺读物一等奖,台湾第二届杨唤儿童文学奖。
华光学校。 君级文班正在教室里上姓氏课,春级武班正在操 场上踢球。武班的校服比较接近一般习武之人的练功 服,文班的校服与武班的也没有太大区别,因为华光 学校是主张文武相济的。 华光是十年制学校,但不以数字分年级。华光学 校的级名由一首诗排定。这首诗是唐朝李贺的《咏怀》: “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 影……”第一批进华光学校的学生是“长级”,接着 是“卿级”、“怀级”……“井级”以上的学生都毕 业了,如今在校学习的最高年级是“弹级”。 以诗排级的主意是董事长穆慕然想出来的。穆董 颇费心思,因为不是随便哪首诗都合适。首先,既然 不以数字分年级,这首诗里就不能有数字。如果用了“两 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不就又有了“一级”、 “两级”?其次,这首诗里不能有重复的字,如果用了“举 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会出现两个“头级”。“清 明时节雨纷纷”也不行。还有,这首诗里不能有不吉 祥、让人觉得不舒服的字。如果用了“人生自古谁无 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么被排到“死级”、“留级” 的同学岂不窝囊极了? 除了以诗排级,华光学校还以级定名。华光学校 的学生在本名之外还有学名。如果赵本山、周杰伦、 姚明读的是华光长级,他们的学名就是赵长山、周长 伦、姚长明;如果赵薇、莫文蔚、蔡依林读的是华光 绿级,她们的学名就是赵绿薇、莫绿蔚、蔡绿林。有 意思的是,华光学校的学生毕业以后在社会上大多使 用学名,很少用本名。由此可见母校让他们有一种强 烈的归属感。 在校的华光君级,相当于普通小学的六年级。华 光学校的每个年级都分了文班和武班,但姓氏课是都 要学的,因为谁都有姓,都有必要搞清楚自己的姓是 怎么来的。 正在教姓氏课的是青年教师百里长缨,本校首届 毕业生。 百里老师早就布置了课前预习,要求每个学生尽 可能地通过阅读、调查、上网等手段了解自己的姓氏 起源,然后进行课堂交流。 “谁打头炮?”百里老师环视全班。 坐在最后一排的陶君怡站了起来。 她说:“我了解过了,百里老师的老祖宗是百里奚。 百里奚到三十多岁时才在老婆的鼓励下出门闯荡。他 去了不少地方,老是混不好。后来秦穆公听说百里奚 是个人才,就用五张羊皮向楚国换回百里奚。秦穆公 让百里奚当了‘大夫’,大家就叫他‘羊皮大夫’。” “应该是‘五羖(gu)大夫’。”百里长缨纠正道。 陶君怡继续说:“百里奚的老婆听说丈夫发达了, 就去秦国找百里奚。她在百里奚的府中当了一名歌 女。” 汪君茹忍不住插嘴问:“百里奚的老婆那时青春 几何?” 陶君怡说:“百里奚已经七十几岁了,他老婆大 概六十多吧。这老歌女唱的歌大家都听不懂,只有一 个人听懂了,他就是那个……” “羊皮大夫!”众人齐声说道。 “夫妻俩终于破镜重圆,传为佳话。百里老师,” 陶君怡问,“您的老祖宗奶奶唱的歌,是不是也代代 相传,传给了您?” 百里老师说:“百里奚是我们百里姓中的名人, 却还不是我们的始祖。陶君怡,谢谢你为大家讲了百 里奚的故事。你对自己的陶姓,了解了多少?” 陶君怡说:“为什么姓陶,我爸爸也不怎么清楚。 我去查了资料,发现原来我的祖先是做陶器的。顺便 我也知道了,屠君砍的祖先是杀猪的。” “不错,有的姓氏源于职业。”百里老师点了点头, “还有没有源于其他方面的姓氏?” 汪君茹说:“在商朝以前,有一个汪芒国。后来 这个国没有了,这个国的人就以国为姓了。” 贺君嘉说:“我听爷爷说,我们本来是姓庆的, 后来有个皇帝的年号里有个‘庆’字,我们就不能姓 庆了,只好找个同义字,改姓贺了。” “这个皇帝太霸道了!”北君马愤愤不平地说, “‘康熙’是清圣祖玄烨的年号,用了六十一年,比谁 的年号使用的时间都长,可还没听说他不让别人姓康。 不过,我在书里也读到一个跟帝王的决定有关的改姓的 故事。” 大家问:“什么故事?” 北君马说:“周穆王的一个宠姬死了,他非常悲痛, 就赐给这个宠姬的家族一个字,让他们全体改姓。” “这是个什么字?” “一个‘痛’字。他不是很悲痛吗?” “那么,”屠君砍说,“他要是被蚊子咬了,很痒, 也会让别人改姓‘痒’吗?” “北君马,”陶君怡说,“我对你为什么姓‘北’ 一直颇感兴趣呢。” 北君马回答:“有不同的说法。古代有些姓源于 住处的方位,比如北郭啊,北宫啊,北门啊,后来就 简化姓北了。还有一个故事,说有个张皇后,她的家 人仗势胡为。张皇后死后,家人们分头逃走。他们隐 姓埋名,往东逃的改姓东,往西逃的改姓西,往南逃 的改姓南,往北逃的就姓北了。但愿我跟张皇后没什 么关系。” 江君雯说:“我看过家谱的,我的祖先倒真的逃 过难。我们本来姓萧的,逃难途中渡过一条大江,从 此就以江为姓了。” 他们正说着,只听砰的一声。 百里长缨问:“什么声音?” 陶君怡说:“一只鞠飞进来了。” 她本来可以说“一只球飞进来了”,但操场上进 行的是古代的蹴鞠(“蹴”是踢,“鞠”是球)训练, 于是她便说成“一只鞠”,引得同学们哄笑起来。 北君马认真地纠正陶君怡:“还是应该说‘一只球’, 而不是‘一只鞠’。如果乒乓球飞过来,你能说‘一 只乒乓飞过来了’吗?《水浒传》第一回提到的高俅, 就是踢球出身并且以球成名的。后来,他当官时才把 以前名字中的‘球’改了个偏旁。名字都可以叫‘球’, 他们平时还会说什么‘一只鞠’吗?” 陶君怡刚想挖苦一下北君马不懂幽默,却突然闭 了嘴,她看到一个女生风风火火地闯进教室。 这是春级武班的廖春千,是这些君级学生的学妹, 也是北君马的邻居。她是来捡球的。 百里长缨一伸手,接过屠君砍扔来的仿宋八片鞠, 随即掷给廖春千。 但是,廖春千没有用手接球,她轻轻跃起,用右 脚从背后又将球儿踢回给百里长缨。 北君马对同桌江君雯赞叹道:“这正是高俅见端 王时使的一招,叫‘鸳鸯拐’!” 廖春千说:“百里老师,蹴鞠的解数,华光学校 数您玩儿得最精了。您能不能癞蛤蟆猜拳——给我们 露这么一小手?” 这时,窗户外面已经挤满了渴望一睹为快的春级 学生。 百里长缨有些为难:“我正在上姓氏课呢……本 班的同学会同意吗?” 教室里的学生毫无例外地大吼“同意”。 P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