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
原售价: 36.80
折扣价: 21.90
折扣购买: 新实践美学的崛起/中国当代美学前沿丛书
ISBN: 9787550043015
张玉能,1943年出生于武汉市,祖籍江苏南京市。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师从美学家蒋孔阳教授,曾任华中师范大学美术系主任、图书馆馆长,1996年访学奥地利维也纳美术学院艺术史研究所,师从建筑史家格拉夫教授,主要从事新实践美学、席勒美学、心理学美学教学和科研,主要著译有:《美学要义》《新实践美学论》《席勒美学文集》《深层审美心理学》等。
第一章 新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 一、必须澄清美学研究的哲学基础 看了蔡仪先生《谈美学的哲学基础问题》记录稿(见《文艺研究》1989年第4期,以后简称《基础问题》)之后,深感澄清美学研究的哲学基础问题实在是很有必要。本来,蔡先生所谈是一个早已聚讼纷纭的学术问题,蔡先生在《基础问题》之中也没有什么更新鲜的观点,但是,在特别需要强调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进行美学研究的今天,蔡先生旧话重提,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因此,有必要对蔡先生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或基本原则”进行一些辨正。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认识论吗? 《基础问题》主张美学之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或基本原则,这是非常正确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蔡先生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基本原理或基本原则”却是大可商榷的。 蔡先生说得十分明确:“总的来说,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其中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唯物主义世界观表现在认识论上就是反映论和客观真理论。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具体表现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的理论。这些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吗?这种推断实在令人吃惊。从蔡先生的推断来看,逻辑混乱是十分明显的。“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这一推断断然难以成立。世界观不能局限于认识论,哲学也不能局限于认识论,这已经成了哲学ABC,非要把世界观和哲学画地为牢地禁闭在认识论之中,恐怕只能说是一种曲解。也许有人会说,蔡先生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并非说一般的哲学。是的,然而这恰恰是要害所在。我们要问:辩证唯物主义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吗?其实对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就有说明。恩格斯说:“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即使按照蔡先生的理解,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当作辩证唯物主义,也不能单纯地把辩证唯物主义归结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因为按照恩格斯上述经典的说法,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当然就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绝不仅仅是关于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而首先应该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前者又被称为主观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可以称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后者又被称为客观辩证法,它包括自然辩证法和社会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可以称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社会学(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因此,像蔡先生这样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同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有悖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意的。 蔡先生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片面地归结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后,竟把历史唯物主义划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了。蔡先生没有直接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而是说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其中包含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然而,从他所说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内容(“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具体表现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的理论”)来看,恰恰是要使历史唯物主义消融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中,以完成他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一体化的哲学体系,更进一步地把美学研究拘囿在认识论的范围之中。我们现在姑且不论哲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还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争议,换句话说,我们即使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径直称为辩证唯物主义,也无法同意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中,因为如上所述,辩证唯物主义不能等同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革命导师从来没有把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内。下面让我们来引述几段论述。 恩格斯说:“了解了以往的德国唯心主义的完全荒谬,这就必然导致唯物主义,但是要注意,并不是导致十八世纪的纯形而上学的、完全机械的唯物主义。和那种以天真的革命精神笼统地抛弃以往的全部历史的做法相反,现代唯物主义把历史看做人类的发展过程,而它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个过程的运动规律。”“我们不仅生活在自然界中,而且生活在人类社会中,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也有自己的发展史和自己的科学。因此,任务在于使关于社会的科学,即所谓历史科学和哲学科学的总和,同唯物主义的基础协调起来,并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造。”从这两段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就在于发现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历史唯物主义并不从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论是关于人类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一般 规律的科学,它怎么能包括关于人类社会的运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历史唯物主义呢?列宁说得更加明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是从费尔巴哈那里产生出来的,是在与庸才们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自然他们所特别注意的是使唯物主义哲学向上发展,也就是说,他们所特别注意的不是唯物主义认识论,而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特别强调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特别坚持的是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历史唯物主义。”“一般唯物主义认为客观真实的存在(物质)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感觉、经验等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不依赖于人类的社会意识。在这两种场合下,意识都不过是存在的反映,至多也只是存在的近似正确的(恰当的、十分确切的)反映。 在这个由一整块钢铁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决不可去掉任何一个基本前提、任何一个重要部分,不然就会离开客观真理,就会落入资产阶级反动谬论的怀抱。”a列宁在这里说得明明白白: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不是一码事,马克思和恩格斯超越费尔巴哈及其他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地方恰恰在于唯物主义历史观,而不在于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承认自然的存在和社会的存在的第一性(这是本体论的命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二位一体的前提和基础。 蔡先生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后,为了证明他的观点,借用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的前三章标题来做文章。他说:“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的前三章,详细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对照驳斥经验批判主义,其标题就全部都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列宁的这种标题的提法,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概括的最好的说明。现在一般不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这个说法,而是提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我们认为,这种用文章的标题作为论据的做法是不太可靠的,因为这些标题不能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这三章的主要内容是把经验批判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进行了认识论方面的比较研究,在标题和正文中没有一处说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倒是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第一版序言中说过:“所有这些人不会不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几十次地把自己的哲学观点叫作辩证唯物主义。”而在该书的第二版序言中又明白地写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也就是说,列宁仅仅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却从未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有时被列宁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却从来未被列宁等同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蔡先生从自己的臆想之中的列宁出发,推断出“现在一般不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这个说法,而是提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这是又一次不严肃的任意伸展,连一点文字上的根据都没有。 总之,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绝不能等同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这是蔡先生任意杜撰出来的非马克思主义命题,这个命题是用来支撑蔡先生的美学体系的。 《新实践美学的崛起》是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新实践美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专著,同时也是一本深入探索美学基本理论与前沿课题的学术著作。新实践美学诞生于2002年,是实践美学的创新与拓展,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本书是作者对新实践美学的美学研究成果的一个概括和总结。它立足实践范畴的拓展与全新理解,是对旧实践美学的系统总结与全面提升。本书注重视野的开阔,注重思想的深度和原创性,又注重材料的丰富和趣味性,追求文字的清晰、简洁和诗意。是本出色的美学读物。